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盛 ,1913年生,江西于都人。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被开除党籍),1930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军军事学院战役系毕业,大专学历,少将军衔。
丁盛简历
丁盛(1913—1999),江西省于都县人。1930年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于1932年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班长、连指导员,红二十八军组织科科长、二团政治委员。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政治部助理员、科长,挺进军七团政治委员,晋察冀教导二旅一团政治委员,热辽纵队二十七旅旅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二十四师师长,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师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过副军长、军长,志愿军军长,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兼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南京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届、第十届中央委员。丁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位着名的勇将、战将、闯将、悍将。丁盛17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经历过无数次的战斗洗礼,战功累累,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9月25日,在广州逝世。
913年,生于江西省于都县。
1930年6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1932年,由团转党。
1935年11月—1936年2月,任红一方面军政治保卫局二科政委,参加长征。
1937年8月后,历任八路军旅政治部科长,团政委。
1945年4月,作为晋察冀代表团成员出席中共七大。
1945年11月,历任晋察冀军区旅长,军分区司令员,冀察热辽军区旅长,东北民主联军八纵二十四师师长,东野(四野)四十五军一三五师师长。
1950年4月后,历任四十五军副军长,军长,五十四军军长。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被授予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9年3月,组成“丁指”,指挥西藏平叛作战。
1961年8月—1964年3月,中共成都军区党委常委。
1962年10月,再度组成“丁指”,指挥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东段战事。
1964年8月—1968年2月,新疆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副司令员、第二司令员。
1968年2月-1969年7月,广州军区副司令员。
1969年4月,中共九届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1977年3月)。
1969年7月-1973年12月,广州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一书记(1972年3月~1973年12月,并同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广东省革委会主任)。
1973年8月,中共十届中央委员。
1973年12月—1977年3月,南京军区司令员,军区党委第二书记(1974年10月—1977年3月)。
1977年3月,停职审查。
1982年7月,被令退出现役。10月,被开除党籍。
1999年9月25日,在广州逝世。
丁盛结局得罪了谁
丁盛得罪了许世友。
自南京军区成立始,许世友就将其视为自己的“地盘”。廖汉生在回忆录中亦承认,许在文革中整人也不可谓不厉害:“仅以军师职干部为例:被以"5·16分子’名义从领导职位上搞下来的干部就多达32人,其中军职13人,师职19人,被所谓办学习班交代问题的16人,其中初步平反的10人,包括已分配工作的5人,未分配工作的还有赵俊、黄振东等多人;进行"背靠背’审查的10人,其中军职1人,师职9人;还有一些干部有所谓"历史问题’……”。
丁盛到任后,根据军区干部的反映,力所能及地做了一些平反工作,这传到了许那里,据说,许十分不满。
有人说,因为丁盛得罪了叶剑英。
叶剑英的秘书张廷栋后来着书说,1969年10月下旬,“叶剑英被迁出北京,抱病辗转于湖南长沙、岳阳、湘谭和广州等地,受尽折磨”。当年底,在湖南安置的叶去广州治牙疾,“到广州后,广州军区的一些领导对叶剑英很冷淡,主要领导人根本不见叶剑英,而让一位副参谋长出来安排叶剑英的住行。他们不让叶剑英住原来住过的房子。……”。
所谓主要领导人,指的是丁盛、刘兴元。其实,以叶当时的情况,让军区副参谋长刘兴隆去安排叶的食住行也算可以了。丁盛不喜迎来送往,不要说叶剑英,即使后来江青到广州,丁盛也不愿出面,只是由军区副司令员吴纯仁负责接待。
笔者不知道有关丁盛得罪叶、许的说法有没有什么依据。不过可以确切知道的是,当丁盛急速从高位往下坠落时,落井下石者有之,而并无任何有份量的人伸之援手。丁盛虽已处处小心行事,但还是始终欠缺高层政治斗争历练,疏于防范(也可以说是防不胜防吧),为徐景贤这样的肖小所诬陷,终酿成后半生的悲剧!高层政治,即便对于一个久经沙场的军人来说,不也是太险恶了吗?
丁盛晚年,据说经四野出身的总政主任于永波同意,由广州军区收回,按师级干部安置,惟政治待遇没有任何变化(生活待遇倒还算有所改善)。然而,人民没有忘记他。据知情者说,1990年代,丁盛“仍以耄耋之年,时常应邀奔走于京津、赣粤桂琼、滇川渝和鲁豫等省市,他的老部下、老战友,包括不少同他从未谋面均已转业地方的干部战士,听说"丁军长’来了,看望者络绎不绝,迎迓有加,情真意切,显示了他的人格魅力。以在昆明、成都、重庆为例,他的老部下一家一家请他去住,去吃饭,陪他去游玩,简直排不过来。他是从山城重庆调走的,旧地重游,军队和地方,凡是和他认识或有过交往的,还有大量的只闻其名,未谋其面的中青年人们,拜访探视者竟日盈门,令人感怀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