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将如何表达自己对母亲的孝心。同学们举手答道:“考个好成绩!”
“那么弥认为是考试重要,还是母亲重要?”老师再问。
“我妈认为考试重要!”同学们毫不犹豫地回答。孩子一进小学就面临考试,孩子可能从此踏上了一条令他们恐惧忐忑的道路。孩子兴冲冲来到学校,老师却严厉地说:“你们要好好学,要不然考试得零分,哪有脸见父母。父母辛辛苦苦把你们送到学校,就是期望你们拿好成绩。”孩子回到家,还来不及放下书包,父母便表情严肃地说:“考得怎样?”若成绩理想,父母就会说:“噢,考得不错,我的好儿子!”若是成绩不佳,父母的脸马上“晴转阴”:“怎么,才考这一点分,你的心思都用到哪里去了,简直白吃饭!”考试是老师与老师争面子的比赛,是老师训人的借口,是家长打骂孩子的理由,是家长面子光辉和失落的标志。别看一学期考试只有两三次,可在孩子的心目中就像天天在考试、天天受煎熬,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熬出头。怪不得在对小学生的抽样调查表中“你最害怕什么?”一项中,孩子们都不假思索地回答“考试”。
凡是学生必须要考试,家长们也无可奈何。为争分数,老师逼,家长催,孩子无日不在焦虑紧张中。小小的年纪便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但是家长如果不对考试有那么强烈的反应,孩子受折磨的状况要好得多。下面是智慧的父母的做法。
家长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
父母应对分数持超然的态度。反正尽了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考得好是好事,考不好也无所谓。孩子拿了好分数,父母不惊不喜;孩子拿了差介数,父母不怒不忧。父母对分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在考场上的情绪。有的孩子争高分是为了让父母高兴,有的孩子得低分后特别害怕父母的责骂和棍棒。如果父母觉得高分低分都无所谓,他们也就轻松了。
创造轻松环境
每当临近考试,父母率先把考试的紧张气氛引进家里:专门为孩子做好吃的,时刻把孩子逼到课桌前,~家人不看电视,说话不敢高声,走路不敢抬脚。父母态度庄重,神情焦虑,表情严肃,跟孩子说话总像是宣布重大事件,考试之前好几天就开始千叮咛、万嘱咐,结果孩子被父母弄得惶惶不安。
老师的意见不一定正确
老师认为,家长的配合有利于孩子得高分,不是经常登门家访,就是把家长招到学校,开考试动员会、分数分析会。孩子把老师家访看成是一件严重的事,视老师为告状者;而老师的言语,很可能主导父母的情绪,所以父母若把老师的情绪传达给孩子,孩子的压力便更大。父母不要总以为老师就是完全正确的。
让孩子评价自己的分数
孩子面对令人难堪的分数,本来就很难受,父母如果再说三道四,风言风语,更会加重孩子的痛苦。因此,父母的态度应该是:只要你尽力了,分数算不了什么。孩子会冷静下来,找到自己低分的原因。
相信孩子的努力
孩子对考试的恐惧心理多半出自于“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不知为什么就是考不好”。没考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所以不要一味责怪孩子懒惰、愚蠢。孩子只要肯努力,父母再帮助其分析问题、找出方法,一切都好办。
只要努力了,你会取得好成绩的。
我们不在乎你的考试成绩,考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你也许会比上次考得好,你上次的成绩就不错了。
爸爸妈妈以前成绩还没你好,加油,你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