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培养宝宝成长的小知识

关于培养宝宝成长的小知识

培养幼儿意志力的五种方法

孩子的意志力是影响幼儿日后成功的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很多父母想了解如何培养幼儿的意志力。

下面就介绍五种培养幼儿意志力的方法

1、目标导向法家长应该指导和帮助孩子制定短暂和长远的目标,使孩子有努力方向。

幼儿心中有了目标,有了“盼头”,他就会为实现目标而去努力,表现出坚毅、顽强和勇气。但目标一定要恰当,应该使孩子明白这目标不经过努力是达不到的,但稍经努力便能达到。太难或太易达到的目标都不能使孩子的意志得到锻炼。另外,目标如果是合理的,那就应当要求孩子坚决执行,直到实现为止,不可迁就,更不能半途而废。

2、独立活动法应尽可能让幼儿独立活动,如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收拾玩具,自己完成作业,等等。

幼儿在进行这些活动时,要克服外部困难和内部障碍,他正是在克服这些困难过程中,使意志得到锻炼。倘若孩子不能完成这些活动,也不必急忙去帮助,而就该“先等一会儿”,让他自己克服困难去解决。当他战胜了困难,达到了目的,会显示出一种经过努力终于胜利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就随之增强。

3、克服障碍法坚强的意志是磨练出来的,越是在困难的环境中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力。

家长应该有意识地给孩子设置点障碍,为他们提供克服困难的机会,使他们在生活的道路上有点小小的坡度。倘若把孩子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全部清扫干净,他现在可能平平安安,日后他就会逐步失去走坎坷道路的能力。

4、自我控制法幼儿的意志品质是在成人严格要求下养成的,也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自我控制的结果。

家长应经常启发孩子加强自我控制。自我鼓励,自我禁止,自我命令以及自我暗示等都有是意志锻炼的好形式。比如,当孩子感到很难开始行动时,可让他自己数“三”,或自己给自己下命令:“大胆些1“不要怕1“再坚持一下1等。

5、表扬法赞扬、鼓励可以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有利于意志的锻炼。

对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意志努力和取得的点滴进步,家长要适时、适度地给予肯定和赞许。在让孩子完不成计划时,家长要进行具体分析,切不可说:“我就知道你完不成任务”,“我早就说你没长性”等丧气话。否则,只能使孩子一次次增加挫折感,而最终失去自信心。最后,要提请父母注意的是,人的意志品质与性格特征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意志力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孩子的不同心理特点。对性格内向的幼儿应加强果断性和灵活性的锻炼,培养他大胆、勇敢、坚毅的意志的品质。对外向型的幼儿则应加强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忍耐、沉着、克制的品质。

培养宝宝忍耐性的方法

很多妈妈有这样的体会:宝宝没有忍耐性,动不动耍脾气,同小朋友打架,遇到很小的困难就放弃。有的父母认为宝宝稍大些,情况会有所改善,但这种宝宝即使长大后其性格也会散漫、摇摆不定、容易激动。专家认为出现这种局面的最大原因就是父母认为“自己的宝宝很出色”。为了把宝宝培养得更好,便给宝宝创造一切便利条件,使得宝宝失去了锻练忍耐性的机会。宝宝母语还没有说好就急着学英语的急躁症和一切为宝宝提供最好的想法都会害了宝宝。父母不能耐心等宝宝自己完成学习任务,而仅仅关注学习结果,这只能养成宝宝的急躁情绪。

宝宝缺乏忍耐性的基本特征

暴力性:这是缺乏忍耐性的最大特征,即有暴力性语言和行动,如做不愿做的事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时失去控制地尖叫、骂人或打小朋友等。刚开始还会自责,不过一旦形成习惯,自责感会消失,不仅不听父母的劝导,还使性子、发火。

