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为一个民族智慧的体现,必然有着“基因隔离”式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存在于文化的底层架构中,也可能表现在最常见的生活里,比如说话,中国人说话也有着传统文化的礼仪艺术感。中国人经常讲“看他怎么说”,“说话”传导的是声音,当然必须要用听的,但咱们偏偏要用“看”,这就是中国式智慧的体现。
礼仪
中国人的智慧外国人往往是晕乎乎地不懂,他们难以理解为什么说话可以用“看”的,而在中国人的语言文化中“看”别人怎么“说”却是极为正常的,比如“不急,咱们先看看他是怎么说的”“哼!这次看你怎么说”等等。那么,为什么在中国人的社交沟通里面往往不去“听”别人“说”什么,而总是“看”他怎么“说”呢?
听
这大概与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委婉内敛有关系,无论在哪个圈子当中,一个整天放嘴炮口无遮拦讲真话直言的人,多半不会有太多的朋友,所以人们习惯于讲一些委婉的话,甚至不会把真正内心想讲的话讲出来。比如说大家一起讨论事儿,A刚讲完自己的主见,B心里反对嘴上却会说“你说的很有道理,我很赞同你的意见”,接着又恭维一番,然后再表情严肃地蹦出一句“不过我觉得……”,既不驳了人家的脸面又实际上提出了反对性的意见。
古人交流
所以,如果我们只去“听”别人怎么说,那么就可能只会听到那些模棱两可的话而忽略了别人真正的想法。而外国人在这种场合非常直接,A的话音刚落B就很刚硬地怼上一句“我不同意你说的”,噼里啪啦就把自己的反对意见给怼了过去,然后大家就各抒己见直截了当地解决了当时的争议。中国人当面难以“听”到真话,反而是“偷听”能听到真实的。
偷听
而中国人习惯于这种礼貌而客套的言辞,所以如果你想要真正了解对方就必须要用“看”,“看”他说话的方式“看”他说话的表情,“看”他做事的过程“看”他说完之后的举动,如此你才能明白他真正要表达的意思和目的。只用“听”的就会变成“偏听”,“看”他说才能掌握全面的讯息。
沟通
正是因为人们经常“说”的和“做”的是相互矛盾的,如果只用“听”你就会成为那个“天真”的孩子,如果你是老板你能“天真”地认为“听”下属汇报就可以管理好公司吗?面对刚认识的朋友你能“天真”地只去听对方“说”就掏心掏肺地为他两肋插刀吗?你一定会“看”下属怎么说怎么做,你一定会“看”陌生的朋友“说”什么、怎么“说”,所以你一定对这句话有印象——“这种话听一听就行了别当真”。
所以中国人的“看”不但包含了“听”的部分,还要你去观察与这个“说”有关的前前后后,教你不要“偏听”,教你做决定时要全面地去观察了解。但这并不是说中国人说话虚伪,数千年来“以礼待人”让中国人形成了说话委婉的表达沟通方式,这种委婉所有人都接受并且了解别人“说”的并不完全是“真的”,就像一个人对你说“你说得很对,但是……”,你就会明白其实他就是在反驳你,但你听着不会抗拒,听着很舒坦,然后你会认真地、心平气和地“看”他怎么“说”。
“看”他怎么说,的确是一种中国式的处世智慧,远比“听”他讲什么要来得聪明,这是沟通的艺术也是处世的策略。这样的处世智慧是外国人永远也闹不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