——新四军第5师为何知识分子云集,因为在这里受重视,还能学有所用
新四军第5师是以湖北地区中共组织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为基础建立、活跃在中原敌后的一支抗日武装。其在武汉沦陷后的7年抗战中,独立抗击了15万日军和8万伪军,对日伪军作战1260次,歼灭日伪军43770人,创建了地跨鄂、豫、皖、湘、赣5省,拥有5万正规军30万民兵、1300万人口和9万平方公里的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
这支长期孤悬敌后的武装,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培养和使用了大批的知识分子干部。到1942年5月,新四军第5师序列中的旅部干部28名,就有10名知识分子干部,约占36%;师政治部所属各部的正、副部长,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0%,营、连政工干部中知识分子超过60%。
孙光珠原为国民党部队中的名医,因不满蒋介石消极抗战的政策弃职回乡隐居,被第5师师长李先念派人“三顾茅庐”请出来。外科医生乔明治原是准备去国统区工作的,但当他途经鄂豫边区时,却被该师礼贤下士的诚挚态度所感动,自愿留下来服务于敌后抗战事业的。此外,诸如文艺、宣传、新闻、军工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均有不少人在第5师工作、战斗过。
帮助剧团购买丢失的行头
为了让知识分子有更好的用武之地,第5师领导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除了尽可能让他们学有所用以外,还千方百计的为他们的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有一次,师剧团过铁路时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待到重新集合聚拢队伍时,才发现所有演戏的行头都跑丢了。
当时在敌人包围封锁的情况下,再买行头是很困难的,为此,剧团的同志都难过地哭了起来。第5师参谋长文建武闻讯赶来,在确认没有人员伤亡后,安慰道:“莫哭了,人是最宝贵的,一个人也没有受伤这太好了,行头我负责给你们。”果然,不到1个月,第5师便通过地下党从上海买回了一副新行头,送给了剧团。
从敌人眼皮底下运回报纸印刷设备
《挺进报》是新四军第5师党委创立的机关报,被称为宣传抗战、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1门政治大炮,它的稿件给了前线的干部战士和根据地群众以极大的鼓舞。但是,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报社使用的设备有限,严重影响着印刷质量和速度。正在大家为此发愁的时候,突然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
当初武汉会战时期,国民党当局各大机构纷纷溃逃入川,许多带不走的设备、物资都被沿途丢弃和掩埋。其中,有1台四开平台铅印机和1台圆盘机,就埋藏在大洪山南麓京山县城附近的双碑村。可惜,京山县城是当时日寇在武汉外围的重要据点之一,双碑村更是日寇巡逻驻防的重点,要把上千斤的机器在敌人眼皮底下挖出来、运回根据地,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但当情况反映到师部后,第5师领导没有丝毫犹豫,立即组织部队前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将机器运回了根据地,解决了报社的实际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