依赖性:碰到稍陌生或困难的问题,便丧失了独自解决问题的意志,转而向别人求助。这种有依赖性的宝宝渐渐会变得意志薄弱。

注意力低下:没有忍耐性的宝宝做事肯定没有持久性,因而注意力低下、散漫。玩玩具时,看看这个拿拿那个,都不怎么注意;参加钢琴、美术、书法等学习班,没有一项能持久地学下去。

测测宝宝的忍耐性指数

1.做事不能有始有终。

2.任性。

3.经常容易哭。

4.情绪易激动,很难预测他会干什么。

5.吃饭时爱动。

6.看电视时一会坐着,一会站着。

7.不能坚持玩一个玩具,而是拿拿这个,碰碰那个。

8.自私,只关心自己。

9.咬手指甲。

10.神经敏感、神经质或经常感到不安。

11.情绪不稳定,变化无常。

12.所做的事与年龄不相称。

13.经常争吵。

14.坐立不安,多动症。

15.经常打碎朋友或自家的物品。

16.不能同朋友和谐相处。

17.经常打架。

18.冲动,做事前不思考。

19.饮食调节不好。

20.发火时骂人或说一些伤人的话。

21.不能如自己的愿望时就打滚耍赖。

22.经常哭哭啼啼地闹。

以上选项中有超过6个以上的符合项目,就意味着宝宝缺乏忍耐性,这样的话,父母应检查自己的育儿方法;达到8个以上选项,宝宝则十分缺乏忍耐性,父母应改变育儿方法;有12个以上一定要向专家咨询。

培养宝宝忍耐性的生活常识

1.通过有规则的运动锻炼身心

有了健康的身体才会有健康的心理,运动有无与伦比的功效。确立可行的目标,每天进行一定量的运动锻练,宝宝会逐步具备进行自我调整的能力。

2.玩益智玩具

最好让宝宝玩一些具有开发智力功能的玩具,例如积木类。把一个个小木块堆积在一起组成不同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宝宝的"耐性。此外剪纸同样也是一种培养宝宝忍耐性的好方法,沿着画好的线小心地裁剪,自然而然地锻炼了宝宝的忍耐性。

3.多玩团体游戏

与单独玩相比,玩团体游戏可以使宝宝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在游戏等待的过程中,锻炼宝宝的忍耐性和团结协作精神。

4.因材施教

无论多么爱宝宝,也不要跟风而上,看到别人的宝宝学钢琴,就把宝宝送入学琴班,看到别人的宝宝学围棋,也把自己的宝宝送入围棋班。这样只会让宝宝感到厌烦。当宝宝对某种学习确实有兴趣时,给宝宝创造机会,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5.从容易的教材入手

没有忍耐性的宝宝一开始就接触较难的教材,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如果从一些简单的教材入手,等宝宝能很好理解时再逐步增加难度,这样,宝宝会在一点点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忍耐性。

6.说出自己的目标。

宝宝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他确定目标,并帮助他最终实现。最好让宝宝反复说出自己的目标,因为通过这种方式,向自己暗示一定要坚守承诺,从而产生坚强的意志

宝宝穿鞋的4大认知误区

许多妈妈都知道,给宝宝买鞋是一件需要重视的事,因为合不合脚、舒不舒服只有宝宝自己知道,如果宝宝不善于表达,很容易让脚受罪;中医学认为脚底部有很多重要穴位,直接影响到人体各个部位的健康,选双好鞋更成了一件不容忽视的大事。

专家提醒大家不要走进以下的选鞋误区:

误区一:鞋帮、鞋面越软越好

由于儿童骨骼、关节、韧带正处于发育时期,平衡稳定能力不强,鞋后帮如果太柔软,脚在鞋中得不到相应的支撑,会使脚左右摇摆,容易引起踝关节及韧带的损伤,还可能养成不良的走路姿势。因此,童鞋的后帮应硬挺、包脚,以减少脚在鞋内的活动空间。童鞋的鞋面(尤其是头部)如果太软,会难以抵抗硬物对脚趾的冲撞,加上宝宝走路有用脚踢东西玩的习惯,过软的鞋面既不结实,又不安全。不过,脚背处的鞋面还是要柔软些,以利于脚部的弯折。

