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一次人类高质量翻车案例。
因“人类高质量男性”爆火全网的徐勤根,在经历猎奇出圈、网红明星跟风、平台热捧后,被央视网发文重锤,质问“高质量还是毒流量”,疑似被封。
图源:微博
正如从火爆一时到全网被封的MC天佑、温婉、马保国、殷世航们,一场流量盛宴走向末路。
但是,为什么毒流量屡禁不止,甚至能一次次走上舞台中心?内容创作者们又能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人类高质量男性成名记
7月4日,一条人类高质量求偶视频被上传至B站,一场席卷全网的造梗狂欢也就此开始。
视频中,一个梳着大背头、抹着厚粉底的男性,用略显结巴、中英夹杂的话术发布了自己的求偶信息。
该男性自称名叫徐勤根,并介绍自己从事金融专业,是“国内目前少数高净值男性个体,能提供奢侈品,能尊重任何奇奇怪怪的兴趣爱好,希望能求偶人类高质量女性,实现彼此利益的释放”。
单看视频内容,可能还没什么特别的,但由于徐勤根的妆容、动作、语气都表现出一种特立独行的反差感,以及“人类高质量男性”等布满槽点的金句,这条视频很快就在网友的好奇与群嘲中迅速走红,截至发稿前,该视频仅在B站的累计播放量就超过1942万。
7月21日,徐勤根将求偶原视频上传至微博,并相继开通了抖音、快手、小红书、知乎等多平台账号,为#人类高质量男性#等话题加热。
或许是因为自爆“硕士是买来的”等诚恳发言,承诺为澄清谣言的粉丝发放红包,徐勤根获得了不少“真诚可爱”的评价。
而因为过往照片中清爽不油腻的个人形象,以及私人飞机、五星酒店、高端会议等场景,徐勤根又被打上了“神秘有钱人”的标签。
至此,徐勤根的负面形象开始扭转,话题#人类高质量男性#具备了广泛传播的基础,甚至延伸出“你笑大哥化妆土,大哥笑你生活苦”等网络段子。
7月23日,抖音音乐人“田一名爱唱歌”模仿徐勤根的发型和动作,创作了一条洗脑短视频,迅速登上抖音热搜,截至发稿前,该视频累计获赞358万。
因为“田一名爱唱歌”的魔性视频,相关话题迅速破圈。据统计,7月25日,话题#人类高质量男性#累计播放25亿,并延伸出了#人类高质量油物##人类高质量演绎大赛##人类高质量拍照大赛#等多个破亿热门话题。
图源:抖音
7月26日,明星杨迪模仿徐勤根的标志性动作和发型,跟风拍摄视频,目前累计获赞772万。此后,包括杨超越、刘涛、迪丽热巴等明星也纷纷跟风。
此时,#人类高质量男性#迅速完成娱乐化,徐勤根也成为了一个有争议、有热度的新晋网红。有博主在街头采访是否有人愿意接受徐勤根的求偶,不少女性认为他可爱、单纯,“人挺好的”。
流量来了,自然便是变现。
8月13日,徐勤根在个人微博上发布了哈尔滨啤酒的广告,还在虎牙直播的邀请下,进行了一场求偶直播,与各大女主播进行连麦互动,累计400万人围观。
图源:微博
8月19日,有网友发现,徐勤根在微博创建天价粉丝群,订阅费1个月25000元,半年5万元,1年75000元,并称将提供各类金融相关服务。
图源:微博
但好景不长,本以为徐勤根能把自己的网红事业做大做强,没想到很快就招来了一记重锤。
8月20日,央视网发文《高质量还是毒流量?》,批评徐勤根的走红是“唯流量论英雄”,会“伤害公序良俗”,平台应“审慎对待”。
紧随其后,包括新京报、红星新闻等多家媒体发文深扒,爆出徐勤根开粉丝群割韭菜、人设造假、索要高额采访费、搞杀猪盘、不尊重女性等黑料。
因从未公开提供过相关从业资格证明,徐勤根的天价粉丝群被质疑割韭菜,微博官方也关闭了其账号的相关功能。
红星新闻称,徐勤根方曾索要25万元天价采访费。
图源:BT财经
公众号“BT财经”发文质疑,徐勤根是一位“外汇杀猪盘的操盘手”。徐勤根自称曾担任亨达集团中国部地区经理,但据网友爆料,“亨达外汇”是一家骗子公司,很多被骗者已经选择报案。
在抖音,高热话题#人类高质量男性#被下架;在快手,粉丝量超百万的徐勤根账号被封禁。大量徐勤根的扒皮文章也开始纷纷出炉。
至此,徐勤根的网红之路基本宣告凉凉。
徐勤根们为什么能走上流量舞台?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扒皮这么容易,徐勤根为什么就火了呢?
