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一种神兽叫做貔貅,在风水学者中被认定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从古至今,历史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极度注重收藏和佩戴貔貅,传说貔貅除了开运、辟邪的能力之外,还有着镇宅、化太岁、促姻缘等作用。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寓意丰富,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古时候人们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那么现在小编就带着大家一去来了解下貔貅吧。
神话传说
貔貅,又名天禄、辟邪、百解,共四个名字,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龙头、马身、麟脚,形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
古时候人们也常用貔貅来作为军队的称呼。传说貔貅触犯天条,玉皇大帝罚他只以四面八方之财为食,吞万物而不泻,可招财聚宝,只进不出,神通特异。这个典故传开来之后,貔貅就被视为招财进宝的祥兽了。很多中国人佩戴貔貅的玉制品正因此典故。
外貌形态
貔貅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龙状,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长有一对羽翼却不可展,且头生一角并后仰。
很多人认为貔貅就是现在的大熊猫,《史记·五帝本记》中记载,4000多年前,黄帝驯养虎、豹、貔貅(大熊猫)等威猛动物为军队冲锋陷阵,在阪泉(今河北省涿鹿县)战败了炎帝。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貔貅在古代有两种,分别是单角貔貅和双角貔貅,有人说单、双角区别公(为貔)母(为貅),还有人说是区别善恶,总之是有单角貔貅的,而今多数都是单角貔貅,已经很难看到双角貔貅了。
分雌雄
相传貔貅是一种凶猛瑞兽,但这种猛兽分有雄性和雌性,雄性名为“貔”,雌性名为“貅”。在古时这种瑞兽是分一角或两角的,一角称为“天禄”,两角称为“辟邪”。貔貅造型多以两角为主。古代也用貔貅来化指勇猛的战士,京剧《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中诸葛亮曾有一句唱词“各为其主统貔貅”,“貔貅”意指雄师。
在南方,有些人将它称为“怪兽”或“四不像”等。中国传统有装饰“貔貅”的习俗,貔貅与龙、凤、麒麟一样是一种虚构的动物,人们相信它能带来欢乐及好运。
看造型
怪兽由于是神话中的动物,所以没有真正的形象可作依据,只能凭画师及艺术工作者凭空想象,因此怪兽形象各异,千奇百态。经过朝代的转变,貔貅的形态比较统一,如有短翼、双角、卷尾、鬃须常与前胸或背脊连在一起,突眼、长獠牙。
较为流行的形状是头上有一角或两角,全身有长鬃卷起,有些是有双翼的,尾毛卷曲。玉雕的貔貅一般采用卧姿,有口衔着玉钱的,也有趴在玉钱上的。人们喜欢用红线拴住貔貅口里的玉钱,或是将绳子拴在貔貅的尾巴上,用来佩带和把玩。
神兽寓意
据记载,貔貅其形似狮而带翼,古代织物、军旗、带钩、印纽、钟纽等物常用貔貅为饰,取其守护避凶之意。
史书记载
《汉书》“西域传”上有一段记载:“乌戈山离国有桃拔、狮子、犀牛”。孟康注曰:“桃拔,一日符拔,似鹿尾长,独角者称为天禄,两角者称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
据古书记载,貔貅是一种猛兽,为古代五大瑞兽之一(此外是龙、凤、龟、麒麟),称为招财神兽。貔貅曾为古代两种氏族的图腾。传说帮助炎黄二帝作战有功,被赐封为“天禄兽”即天赐福禄之意。它专为帝王守护财宝,也是皇室象征,称为“帝宝”。又因貔貅专食猛兽邪灵,故又称“辟邪”。中国古代风水学者认为貔貅是转祸为祥的吉瑞之兽。
但也有古代词人以貔貅喻凶,南宋女词人徐君宝妻有词《满庭芳·汉上繁华》“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貔貅被说成凶兽,以喻元兵。《新华字典》上貔貅词条:①古书上一种凶猛的野兽;②比喻勇猛的军队。可见貔貅不一定是瑞兽。
古籍中的两种猛兽。《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唐张说《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绝羣。清毕著《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柳亚子《读史》诗之七:“绿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
前有挚兽,则载貔貅。——《礼记·曲礼》
比喻骁勇的部队,多连用以比喻勇猛的战士。
明·刘理顺《送袁环中(袁可立子)督宁远饷》:“以供貔貅用,腾骧月不同。
南方银行门前大多是貔貅,北方石狮多一些,北方大多银行前正门两侧的石狮左公右母,公狮张口注视来往信众;母狮子闭口护子,表现传统社会男尊女卑、各司其职的特性。
文字记载《逸周书·周祝》:“山之深也,虎豹貔貅何为可服?
