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普利兹克奖是什么奖?普利兹克奖有多大的权威?

王澍,说到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耳熟,但是对于工程学、工程师来说,王澍的名字是非常熟悉的。而王澍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他获得了普利兹克奖。王澍获奖后,普利兹克奖成了王澍头上最大的光环和保护伞。其实,普利兹克奖,它就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奖项。一个美国公司旗下的基金会设置的奖项。幕后操控者就是一个家族——普利兹克家族。

一、一个民间奖项——普利兹克奖

利兹克奖(普奖)颁给了王澍,它为什么颁给王澍?究竟奖励他的什么呢?我很好奇。我很想搞清楚该奖给王澍的意图。我想大多数人并没看懂,却跟着叫好,包括一部分专家。我不禁感慨:建筑这潭水好深!

我的理解是:普利兹克奖从自己的战略利益出发,它需要颁给一个中国人。这是政治正确的需要。有三者需要:世界需要,中国需要,美国更需要。最聪明的商人总是能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做世界最需要的事。我粗想,普奖的意图有三点:

一、我需要世界更多人知道我。不断宣告:我是世界建筑最高奖。强化建筑学术最高奖地位。

二、针对中国,奖什么呢?奖励中国的价值审美意识开始向西方倾斜,终于有了成果,应该及时颁奖鼓励。在中国树立榜样太重要了。

三、美国需要什么呢?需要中国的市场,这个巨大的市场。无论普奖的全球知名度有多高,它仍然需要这个十四亿人的市场。美国制定的世界规则和国际标准非常需要注入到中国这块土地上。让一个中国人获奖,就可以让全体中国人都知晓并关心关注普奖了。一个民间的奖项,就这样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世界最高奖。这个广告做的太合算了。

下来的问题:这奖颁给谁?其实,颁给谁并没那么重要。有一点很重要,获奖者必须是一个在思想和行为上离经叛道与众不同,且与西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相同相近的人。王澍成了最符合这个标准的人。那么,王澍的建筑究竟好在哪儿了呢?绝大部分的中国人包括建筑师都不清楚、不明白,看不懂。艺术嘛,深奥的看不懂就对了,看懂了就不高雅不高级了。

中国文化向来缺乏高水平的鉴赏识别艺术的能力。中国人愚昧落后,不懂艺术,更不懂高雅艺术。需要美国人告诉你们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美,什么是价值。需要美国人给你们进行“先进的”审美价值意识的启蒙教育。我发奖给王澍,你们慢慢学吧。这或许是普奖最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

这个审美启蒙教育是否能达到真正的实质性效果,另当别论。有两个信息一定进入了我们的大脑:

一、中国本土建筑师获得了一个世界最高奖——普利兹克建筑奖。

二、这个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诺贝尔奖”。

一个中国建筑师喜获世界最高奖,中国所有大大小小的媒体,包括海外华媒都自动进入了大宣传、大鼓舞的程序——一个美籍民办公司设置好的宣传战略流程。自此,中国的媒体年年都会大规模地关注和报道这个“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奖了。

那么,普利兹克奖究竟是个什么奖呢?它真的相当于“诺贝尔奖”吗?本文的目的是想帮助大家了解“普奖”的设奖目的、意义以及它的台前幕后、前世今生、来龙去脉。或许能搞清普奖为什么要颁奖给王澍,其背后的意图以及它对中国建筑的发展意味着什么、影响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二、普利兹克奖是个什么奖

利兹克奖,其实就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奖项。它是1979年才由美国人普利兹克家族企业成立的一个凯悦集团旗下的一个基金会——凯悦基金会主导建立的面向全球奖励建筑师的奖项。

利兹克家族,是1881年从基辅移民美国的一个犹太人后裔。第一代尼古拉斯・普利兹克做过药剂师、律师,后开设律师事务所。第二代亚伯兰・普利兹克从做律师开始,40岁开始经商。到第三代杰伊・普利兹克从购买一间机场旁边的酒店开始经营酒店生意。之后通过不断出色的收购,逐渐建立起现在的全球最大的酒店业商业帝国——凯悦集团。同时开启了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事业。第四代托马斯・普利兹克是现在的家族集团领导者。

那么,他们为什么设立普利兹克建筑奖,以及设奖的大背景、设奖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众所周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开始积极推行全球化战略。全球化其实就是美国利用自己的各方面优势在全球谋求霸权获得利益。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金融、货币、资本、军事等优势地位全方位地控制其他国家,通过各行各业在全世界的生意掠夺别国资源和榨取别国的劳动生产力。

用最简单的话说,就是利用全球霸权全方位的从全世界捞取好处。普利兹克家族从七十年代就同步开始布局和快速推进其家族的全球酒店事业。(全球拥有最顶级的600多家酒店)作为酒店事业面向全球的商业手段之一设置了普利兹克建筑奖(面向全球的建筑奖)。

