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云:“天下熙熙,皆为利行;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位置”二字不过是名、利的载体,我们既已得到过,到了晚年,弃之又有何可惜?
从前有一位老大臣,从极高之位退下以后,回到家乡,竟然掩面而泣。家人以为他伤心失去官位,便极力劝慰。老大臣却解释道:“我哪里是因为不能做官而哭,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辛辛苦苦,每天起早贪黑,工作上不敢出现半点差池,睡觉也不能安稳。如今终于功德圆满,可以好好休息一下,我是太高兴了啊。”
在过去,明智的官员都将平安告老还乡当作一件欣喜之事,在他们看来,“伴君如伴虎”,过了几十年战战兢兢的日子,能全身而退,就是一件值得庆祝的喜事。到如今,我们虽无君可伴,但当身处高位,工作却依然是十分辛苦的。
只不过,无论我们身处何等位置,也无论我们如何尽忠职守,命运也从不会停下它的轮回之盘——没有谁能在一个位置上呆一辈子,也没有谁只进不退,永远身居高位。
佛说:“名、利二字乃是负累。”人若抓住名、利兄弟不放,便无法活出自己、活出真正的快乐。而这“位置”便是名、利二字的载体之一。当我们某天不得不将高位拱手让出,心生郁闷之时,不妨将自己前后的生活进行一个假想对比,看看究竟哪种生活更加惬意、哪种生活更加开心。
当我们身处高位,不管自己是否愿意,必是整日应酬不断、请柬不停。那时候,我们每天吃着自己不爱吃的,喝着自己不爱喝的,就连说话,或许都是言不由衷。这样的生活持续数十年,连觉也睡不安稳,却只为留住一个“位置”,岂能不累?
当我们离开了高位,便会觉得无所畏惧。这时,无论我们身处何地,都能悠然自得。既不用看上级的脸色行事,也不用为了一句祝贺之词费劲心思。这个时候,我们自己的时间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自己亦能决定。如今,我们真正能享受到陶老那句“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还有什么好可惜的呢?
我们应当明白,不只是个人的“位置”会改变,在这个世界上,就连太阳的光芒、星星的位置,也不会一成不变。佛家认为,只有无常才是宇宙的真理,只有看透了无常,我们才能不断地重获新生,这是不无道理的。更何况,“位置”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人成功与否,我们更不能因为“位置”的变迁,就郁郁寡欢,让失落的情绪侵占我们的内心。
其实,千百年来,无数名垂千古之人都曾被贬官流放。但后人却极少记得他们的官位职称,反倒对他们贬官后的种种行为赞赏有嘉。并且,许多名士都在被贬之后大有作为,其成就远远高于他们在朝为官之时。范仲淹晚年被贬邓州,他拖着终身颠簸而致衰疾之躯,仍然大志不衰,辟建花洲书院,并应同样被贬岳州的好友滕子京之求,写下了名垂千古的篇章——《岳阳楼记》。看,历史清晰地告诉我们,“位置”并不是人生最重要的东西,留下名声,许多东西都比“位置”重要得多。
我们必须知道,人生就如多味豆,一包豆子吃完,必是什么滋味都尝过的。“高位”就如味道最好的那颗,如若你已经尝过,便没什么可遗憾的了。人生在世,不过三万来天,对于我们来说只要一生无愧于己、无愧于他人,心怀坦荡直到终老,就已经可以令后人敬佩、称赞了。
“正确看待位置的变换”有窍门
尽量少想以前工作的事。无论我们曾经从事何种工作,无论那份工作有多么重要,那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况且,只要我们的心情没有因失去“位置”而低落,我们便什么也没有失去。看,现在的天依旧蔚蓝,现在的家人依旧亲切,明天的生活也依旧是美好的。
无论身处何位,均以平常心待之。无论我们身处商界还是官场,“位置”越高,待遇越好,但相对而言,我们肩上的负担、责任也就愈重。想通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更易以平常心看待问题。如此,我们究竟身处何位,也就并不那么重要了。
转移注意点。当您离开了老部下、老同事,感情上一时无法接受,那就不妨试着转移一下自己的注意点。比如,培养一下自己新的爱好、兴趣,或是找个时间与家人一起出游一次等等。只要生活的重心有所改变,想必您也不会再纠结于过去的工作情愫了。
人生体悟
我们的人生,就好像一辆飞驰的公共汽车,途中必然是有上有下,每一个位置都不会永远只坐着同一个人。过去的事,毕竟已经过去,只有展望未来,重新筹划自己的新生活,我们才能更快更好地在生活中重新找寻到一个更适合自己发挥潜力的新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