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企图在华北制造第二个满洲国,中国统帅部知道大战不可避免,遵照国防计划甲案,陆军为确保首都安全,先准备集中兵力歼灭上海的三千日军海军陆战队,海军准备堵塞江阴,全歼日军长江舰队,但机密泄露,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中国军队一不做,二不休,在华北已经开战的情况下,决不能容忍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的存在。况且,战争既然开始,一·二八事变后规定的中国军队不能进驻上海市区的规定在中方看来自然作废。8月13日,秘密进驻虹桥机场的中国军队打死前来侦察的日军大山勇夫大尉,是为淞沪会战。
淞沪会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変)爆发于1937年8月13日,是中国和日本双方在中国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标志两国之间全面战争的真正开始,卢沟桥事变后的地区性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
1937年8月13日晨9时15分,日舰重炮向我闸北轰击。日海军陆战队一部,由天通庵及横浜路方面,越过淞沪路冲入宝山路,向我驻西宝兴路附近的保安队射击。我军为自卫计,予以抗击。“八·一三”淞沪抗战由此开始。之所以使用会战而不用"事变"一词是因为当时严重低估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斗在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市区和郊区进行。只有上海法租界和苏州河以南的半个上海公共租界实行武装中立,分别划为法、英、美、意4国军队的防区。苏州河以北的公共租界及其越界筑路地区属于日军防区,是日军在上海的作战基地。中日双方共有约100万军队投入战斗。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从8月13日到9月11日,国民革命军防卫该市,阻止登陆的日军;第二阶段从9月12日到11月4日,两军卷入血腥的巷战,争夺对城市的控制;最后的阶段,从11月5日到月底,中国军队遭到日本的侧翼攻击,向后撤退。上海于11月12日陷落。
这次淞沪会战,中国虽然战败了,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但为中国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它让世界清楚地看到中国政府的立场:不再等待日本“和平”地将其领土一块一块地征服侵吞,也证明了中国绝不会向日本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