应该说,普利兹克家族的企业很好地利用了全球化带来的机遇。美国推行的全球化战略,确实为全球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中国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之一。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全球化也同时引发了全球性的三大问题:文明的冲突、环境的破坏和贫富的悬殊。

文明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基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生态环境破坏,无论是全球气候的变化还是各国环境生态的破坏都已经相当严重。贫富悬殊,美国华尔街控制的金融资本通过跨国公司从全世界榨取利润、掠夺财富,并造成了极度的分配不均,贫富悬殊愈演愈烈。贫富悬殊引发的战乱甚至造成了世界范围的动荡、移民以及引发的世界各国国内外矛盾日益激化。连美国自己都受到难民移民问题的严重困扰,从总统特朗普要斥巨资修筑美墨边境墙而引发激烈的党争对立可见一斑。

设立普利兹克奖,我认为它主要有两个目的:一、商业目的——让资本从全球赚更多的钱;二、意识形态导向——在意识形态上维护美国霸权主义。两个目的一个务实,一个务虚。两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成为一个完整的互补体系。因此,1). 拉拢和掌控全球的建筑精英关系和人脉网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收集并利用城市的规划设计信息、掌握土地市场的动态等,让自己的酒店在全球获得更丰厚的利益。2).可通过资本控制学术思想、学术倾向以及影响意识形态认知。将普利兹克奖打造成世界权威的“诺贝尔“建筑奖项,从而深刻影响建筑学术思想、学术观念、建筑审美意识和更深层次的意识形态。

这里,我们只能赞叹普利兹克家族具有惊人的远见、精明与睿智。

三、被誉为“诺贝尔奖”

利兹克奖被誉为“建筑学界诺贝尔奖”。普奖为什么要给自己带上一顶这样的“桂冠”?众所周知,诺贝尔奖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它的理念崇高,精神伟大,评审公正,以及对全人类的历史性贡献,在全球已经享有不可撼动的崇高信誉。

诺贝尔奖分科学奖和人文奖。科学奖,是物理学奖,化学奖和医学奖。而人文奖,是文学奖和和平奖。之后又设立了经济学奖。诺贝尔奖为人类的科学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而聪明的“普利兹克奖”就将这顶德高望重的“世界级荣誉桂冠”戴到了自己头上。以此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荣誉和财富。

科学奖是严谨的,评审也是严肃的,结果也是无可争议的。普利兹克奖所谓“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的说法应该是受到质疑的。因为,所谓的按照诺贝尔奖的评审程序进行评审,就可以给自己冠以“诺贝尔奖”的做法并不恰当。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按照诺贝尔奖的评审程序评审绘画,是不是也可以搞出一个“被誉为绘画界的诺贝尔奖”呢?艺术本来就没有绝对标准,建筑艺术一样没有。但是,普奖将不该有标准的建筑艺术通过巧妙地设置“诺贝尔奖”前置词的做法将其标准化,约定俗成化。将这句“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宣传词不停地在全世界的各种媒体上反复疯狂播放、宣传、传播,将其变为一个事实,一个真理。但它却是一个借助“诺贝尔奖”的名声,以偷梁换柱、以假换真的手段达到沽名钓誉目的做法。通过一名中国建筑师获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普奖在数以亿计的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形象。其实普奖的这种做法并不能令人信服。

简要地说,普利兹克奖就是通过评奖活动扩大自身学术话语权,逐渐形成权威性地位。以议程设置的手段:设奖——以艺术操控学术——影响建筑——影响审美意识——影响价值认知。一个民营公司通过学术的手段巧妙地将“公权私化”,占领世界建筑学术的“声名”制高点。利用一些所谓的世界各地知名建筑师、学者构筑了“好坏我说了算”的学术霸权模式。就像用民主选举操控民意一样。在我看来,他们是通过建筑评奖活动向全球输入美国式资本主义价值观、建筑观、艺术审美,从而对全世界的意识形态实施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影响。

我想王澍获奖,王澍和中国都不是最大的受益者,而普利兹克奖才是最大的受益者。普利兹克家族凯悦酒店集团应该是更大的受益者。我想不会有人怀疑普利兹克家族集团有一个根本的目的:动用资本的力量赚到更多的钱。

四、为何颁奖给王澍

2012年普利兹克奖宣布王澍获奖。中国的建筑学界、建筑师们都感到了震惊。恐怕大家最想问:王澍获奖了,但他的建筑能代表中国的建筑形象吗?能代表中国的建筑精神吗?他的建筑能算中国的最优秀建筑吗?我想能认可他代表中国的人应该寥寥无几。

