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东汉月旦评是怎么来的?月旦评起源介绍

月旦评起源于东汉末年,是由汝南郡许劭兄弟主持的一项评价诗词字画的活动,有点像是现代综艺节目的感觉,但又有着十足的影响力。月旦评一般定在每月初一举行,那些获得最高评价的作品,身价会瞬间增长百倍,并且快速流传开来,使其一夜成名。可以说月旦评对此后的九品中正制,还有其他的选官制度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虽然月旦评的历史不算悠久,但产生的意义是无法被取代的。

距离汉代四百年后的唐朝诗人秦观曾言:“月旦尝居第一评,立朝风采照公卿。门生故吏知多少,尽向碑阴刻姓名。”他所说的正是东汉末年掌握民间舆论走向的清议——月旦评。月旦评以品评时下人物为主要内容,在每个月月初,许劭和许靖兄弟会聚集时下士人,品评天下人物。

那个时代,是皇权旁落的年代,是阉竖当道的年代,是饥民遍地的年代。当然,与黑暗政治同时存在的还有文人清流们一尘不染的心。许劭“恶其薄行”而拒绝封侯,许靖前往交州避难时,让众人先行,“载附从, 疏亲悉发,乃从后去”。他们是这样一类人,有着显赫家世,明明可以轻而易举的达成旁人升官发财的终极目标,却迟迟不愿意进入乌烟瘴气的中央朝廷,反而在私底下聚众讲学,谈论天下名士,聚集民间舆论,做着与当朝政府相反的事情。也许就在深幽清净的山林里,士子们高谈阔论,一边曲水流觞,一边引吭高歌,一边品评天下人物。

有一天,一位游手好闲的浪荡子过来,备下厚礼,态度恭敬卑微,请求许氏兄弟对自己评论一番。许氏兄弟鄙视其为人,不愿多做评论。可是浪荡子并不罢休,纠缠许久,终于得到一句话,立刻传遍天下。许劭说:“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大悦而去。后来这句话名传千古,每当人们谈论起这位乱世枭雄以及他的传奇故事时,总免不了引用。

当时,曹操威名未显,而袁绍风头正盛。当权贵袁绍带着大批随从和士兵,乘着华贵的马车进入许氏兄弟所在的地方汝南地界时,突然想起坊间流传的一句话:“所称如龙之升,所贬如坠于渊,清论风行,高唱草偃,为众所服。”说的是月旦评的社会影响力。于是贵人遣散宾客,轻衣简从。他对宾客们解释道:“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众人对视一眼,心下明白,随后退去。

乱世之中有此清流实属难能可贵。在民间舆论中,月旦评拥有极高的话语权,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民间舆论甚至对官方统治造成一定程度的威慑力。那的确是一个奸佞遍地的朝代,一个乱世将起的年代,但是官方和百姓间还保持着最后的一丝温情。儒家伦理道德的教化在这样的年代里还没有完全退化,所以这种温情哪怕并不真诚,也仍然存在。

由于存在着这样的最后的温情,民间舆论在中国历史上开创性的成为一种隐性的民主力量,并在某些不为人知的地方,对官方统治产生冲击,两者在默默的博弈。结果是很明显的,在中国封建王朝力量强势无比的当时,统治力量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了这股民间力量。从这个角度看,月旦评有一种螳臂当车的伟大。

当后来的我们翻开史书,在这种悲剧性的结尾里,所幸可以看到一点欣慰的事情。当东汉王朝泰山将崩式的倾倒时,许劭个人非凡的判断力和预见性救了他自己。事情要从兄弟二人不和开始。据说文人之间的矛盾大都是观念理念之争,二人由此发展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与此同时,地方上,朝廷上都不断的征召他去做官,拒绝一次二次不成之后,许劭感到无比的压力,拒绝官方邀请,并且以众人皆知的理由:厌恶官场昏暗,那时一种对权力的极大藐视。

于是,在当权者反应过来之前,他带着一家老小先行离开汝南郡。先往南,走到广陵去,投奔徐州刺史陶谦。那个时代很矛盾,当权者本来并不喜欢非议朝政的文人们,又希望自己对文士的恭敬态度能为自己在历史上博一个好名声,也算是青史留名。其实曹操在这个方面就比较实在,对只会空谈的文人并不怎么恭敬,而是对有任何才干的人都恭恭敬敬。陶谦毕竟不是曹操。他很恭敬,过于恭敬了。

许劭当下警铃大作,明白了。他是图名声,这样的人,在你有价值的时候,表现得有多么恭敬,在你失去价值后就会有多么刻薄。祈祷自己永远对他有利用价值?许劭离开了。去投奔投奔扬州刺史刘繇,扬州是个气候很好的地方,适合养老。后来,天下时局大变,月旦评评论的人,有很多都不断的参与这一变局。袁绍又倒了,曹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据说一个祖上是皇帝的刘备也在荆州起家。

真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时局不断的变化着,扬州后来被孙权孙策平定,高谈阔论半辈子,许劭在此地沉默的度过晚年。和许劭的沉默一起的,也有他创立的月旦评,当他离开舆论中心的时候,月旦评逐渐衰落,当他沉默的时候,月旦评也沉默,整个东汉末年的民间舆论也沉默了。

曹操没有沉默,他固守北方,随时准备攻下南方,统一天下,刘备没有沉默,从荆州弹丸之地起家,直到雄踞一方,孙权没有沉默,平定东吴。他们都想一统天下,也有的想要激浊扬清,于是,月旦评的精神在这里,沉默的延续了。

自古以来的民间舆论,都处在一个不断被打压又不断从某个不知名的地方冒出来的境地。春秋战国时期,是民间舆论的发端之时,百家争鸣,争夺的是真理,不过它的胜利者得到了生存权和话语权;到整个秦朝的文人集体沉默,再到西汉时太学生们的太学清议,文人们终于能一舒心中块垒;到东汉末年时,乱世之中,权力也没空去管文人们,于是产生月旦评;后来月旦评变得沉默,文人们明白了一件事,只有成为权力的所有者,才不会被权力打压,才可以有真正的话语权,心中修齐治平才能真正实现。可是却又形成了一个屠龙少年最终变成恶龙的悲惨故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月旦  月旦词条  东汉  东汉词条  起源  起源词条  怎么  怎么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