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与喜是在人世间不停轮转的,许多事情往往喜中有悲、悲中有喜。我们虽无法如圣人一般,做到时时处事不惊,处处以微笑面对厄运。但遇事不大喜、不大悲,却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
着名人口学家马寅初,一生处世乐观,遇事从容。当大会对他大轰小嗡地进行“批判”时,他会戏称此为“洗热水澡”,并镇静地说:“我这个人每天洗冷水澡,才不在乎这些。”先生91岁时,患上了直肠癌,医生都不敢对其轻易动手术,他却平静从容地走上了手术台。后来,当平反通知送到他面前时,他已是年过百岁。
先生的处事之道,与中国传统养生之道不谋而合。中医认为:喜怒哀乐惊恐忧愁等七情,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影响到人体器官的内在运作。而各种感情的适度和均衡不但会帮助人的五脏六腑运作协调,更能使得我们的经络气息保持通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作用。君不见,古今中外的长寿老人,大都是性格开朗、从容处世之人吗?
明代养生学家吕坤在《呻吟语》中亦曾告诫人们:“天地万物之理,皆始于从容,而卒于急促。”又说:“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由此可见,行事从容是我国古已有之的养生观念。而以现代观点来看,从容行事亦不外乎表现为以下两点。
有充沛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如若我们能从容有如太极之势,做事不急不慢、不躁不乱、不慌不忙、井然有序。那么,我们便会多出许多精力,将日常工作完成得更加圆满,同时也会因此避免一些因冲动行事所带来的麻烦。
摒除性情浮动,对大喜大悲之事淡然处之。当我们面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不愠不怒、不惊不惧、不暴不弃之时,我们便能喜由自己,悲由自己,绝不会受外界影响。如此,我们的身心方才真正属于自己,也能真正静下心来做点事了。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年人来说,从容负担日常工作并非难事,看淡喜与悲,古人也曾为我们做出了榜样。庄子就曾经一边卖着草鞋,一边坦然而论他对世界的看法;苏东坡一生仕途坎坷,但在遭贬的路上也不忘把肉烧得有滋有味,并曾吟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要知道,悲与喜是在人世间不停轮转的,许多事情往往喜中有悲、悲中有喜,不然,塞翁失马一说又从何而来?我们虽无法如圣人一般,做到时时处事不惊,处处以微笑面对厄运。但遇事不大喜、不大悲,却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
不过,处世从容,绝不是事事不多想,消极避之,恰恰相反,我们应安静自若,静观其变。正所谓,“智虑生于安静”,只有静下心来思考问题,才能对事情的出路谋划周全,才能增强我们的自我应变能力。如此,我们即使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也能“急中生智”快速做出应急反应,应付自如。如此,我们才能真正看淡大悲与大喜,也能真正做到处事不惊了。这,才是从容不迫的本意所在。
事实上,我们虽不可能一辈子快乐无忧,但也毋需过于在意自己偶尔被厄运缠绕。经历了世事的我们,定然能够在过往的人生中悟得:在大多数情况下,喜与悲都是结伴而行,只要看透了它的规律,处事从容并非难事。
“从容不迫”有窍门
学会安抚心灵。随着年龄渐渐增长,生命的积淀逐渐厚重,我们的心灵则变得愈加成熟、愈加宽阔——天地可包容风雨,我们也应不为风雨所动。如此,一旦我们发觉内心因外界种种变故而开始不安时,便应及时以理智进行安抚,才能使心底初起的风波不会加剧而转化为具有伤害力的海啸。
学会看淡命运。世界上的万事万物纷纭复杂,不是都能由人把握。其实,我们不过都是这世界上渺小的一部分,是宇宙中毫不起眼的一点。与其天天怨恨为什么世界不是围绕着我们运转,不如理解并尊重自然的规律,不与天公作无益之争。
珍视人生,善待生活。人生苦短,我们所遭逢的一切境遇都可以看作是上天馈赠于我们的珍贵礼物,无论是喜是悲。这样一想,也便自然能从容应对世事了!
人生体悟
这世间无论再大的悲喜,跟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大造化相比起来,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与其常常为小事动火伤心,不如将心胸展宽些,执着放开些,悲喜看淡些……要知道,安闲如花、自在如云的从容心境,才是晚年健康和幸福的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