王澍获奖后,普利兹克奖——成了王澍头上最大的一个光环和保护伞。像获得了尚方宝剑,在媒体上疯狂地攻击中国的建设成就,建设成果以及建筑教育体制。我“天才”的建筑获得了世界最高奖的认可。突然的获奖,感觉让王澍有点措手不及。他在论坛上发声:“我是选择站在人民一边的建筑师”。 “站在人民一边”这话听着就像他称自己是业余建筑师一样具有讽刺意味。人民真正需要的是以大量、快速的建设来满足亿万人民住房的需求。而不是批评大量建设,而搞些奇奇怪怪的所谓建筑艺术。其实,人民最讨厌的就是假话、空话、套话、官话。

此外,普奖在选择获奖对象上也是双重标准。拿两位获奖的中国建筑师来说,对贝聿铭和王澍两人奖励的内容(方向)明显不同。仅从气质上看,贝聿铭的建筑大气、简洁、现代;而王澍的建筑繁杂、丑旧、奇怪。两人的建筑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们只能认为,普奖是双重标准的评选(美国向来是用双重标准对付他国的)。美国自己需要大气、简洁、现代的建筑;而奖励给中国的则是繁杂、丑旧、奇怪的形象。与其说是奖励对建筑艺术的贡献,不如说是对美国价值观意识形态有贡献(让自己形象更好,让他人形象更丑)更加符合普奖的设奖理念。

普奖颁给王澍起到了三方面的效果:一、向建筑师们发出错误的信号,严重误导建筑师的中国建筑审美价值;二、引导建筑师们向丑陋的奇怪的投机的设计方向发展(以丰富建筑创作的名义)。三、迅速扩大“普奖”在中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由此,可以看出普奖颁奖给王澍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五、全球化与普利兹克奖

利兹克奖设奖目的是什么呢?背后的意图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全球化的角度做一个深度分析。首先,我们可以看看什么是全球化?全球化的本质,简单地说就是资本跨越国界从全球赚更多的钱。

一个伟大的犹太人马克思早就看清了资本血淋淋的本质。且早在18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发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号召。但遗憾的是,全球化没能让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而是让全世界的资本家联合起来了。

资本家让资本跨越国境到全球去榨取全世界人民的剩余价值。全世界的无产者并没有联合起来,似乎资本家们却联合起来了。这恐怕是马克思所没有预料到的。是的,无产者们常常是一盘散沙,而精明的资本家们却总是团结一致、目标统一。

资本的利益榨取和利益争夺本身是没有变化的,但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利益争夺、矛盾激化不惜引发战争,到今天的全球化跨国金融、跨国资本、跨国公司到全球去获取利益。

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也让资本变得更聪明更智慧。资本需要用更巧妙、更婉转、更柔软、更容易被人们接受的方式让它们更有效率的工作。比如,通过科技、金融、货币、贸易、全球化的方式进行工作。

美国的犹太精英们就是最具有全球视野和最懂全球化意义和作用的一群人。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名言:“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控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看,基辛格说透了全球化的目的、意义、方法手段和方向。看来,美国人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是很有其道理的——资本的贪婪本性还是没有丝毫的改变。只是方式换成了全球化的方式而已。

利兹克奖,就是面向全球的一个奖项。因为,他们的酒店业早已经布局到了全球。

六、规则、评委、候选人

“普利兹克奖国际评委会参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方式由全球著名的权威建筑师、作家、艺术家、学者、批评家以及前IBM主席这样的国际工商名流等组织成评委会。”这评委会看似有权威建筑师、作家、学者,但最有权威话语权的恐怕还是像“前IBM主席这样的国际工商名流”。你一个花我的钱进来做评审的人,你能说什么?我们不难想象应该是商人把控了普奖的评审结果。

规则,每年从40多个国家,全球500多位被提名者中选拔一名获奖者。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面。这是选拔吗?不!这分明是一个全球性的宣传“忽悠”!真好像一个小型的总统竞选秀。完全是一个忽悠!

我们仅从日本的获奖建筑师分析就可以清晰地看清它的“忽悠”逻辑。比如,今年的普奖获奖者——矶崎新,和前面的日本获奖者相比,无论从理论水平、文章著述、遍布全球的高质量建成作品,无论是扶持年轻建筑师还是推动全球化各国建筑师的国际交流,都具有无可争议的杰出贡献。可以说只和前面获奖的其他日本建筑师相比,没有任何可比性。

我想,全球有良知的建筑师们都会有同感。而今年的普奖颁给矶崎新:可谓是一个很可笑的事件!来自全球“晚到三十年的普奖”感慨就说明了一切。那,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两个字“忽悠”!忽悠成让全世界都热议的一个话题才是目的。

规则中还有这样的表述:评审会议“普利兹克家族成员和外界观察家均不出席”。其言外之意就是“垂帘听政”全程操控。制定好规则,选定好评委就注定了结果。在场外实施操控足矣。设置“外界观察家”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它的目的原本是向外界传递出一种印象:普奖的评审非常的民主,非常的公平,非常的公正,没有任何手脚猫腻。这个解释反倒是让人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事实呢,你懂得!