误区二:鞋底的弯曲度越大越好

童鞋鞋底要有适当的厚度和软硬度,但过软的鞋底不能支撑脚掌,易使宝宝产生疲劳感。其实,鞋的舒适感除了来自合适的软硬度外,还取决于的鞋底的弯折部位,很多童鞋的弯折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脚的腰窝处,这样容易伤害宝宝比较娇弱的足弓。科学的弯折部位应位于脚前掌的跖趾关节处,这样才与行走时脚的弯折部位相符。

误区三:厚底鞋舒适防震

在行走时,鞋随着脚部的运动需不断地弯曲,鞋底越厚,弯曲就越费力,尤其对于爱跑爱跳的宝宝来说,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脚的疲劳,并进而影响到膝关节及腰部的健康。另外,厚底鞋为了表现曲线美,往往加大后跟的高度,这会令整个脚部前冲,破坏脚的受力平衡,长期如此会影响宝宝脚部的关节结构,甚至导致脊椎生理曲线变形,严重者将使大脑、心脏、腹腔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儿童鞋适宜的鞋底厚度应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应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间。

误区四:有弓型鞋垫的鞋保健舒适

许多童鞋在鞋垫的脚心部位装有一块凸起的软垫,妈妈们一般认为它能托起足弓,令宝宝感觉舒适,并具有保健作用。其实,这种鞋比较适合成人穿着,对于儿童来说,它却缩小了足弓的伸展空间,使正处于发育期的足弓肌肉得不到必要的锻炼,长此以往可能会令宝宝变成扁平足。

孩子学跳舞的九大好处

有许多的孩子对舞蹈非常感兴趣,但学舞蹈的女孩居多,男孩少,其原因是有些家长认为男孩学舞蹈会变得女性化,说话走路像女孩,其实这种看法不完全正确,现在很多男孩喜欢跳街舞,街舞也是舞蹈的一种形式。

孩子学舞蹈会有哪些好处?

1、形体优美:正处于快速生长发育时期的孩子,经过舞蹈训练(如挺胸、抬头、收腹)能使他们站得直,形体优美,且能纠正驼背、端肩等形体问题。舞蹈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据统计调查,同样性别同年龄的儿童,参加舞蹈训练的比不参加舞蹈训练的,身高平均要高4--8厘米。

2、动作协调:舞蹈需要全身各部位的配合,通过音乐与舞蹈动作的和谐达成动作协调性的训练,并且使孩子更有节奏感。

3、肢体灵活性和柔韧性:由于经常练习压脚、劈叉、下腰等,孩子的柔韧性,动作灵活性好。还能够提高少儿的身体素质。经过训练,儿童的力量、控制、稳定性、耐力等方面的身体素质都会得到提高。

4、锻炼毅力:从基本功开始训练能培养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磨练坚强意志。

5、提高身体素质:舞蹈需要一定的体力消耗,剪除练习后能促进孩子食欲、增强消化机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生病机会。使少儿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发生适应性改善,促进视觉、听觉、肢体感觉等各感觉机能的提高,使大脑更灵活、健全,反应更迅速,动作更灵敏。舞蹈还有利于提高生理机能。训练能够改善心肺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性,降低血压和增加骨胳密度,同时使人精力和体力更加充沛,不易疲劳。

6、提高合作能力和集体荣益感:舞蹈有独舞、双人舞、集体舞,只有配合默契才能表演好,由此训练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培养了协作的观念。

