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自由与限制,父母教养的潜规则

  父母对宝贝的有效教养,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对宝贝设定限制的能力。

  如果从宝贝开始可以自己行走起,父母就建立起正向的支持性的明确限制,并在任何的情况下保持一致。宝贝渴望冒险的勇气引导着他进行探索,而他的少不更事又会让他误入歧途,父母或教养者为他设定的界限给他带来了安全与保护。

  对宝贝所作的限制实际上并不是要捆住宝贝的手脚,而是要对这个好奇的探索者以及他的环境加以保护,让他在给定的界限内放开手脚、更好地发挥自己。例如,处于学步期的宝贝在穿过街道或停车场的时候不想拉住大人的手。父母应该态度坚决地做出限制:只有拉着手才能穿过街道和停车场,没有别的选择。让宝贝学习乐意接受规则,并且喜欢去了解如何运用规则。

  父母需要确定,宝贝的什么行为是不能允许的,并要做到始终坚持这样的限制。

  对于不同的家庭和宝贝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采用的做法可以各不相同。设定限制把宝贝经受的挫折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而这正是每个宝贝在离开家门到社会上经受挫折的打击之前在家里必须预先经历的。如果父母确实不想要初学走路的宝贝把垃圾扔得到处都是,那么就应该把垃圾桶盖起来,或者关上门。我们要是不想让宝贝把架子上的食物随手拿光,就得把食品放到宝贝拿不到的地方。我们需要去教他不要拉扯小狗的毛,教他轻柔地抚摸小狗。剪刀和尖利的刀具是不能让他碰的,我们要学会把它们放在宝贝拿不到的地方。

  当难以避免的事情发生的时候,父母要想尽一切方法坚定地转移他的注意力,用其他东西来吸引他。对宝贝有所限制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处。2岁左右的宝贝需要学习如何与全家一起分享家里的东西,而且父母们也需要实事求是地对待宝贝们有限的容忍度。正如一位母亲所说的:“我知道宝贝们的忍受程度,也知道我自己的。”

  父母限制宝贝的目的,是让他们学会适当的行为而不是为了惩罚。

  并且,父母的限制是符合宝贝的年龄发展状况的,既不会要求太多也不会多于放纵。如果父母对宝贝行为限制是适宜而又有效的,那么宝贝的内在自主性会获得较好的成长。

  例如,我们已经准备出门了,宝贝正在玩玩具玩得起劲,母亲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把宝贝硬抱了出来,这个2岁大的宝贝吵闹着、挣扎着……

  当我们试图把哭闹、挣扎着的宝贝抱出门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意识到自己的教养标准出现了偏差,并没有用最佳的办法来解决问题。我们所做的行为并没有顾及宝贝的需要。宝贝需要事先提醒、需要有一个逐渐的过渡。在宝贝正玩得高兴的时候,突然要他停下来并不符合他的天性。宝贝不是要公然地违抗妈妈,而只是忠实于自己的意愿。他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告别他原先的活动。如果我们同他一起坐下来,然后一起说“再见,玩具;再见,卡车;再见,小汽车……”使他能够从玩耍中轻松地摆脱出来。这不是一个什么“技巧”或者“方法”;这种教养行为自然而然地产生于父母和宝贝之间的互相尊重,以及父母对宝贝的了解。

  宝贝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他们的感受、想法、行为与成年人是不同的。

  一个2岁的宝贝跑到外面的路上去,只是要去把他的球捡回来,想法突然间产生之后,紧接着就是行动,中间不会有任何的思考。如果一个宝贝非常喜欢小伙伴的某个玩具,他就会去把它“拿”来。成年人在有了欲望之后可能会停下来,掂量一下所要采取的行动的必要性、安全性以及是否符合规范与道德,而宝贝往往不会这么做。例如,在桌子下爬来钻去的子仁或许是觉得好玩而这么做,因为坐在儿童椅上实在不是他的所愿,并且他也不可能安静地坐在那里听大人们说话。所以,我们需要学习“先想宝贝所想”。

  如果父母在做出决定时首先从宝贝的立场考虑,那么对他们的教养就会具有很好的效果。

  认识到这一点对我们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最初我们总是感到担心,害怕会让宝贝们控制了我们,因为我们觉得宝贝小不懂事,我们只需要教育他们听从大人的话按照大人的意思去做就行,也许我们自己就是带着这样的观念长大的,我们的父母总会说“我是你妈,才会管你……”于是,我们今天也用相同的方式去教养自己的宝贝。然而,我们发现顾及宝贝们的观点实际上有助于对他们加以监督和管理。

  了解宝贝成了我们懂得如何去教养他们的关键,他们知道是我们在起着主导作用,因为我们会帮助他们成为听话的宝贝。爸爸妈妈最了解他们,在他们心里和我们心里对这一点都确信无疑。

  如果父母在宝贝心中建立起绝对的责任,宝贝相信家长无条件地爱着自己。

  那么,这种亲子关系是良性的,是相互支持、相互接纳的稳定关系。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亲子关系是不稳定的,宝贝并不能真正信任家长。

  例如,当子仁听到“小姐姐坐得好”时,那也就表示“我不如别的宝贝好”……父母常常会不自觉地说“你看XX会讲故事”,“XX会自己吃饭”,“XX的画画得真好”……这种方式会让宝贝产生羞愧,感觉父母并不全然地对待自己,父母爱的前提是“我要比别人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小的时候对父母的要求做出妥协或遵从,到宝贝11-12岁时,也会产生大的亲子关系冲突,因为在宝贝的心里,对父母的信任是有条件的。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自由与限制,父母教养的潜规则  教养  教养词条  父母  父母词条  限制  限制词条  规则  规则词条  自由  自由词条  
少年行为

 国外妈妈怎么对待孩子任性?

 父母说了又不肯听,这可要怎么办才好呢?下面就来看看国外妈妈是如何对待任性宝宝的吧?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展开)

少年行为

 儿童胆小、孤独有何表现?

 不敢到集体场所玩耍,也不愿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家中父母的好友来访,他也躲开不肯相见,常常独自与玩具作伴。孩子平时拒绝去幼儿园,在去的路上常常大哭大闹,到幼儿园后...(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