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北约为什么“拿不下”瑞典 ?地缘谷

  

NO.77

文/赏金猎人斯派克

音/赏金猎人斯派克

图/地缘谷

对于整个欧洲来说,业已逝去的20世纪所带来的改变,某种程度上超过了之前数百年的总和。而在其中的种种动作,以北约的成立最为鲜明。历经整整七十年,借助北约,美国对西欧的影响力可谓稳如磐石,而在90年代末东欧剧变,北约更是趁此良机大力东扩。

北约

然而在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加入或者谋求加入北约的时候,有一个国家对北约却始终抱有冷眼旁观的态度,它小心翼翼地处理着自己的位置,在大国角力和小国联合的现状中,为自己争取了一片自主性极大的生存空间。这个国家,就是瑞典。究竟是出于怎样的考量,瑞典没有采取像其他欧洲国家相似的选择,而是茕茕孑立的游离在北约之外呢?

「 历史悠久的独善其身

相较于19世纪20年代才开始实行“门罗主义”的美国,瑞典在中立的实践上有着更悠久的传统。尽管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欧陆争霸中扮演过至关重要的角色,也曾于三十年战争和大北方战争中诞生过古斯塔夫大帝和卡尔十二世这种不世出的名将,但瑞典终究无可奈何地丧失了霸权。

盛极一时的瑞典王国

令人钦佩的是,瑞典人并没有因为失败便沉溺于往日的荣光无法自拔,而是用最快的速度调整了国家战略方针。无论是在之后的拿破仑战争,克里米亚战争亦或是一战,瑞典都以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面对整个欧洲局势,绝不站队,两不相帮。

而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无所得亦无所失,瑞典的基础反而更加稳固。

当然,之所以选择这种“孤立主义”的政治态度,绝非是异想天开的灵光一闪。

首先,瑞典所处的环境决定了这种政策的可操作性。瑞典除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外其余皆是一片海拔低平,然而大部分地形处在台地和蚀余山地交错的状态中。

加之地貌上多是冰蚀湖群、羊背石、蛇形丘、鼓丘等特殊的环境状态,决定了北欧地区的易守难攻,外部势力想要渗透和入侵可谓困厄交加。

其次,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几乎将瑞典的西北部包裹起来,来自北冰洋的寒流被阻隔在外;而南方大西洋和波罗的海的暖湿气流,又为鱼类的繁殖以及北欧地区为数不多的耕地提供了适宜的温度和外部气候。

最可喜的是,波罗的海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区,降水量极为充沛,物产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保障。可以说整个瑞典所处的地域,集合了斯堪的纳维亚和波罗的海的双重精华,为瑞典的中立政策奠定了物质基础。

北欧气候及瑞典港口城市分布

也正由于此,二战时期的瑞典,成为了欧洲极少数几乎完整保留了其国防力量的国家。

尤其是在二战后,在美国积极采取马歇尔计划支持欧洲的战后重建,致使欧洲大部分饱经战火的国家不得不依赖于美国的经济援助的情况下,瑞典却可以进退有据地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立场。

二战后与瑞典隔海相望的德国

因此,瑞典北约的军事保护,其需求也并未达到一体化的程度。

「 瑞,美,苏的“三人行”

如果说一直以来秉承中立态度仅仅是瑞典不肯加入北约的一个可以堂而皇之公开化的原因,那么,则是众人心照不宣的一个现实。

对于美国来说,瑞典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伙伴。不同于战后支离破碎的英,法,德等传统强国,瑞典的完整和实力让美国整合大半个欧洲以对抗苏联的设想被打得措手不及。

而相对的,长久以来的保守传统,使得瑞典对强势介入的美国也有着比较深的戒备。

于是在二战刚刚结束的1946年,瑞典便跟美国有了初步的接触,美国试图让瑞典接受美国的无息援助贷款以求将瑞典纳入自己的联盟势力范围,而瑞典则以自己在战争中几乎无所损失为名断然拒绝。

交涉陷入了僵局,而在第二年随着马歇尔计划的展开,瑞典感受到美国渗透入欧洲的压力,于是积极联络同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邻居的挪威和丹麦,准备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外再次构建一个“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

当时马歇尔计划宣传画

这种举动自然瞒不过美国的双眼。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对丹麦和挪威进行了分化瓦解的外交政策。与瑞典不同,丹麦和挪威在二战中都陷入了国土彻底沦亡的窘境,迫于压力,两国不得不对瑞典的提议有所保留并接受美国的无息贷款援助。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1945年退役。后出任美国国务卿和国防部长,以出台马歇尔计划闻名,195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在之后的1948年斯德哥尔摩会议以及1949年的卡尔斯塔特会议,瑞典最后的努力,希图连接东西两大阵营的“架桥政策”也宣告破产,“斯堪的纳维亚防务联盟”的构想终于化为乌有。

有鉴于此,美国和瑞典的关系一开始就蒙上了一层阴影,而之后的北约对于瑞典,某种程度成为了一个并不值得信任的战友。之所以还称为战友,完全是因为北方那头巨兽——苏联的存在。

瑞典和苏联的关系可谓源远流长。北欧的狭长和寒冷让曾经有着帝国梦想的瑞典对东欧的战略缓冲区有着狂热的渴望,而俄罗斯对波罗的海的温水出海口也梦寐以求。

彼得亲率军队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

因此从15世纪中期瑞典向东欧的扩张直到17世纪彼得大帝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在不到三百年的时间里,因领土造成的冲突让俄瑞之间爆发了八次大规模的全面战争。

瑞典与俄国百年战争边境变迁

尽管最终的结局是瑞典全面退出争霸舞台,但是这份国家之间的反感和抵触显然持续到了二战。尤其是当苏联针对于北约建立起了华约这个从军事力量来看更为庞大的国际组织后,相对于北约的威逼利诱,华约带来的压力更如芒刺在背般压制着瑞典

北约与华约之间的瑞典

危机中往往蕴藏着转机,惯于在钢丝上行走的瑞典,突然看到了自己的机遇。在两强僵持之时,自己恰恰是一个分量着重的砝码。于是乎,瑞典接着贯彻自己的一直以来公平外交的理念,对美,对苏采取完全一致的态度。

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也因为忌惮若是极力逼迫瑞典可能导致的使其完全归属对方的不良后果而对瑞典优容有加,于是冷战时代的奇观出现了:瑞典一边从美国吸收大量尖端科技来发展自身的国内产业,而另一方面则积极与苏联进行进出口贸易来赚取外汇支持经济建设。

直至冷战结束,瑞典再次实现了国力质的飞跃。高新产业位居世界前列,商业贸易与日俱增,作为典范屹立于欧洲。能够拥有这样的成就,跟瑞典的中立政策可谓息息相关。

传统与现代并存的斯德哥尔摩

然而随着冷战的结束,“一超多强”的国际局面业已成型。近年来瑞典一反常态,脱离中立政策的原则,反复加强与北约的军事合作,动辄进行的联合军演,仿佛能够看出些什么。

没有了曾经的苏联,加之美国日渐不满日益衰落的老欧洲,继续大力扩充位于欧洲的政治存在,未来的瑞典又会如何呢?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北约  北约词条  瑞典  瑞典词条  地缘  地缘词条  不下  不下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综合世界

 撒旦手下的七大恶魔分别是谁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撒旦的手下非常的感兴趣,撒旦手下能有啥啊,不都是这些恶魔什么的,其实撒旦手下是有七大恶魔的,那么这七大恶魔分别分别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