7、培养审美情感:舞蹈是通过音乐、动作、表情、姿态表现内心世界,使孩子潜移默化地接受到艺术表演的熏陶,使孩子们热爱生活,并能欣赏美、体验美。

8、培养自信心:舞蹈演出能培养孩子当中表演的能力,使孩子们不怯场,表现力强,增强自信心和更好的心理素质。

9、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舞蹈是通过形体、动作、眼神来表现的,在跳舞的过程中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尤其是自编自演的作品,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3岁是学习的关键期

印度“狼孩”卡玛拉被人发现时已有7岁多,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重返人间后经过长达6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也只学会走路,到17岁时才学会十几个单词,智商只有4岁孩子的水平。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学习关键期的教育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所谓“关键期”,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为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在关键期对孩子进行及时的教育,孩子学起来容易,学得也快,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关键期再去学,就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事倍功半。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南希贝莱博士潜心研究、观察了婴儿的发育、发展,她在《幼儿发展研究》一书中列出了以下8个线索,以提醒父母注意婴儿智力的正常发展。

第一,当某样东西掉落到地板上时,6个月的婴儿会顺着下落的方向看;

第二,当需要得到满足时,6个半月的婴儿,会发出表示满意的声音;

第三,7个多月时,婴儿会冲着镜子中的影像微笑,还能去寻找落地的东西;

第四,8个半月时,婴儿会和成人一起玩诸如藏猫猫、拍拍手等简单的小游戏,也会倾听熟悉的词;

第五,9个多月时,婴儿会自己动手玩弄一些小物件,也能理解某些词的含义;

第六,10个多月时,婴儿会模仿成人把积木放入盒中,若看到别人把玩具包起来,就不会去拆开;

第七,11个多月时,会模仿词的发音;

第八,12个多月时,会讲几个单词。

法兰克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莫妮卡克诺夫认为,婴儿的智力出乎人们的意料,他们甚至能够用眼睛跟着做简单的数字游戏。

克诺夫说:“我们给婴儿看不同数量的点。最初他们注视着两个点,等到熟悉了以后就开始失去兴趣。但当我们接着展示第3个点时,他们的兴趣又来了。”她对13~14个月大的婴儿对复杂事物的长时间记忆能力进行了研究,也获得了出乎意料的发现,如婴儿能够把用以前从未见过的玩具做出的复杂动作记住长达半小时之久,甚至还能模仿这些动作。从上面的线索和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0~3岁是儿童大脑高速发展的时期,是儿童多方面能力(感知觉、记忆、思维、个性等)发展的关键期。那么,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是怎样的呢?研究发现:

◆出生后6个月,是婴儿学习咀嚼和吃干食物的关键期;

◆2~3岁是计数能力(口头数数、按物点数、按数点物、说出总数)发展的关键期;

◆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

◆2?5~3?5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3岁左右是培养其独立生活能力的关键期。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研究指出,如果把人在17岁时测得的智商定为100%,那么其中50%在3岁前发生,由此可见,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抓住3岁前这一关键期十分重要。

培养小儿自控能力培养

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孩子一生下来便开始顽强的一步步地去适应环境中的各种新的要求。人的一生中任何能力的获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本领是靠锻炼得来的。常常看到有些成年人容易发脾气,遇事不冷静,无法自我控制,以致与周围同志难于相处,适应环境能力不强,个人也因此常常烦恼。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在孩子身上重演,就需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使他们长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根据我国学者杨丽珠教授研究:自我控制是个性的核心成份。