流量至上
理查德·道金斯曾在《自私的基因》中引入“模因”的概念:一个能自我复制和经受自然选择的文化传播单元。人类高质量男性的全网跟风,本质上便是一种“模因”的传递,依靠魔性的动作、极低的模仿门槛,以及算法的快速推动,共同造就了这场流量狂欢,助推了徐勤根的走红。
在技术的推动和算法的驯化下,扮丑往往比扮美更能获得算法的青睐。二八分油头紧贴头皮,岔开双腿成弓步,然后对镜自拍,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流行奇观。
徐勤根的魔性,殷世航的夸张,美有姬的油腻,铁山靠的接地气……某种程度上都是踩中算法和观众喜好的结果。
而对于流量跟风者来说,即使流量有问题,除非官媒或平台按下删除键,否则也很难抵御流量的诱惑。
有利可图
据统计,在快手,徐勤根入驻两天即涨粉186万,发布五条视频,播放量两条1000多万,两条2000多万;在虎牙,直播一周即赚17000元……
靠着“耗子尾汁”“闪电五连鞭”等热梗爆红全网的马保国,被封前不仅频频接受媒体采访,宣布将参演电影,还组建了粉丝群,要广收门徒。
靠着屡试不爽的求婚戏码,被戏称为低配版吴亦凡的殷世航更是创造了直播5小时,订婚30分钟,带货3000万元的夸张纪录。
而对于流量跟风者来说,这更是一门无本万利的生意。
以“田一名爱唱歌”为例,靠着对人类高质量男性的精准模仿,他仿佛找到了新的流量密码,一跃成为火遍多平台的新晋网红。
事实上,从马保国到徐勤根,从网友到网红明星再到平台品牌,多方都起到过或多或少的助推作用。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窦东徽的评论:“一个视频一旦形成某种梗,就能带来巨大流量,产生收益,因此成为很多创作者眼中走红的捷径,形成模仿风潮。”
标准模糊
在国家网信办开展的“清朗·整治网上文娱及热点排行乱象”专项行动中,也曾提到要重点整治互联网盲目模仿、低俗恶搞、内容涉黄、浮夸出格等各类低俗化娱乐化炒作乱象,严厉打击各种以吸引眼球、追求流量为目的的违法违规和违背社会公序良俗原则的网络行为。
徐勤根的凉凉,是因为央视网“高质量还是毒流量”的发问;马保国的被封杀,是人民日报“审丑狂欢”的评论。但什么样的流量是毒流量?什么样的利需要谨慎追逐?
在审美愈发多元的当下,除非官媒下定论,大多数情况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界限,一场流量狂欢下来,大家的看法也并不总是一致。
徐勤根、马保国也许能被盖章是毒流量,但类似郭老师、铁山靠、美有姬、乔碧萝等各种各样的网红呢?有人认为低俗恶搞、流量垃圾,但同样有人认为是真实性情、快乐源泉。
没有共识,对毒流量自然也就无从限制。
如何规避毒流量的风险?
从内容生态的角度看,如果毒流量过于泛滥,可能会劣币驱除良币,挤压优质内容创作者的生存空间,拉低内容生态的底线。
而从流量变现的角度出发,如果对流量的评判标准过于单一,只看热度,不问出路,可能也会给自己埋雷。
举例来说,与郑爽、吴亦凡、张哲瀚等流量艺人合作前,平台、品牌们如果能不仅考虑流量,更考虑流量背后的风险,也许就能避免出现组团解约的尴尬状况。
所以对于内容创作者,以及品牌商家来说,要如何避免毒流量的风险,甚至是被打为毒流量呢?
首先,不因标准的模糊而放弃原则。
因为平台的不同、人群的差异,对于流量是否低俗,网红是否违背公序良俗,很多情况下并没有一个能直接套用的标准公式。
但实际上,早在徐勤根走红之初,在B站、知乎等平台上就存在着大量对其的质疑。
网友对徐勤根动机的推测。图源:B站
大能对徐勤根的手表进行鉴定。图源:抖音
有人直指徐勤根是为了炒作割韭菜,有人分析徐勤根会通过人群筛选骗炮。此外,徐勤根的职业经历、外网账号也早已经被扒皮了一轮。
在蹭流量之前,不妨多多搜索各方信息,合理判断流量热点的风险。以上文提到的哈尔滨啤酒为例,就因徐勤根的广告而备受网友吐槽。
其次,不因有利可图而急功近利。
实际上,有利可图是毒流量能反复出现的核心原因之一。据观察,虎牙直播官微上仍留存着两条徐勤根的宣传微博,很多靠蹭徐勤根流量的网红明星仍然在继续享受流量的红利。
但不论是从舆论环境,还是相关机构、平台的政策法规出发,对于毒流量的规范引导是越来越严密的。
如果一味趋利,很可能撞上枪口,得不偿失。
流量虽好,但为求稳健,如果可以多想想,缓一缓,一定能极大降低暴雷的风险。
整体来看,只有所有人都在一个更健康的框架内生产内容、追逐流量、进行变现,才能把蛋糕越做越大,流量的生命才能尽可能长久。
参考文章:
《“人类高质量男性”,凉了》,开菠萝财经
《成为一名人类高质量男性,只需完成这三步》,DT财经
《“高质量男性”徐勤根翻车,被指是杀猪盘的“杀猪手”》,BT财经
《焦点分析 | 从马保国到徐勤根,审丑的流量就不要再碰了》,连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