《史记·五帝本纪》:“﹝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司马贞《索隐》:“此六者猛兽,可以教战。”
徐珂《清稗类钞·动物·貔貅》:“貔貅,形似虎,或曰似熊,毛色灰白,辽东人谓之白熊。雄者曰貔,雌者曰貅,故,古人多连举之。” [2]
《晋书·熊远传》——命貔貅之士,鸣檄前驱。
唐张说《王氏神道碑》:“赳赳将军,豼貅绝羣。”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楔子:“羡威统百万貔貅,坐安边境。”
明刘理顺《送袁环中(袁可立子)督宁远饷》:“以供貔貅用,腾骧月不同。”
罗贯中《三国演义》结尾诗词:“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貔貅镇中土。”
清毕著《纪事》诗:“乘贼不及防,夜进千貔貅。”
柳亚子《读史》诗之七:“绿林家世拥貔貅,乳臭儿郎据上流。”
传说典故
周武王
貔貅是N年以前生活在西藏、四川康定一带的西域猛兽,具有极强的搏击能力。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带着它打仗屡战屡胜。周武王见貔貅如此骁勇神奇,就给他封了一个官,官号为“云”。当时姜子牙发现貔貅每天食量惊人,却从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统就是从其全身的毛皮里分泌出一点点奇香无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动物闻到这种奇香后无不争先恐后,不由自主跑来争食,结果反被貔貅吃掉。
朱元璋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从地下挖出一对貔貅,而貔貅乃龙王的九太子,故命人在灵谷寺的旁边建立貔貅殿供奉这一对貔貅。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修中山门,但国库无钱财,丞相刘伯温(也是风水师)建议朱元璋用貔貅来纳财,朱元璋听从在国门放一对世间最大的貔貅,结果两江士绅纷纷捐款,大动土木,场面宏大让朱元璋感慨万分,称道:大明臣民如此忠心,江山必然万载。
貔貅,又称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通灵神兽。《小尔雅·广言》中说:“辟,除也。”顾名思义,是人们希望借助它的法力,驱走邪秽,破除不祥。《急就篇》:“射鬾辟邪除群凶。”唐颜师古注:“射鬾、辟邪、皆神兽名。……辟邪、言能辟御妖邪也。”今所见最早之貔貅形象的艺术作品上可追溯到汉代,多为带翼的四足兽,其造形可能传自西亚。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貔貅的形象变得更加概括抽象,装饰意趣更浓。从现存的石刻及玉雕貔貅可以看出其外形极富曲线美,气韵连贯,昂首挺胸,张嘴吐舌,气宇轩昂。
貔貅的形象自唐代以后较少出现,及至清代乾隆年间,由于乾隆皇帝好古,对古玉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痴迷与喜爱,我们可在当时宫廷所藏的数件古玉貔貅身上看到乾隆皇帝亲自授意刻于其上的御制年款及御制诗词,足可见对其的重视和喜爱。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件汉代玉貔貅,其包浆莹润,曾经深沁熟盘,貔貅的胸前刻有御制诗。其下配有双层紫檀木座,上层刻有“乾隆御玩”字样,下层刻有与貔貅胸前相同的御制诗,可见其曾为乾隆皇帝的心爱收藏。另一件汉代玉貔貅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其上阴刻“乙巳年乾隆御题”诗。在欣赏与赞美古物的同时,乾隆皇帝也命工匠参照汉魏及南北朝时貔貅神兽的形象制作新的“仿古”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