我国宋代理学著名学者程颢,程颐二兄弟在宋代教育活动方面很有显著成就。他们有很高的个人修养,和蔼亲人,尊师敬长,堪称一代楷模。程氏兄弟从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他们的母亲是一个知情达理,通晓古今的女人,一次吃饭时,桌子中央摆了一盆蛋羹,程颢和程颐吵着要吃,吃这最好吃的食物。程颐还伸出小手,想把盆拉到自己跟前来。程母便用筷子轻轻地打了一下,然后严肃的说:“这是绝对不行的!你们刚刚几岁,小小年纪就挑肥拣瘦,什么都要舒舒服服,那长大以后会成什么样子呢?做人一定要先学会吃苦,才能耐劳。将来才会有出息。”这番训话对程氏兄弟的触动很大,从此以后,他们很注意自己的言行。程母教子使我们看到,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要从早、从小事抓起。所谓自控能力是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自制力总是强的,但个体间也有强弱之分。而对于孩子来说,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神经纤维尚未全部髓鞘化,传递的神经冲动容易泛化,不够准确,因此他们常会表现出自制力比较弱。如:妈妈不让孩子饭前吃巧克力,孩子也知道。但当他们看到香喷喷的巧克力糖时,禁不住美味的诱惑,便趁妈妈不在家时拿来吃了,而到了吃饭时,他们就不能好好吃饭了。

孩子的自制力薄弱,不应消极地等待它能树大自然直,而需要从小培养。首先使孩子感到家庭中是有约束力的,是不可以为所欲为的。家长对孩子不要有求必应,这样势必会造成孩子任性。现在我们经常在公共场所看到2、3岁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大闹,旁边经过的人难免要把目光注视到孩子的父母身上,而他们或者满脸尴尬地答应孩子的要求,或者恼羞成怒,在孩子的屁股上揍上几记老拳。因此,必须防患于未然,每次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时,决不迁就,那么孩子就会慢慢懂得,“不合理的要求哭闹也没有用。”其次,要让孩子在学习时间观念中学会等待。当孩子有些不能立即满足的欲望,过一段时间,得到实现后,就有了这样的体验,想得到的东西,等些时候会有的。于是就形成了等待的习惯。如,孩子想得到一个他喜欢的玩具,父母并没有立即答应满足他,而是让他克服吃手的毛病,或提一些额外条件,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做了,父母便应该及时兑现自己的诺言。此外,当孩子情绪不佳时,要鼓励孩子把不好的情绪原因讲出来,因为讲出来比不讲出来容易忍受。1岁半前的孩子可能用语言表达不出来,大人可以替他说出来,用言语安慰。比如,孩子对打针吃药,感到针刺的痛和苦药的难喝,如果鼓励孩子用语言表达出这些感觉,孩子可能说“太痛了”等等,这时母亲可以加以引导,让孩子能在讲出感受的同时进行自我安慰。如引导孩子说:“打针痛,可我不哭,我勇敢”等等。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够通过语言的自我安慰,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控制。

还应该注意的是,当孩子在试探做一些他原来不会做的事情时,应该让他从容易的开始。从易到难,逐渐增加困难度。如:2岁大小的孩子练习使用筷子,剪刀,便可逐步过渡,不要突然要求孩子必须掌握。孩子一方面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另一方面能慢慢适应外界的压力,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愿望,并知道达到愿望应尽的努力和耐心。这样,以后入托儿所、幼儿园乃至长大以后,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地成长。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培养宝宝成长的小知识  培养  培养词条  成长  成长词条  宝宝  宝宝词条  知识  知识词条  
综合

 二个月半宝宝睡眠时间

二个月半宝宝睡眠时间大家做知道二个月半宝宝睡眠时间是多少吗?下面小编整理了二个月半宝宝睡眠时间,欢迎大家参考借鉴!二个月半宝宝睡眠时间两个月的宝宝比起刚刚出生时...(展开)

综合

 怀孕初期怎样保胎最好

怀孕初期怎样保胎最好在怀孕早期,胎宝极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影响,那么准妈妈什么情况下要保胎?又应该如何保胎?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解答怀孕前3个月的保胎事宜,如果准妈...(展开)

综合

 宝宝拉肚子有泡沫怎么处理

宝宝拉肚子有泡沫怎么处理宝宝拉肚子有泡沫的原因婴儿拉泡沫大便,一方面可能因哺乳而显稀薄,肠道中大肠菌分解糖类而产气,所以才会出现大便有泡沫;另一方面是偏食淀粉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