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是一年中重要的节气之一,它预示着万物复苏,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新岁的起点,是一个轮回的开始,也是一个民俗节日,民间有“咬春”的习俗。
小时候,山里生活气息浓郁,到什么节气(节日),妈妈会给我们做什么吃,妈妈会告诉我们,什么节气是怎么回事,所以要吃什么。这也是生活的一种情趣。每到立春这天早上,妈妈都会烙一摞薄薄的春饼,炒一盘豆芽菜(绿豆芽在立春前六七天开始生,到立春这天正好可以吃),一盘土豆丝,一盘酸菜炒肉丝,一盘白菜炒肉丝或其他什么菜,再切一盘细细的葱丝,炸一碗鸡蛋酱。一家人围着饭桌吃立春饭。
土豆、萝卜、白菜都是冬天自家储藏的,那时山里人冬天就吃这些菜,没有其他蔬菜吃。肉还是有得吃,几乎每家每年春节前都会宰一头猪。我们家猪肉不外卖,杀猪当天请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来家吃杀猪菜。这一顿下来就得半拉猪,剩下的用雪埋起来冻上,留过年吃。
晚上,一家人围着火盆坐着吃萝卜咬春,嘴里边嚼着萝卜,边听妈妈和奶奶给我们讲“瞎话”,就是讲故事,山里人土话就是这样说。我们兄弟姊妹几个聼得津津有味。“咬春”是人们对 “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祈求一家人在一年里平平安安,工作学习取得好成绩;农民种田取得好收成。
明刘若愚《明宫史·火集·饮食好尚》载:“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咬萝卜,名曰"咬春’。互相请宴,吃春饼和菜。” 在立春日,不仅要咬萝卜,还要吃春饼春盘等,整个尝新活动被称作“咬春”,有迎新之意。
唐宋之时,咬春习俗逐渐成形,吃春盘之风日益盛行,春盘在描绘春日的唐诗宋词中可谓俯拾皆是。唐杜甫《立春》诗云:“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过去“咬春”就是吃萝卜,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中国人以演春、走春、开春、庆春、咬春、点春、报春、会春等应景活动来表达对春天的期盼与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