此外,普奖对细节的设置也体现出他们异常的精明。规则中有:在当地著名的建筑物中颁奖。真不愧是理解建筑力量的精灵。对空间的力量、环境的力量理解深刻到位,看似一个小小的要求,但那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就选择了人民大会堂颁奖,那国家总理及政府要员都会来参会。这个宣传力度可想而知。

七、资本如何控制学术

前面已经提到,普利兹克奖就是一个来自民间的奖项。一个美国公司旗下的基金会设置的一个奖项。幕后操控者是一个家族——普利兹克家族集团。普利兹克家族是1881年从基辅移民美国的犹太家族。从购入一家酒店开始经营酒店业,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级国际酒店集团。可以说是通过酒店经营逐渐兴起的新型资本玩家。

1979年设立了普利兹克建筑奖。走过了一条“资本操控学术,而又为资本服务的发展道路:“资本——建筑奖——酒店经营”的资本循环。其中最要紧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资本的运作来控制世界建筑艺术和学术评价的话语权。让建筑艺术、建筑学术成为控制世界建筑精英群体的手段。用资本的力量组织一个“权威性”的学术评价团体,将学术这个“公权”变成“私控”的工具。

用“评价——授奖——操控”将建筑艺术、建筑学术评价的标准控制在手,通过占领学术制高点来控制整个建筑行业和建筑领域。并通过「评奖——颁奖——宣传」的政治性手段操控大众对审美的认知,逐渐达到操控建筑师审美认知倾向以及意识形态的目的。

从建筑审美渗透到对价值观意识形态的影响。在我看来,甚至达到了“指鹿为马”的程度。王澍的获奖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

八、结 语

我与王澍没有任何个人恩怨,也和普利兹克奖没有任何的利益交际,批评文章仅仅是学术观点的表达。本文的目的:只是试图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表述我对普利兹克奖的个人理解以及回答人们“普奖它究竟是个什么奖”的质疑。

建筑是什么?柯布说:建筑是居住的机器。这是一个建筑思想家在某一个阶段,某一个时代对建筑的认识和定义。因为那是一个工业革命的时代一个机器的时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建筑定义。我们这个时代,建筑似乎已经变成了资本的工具。普利兹克奖给我们演示了资本操控建筑的全过程。

那么,普利兹克奖对建筑领域的贡献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人们更关注建筑了。知晓了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建筑有许多面,甚至和人性一样的复杂、多样。除了功能性、空间性、地域性之外,人们可能开始思考建筑的思想性、文化性、经济性、生态性以及与世界的关系(与人类命运相关的关系)。思考意识形态的优劣性,文化的写实性,和生态的视野。

那么,普奖让自己受益的是什么、对全球的影响是什么?我想,普奖通过对建筑学术话语权的掌控,除了对自己的酒店生意产生长期而巨大的利益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对当代世界建筑的价值意识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思想性、文化性、现实性的影响。形成了对现实世界建筑的“四两拨千斤”的影响效果。

对中国建筑界的影响是什么?首先,现实的影响。担心会不会造成千千万万的建筑师照抄照搬王澍的风格,使奇奇怪怪的建筑层出不穷,没有最怪,只有更怪的建筑风气;其次,对建筑学术理论造成混乱,产生影响。学术混乱、思想混乱是最深刻的最致命的最基础的混乱,其长远危害不言而喻。再次,对建筑教育产生影响。中国会有大量的建筑学子以这位“中国普奖获奖者”为榜样。中国有句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打下“以丑为美,奇怪天下”的建筑学审美认知导向,构筑了教育思想上的认识基础。思想上观念上的不良影响将一定会对广大年轻建筑师终身的创作产生广泛而深远的误导影响。

那么,王澍究竟做对了什么呢?直言不讳地说,只盯着王澍批评,其实让他有点冤枉,他或许算是“躺枪”吧(虽然自己很高兴)。王澍进入建筑学习的时期,正是封闭内乱的十年文革之后,刚刚对外开放的时期。八十年代有一股猛烈吸收西方思想的学术思潮,势必将中国全盘西化。包括他在内的太多青年被西方思想深深地吸引熏染。王澍在这样的背景下,他诚实地追求了自己的个性风格,走入了自己的建筑世界。他个性、张扬、奇想、疯狂、自我、怪诞,而又衔接了历史的特殊时期,就诞生了王澍不中不洋而又中又洋的“奇、怪、丑、陋、虚“的建筑形象。

最后,借用一位心理学家的话,作为社会动物的我们,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理应是:批判而要客观公正,好奇而不受蒙蔽,开放而不被操纵。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利兹  利兹词条  权威  权威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