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半导体世界里没有“中立国”

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成就了一段战争史上的佳话。

在芯片世界里,有一家公司被誉为“半导体行业的瑞士”,这家公司以独立性极强的理念构建了自己的商业帝国。ARM的总部位于英国剑桥,这家公司本身不设计和制造芯片,而是向所有授权技术方保持中立,如今全世界海量手机、PC和网联汽车里都能找到基于ARM技术设计的芯片。

然而,在全球半导体竞争的“战火之下”,像ARM这样“不生产军火,却提供先进武器技术”的公司,远没有“中立国”瑞士那么好运。

6年前的全球半导体行业军备竞赛远没有近两年来得激烈。软银集团于2016年耗费320亿美元巨资收购英国ARM公司,为了这笔交易,软银集团不得不抛售了自己手中的不少优质资产,包括阿里巴巴、《部落冲突》开发商Supercell、日本手游大厂GungHo等股票。

6年后,当英伟达再次站上收购ARM的潮头浪尖,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感受到的风和浪都比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要大得多。

尽管黄仁勋一再强调,ARM未来仍将受英国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坚持以英国为重心发展。

但今非昔比。

从英伟达公司本身来说,其与软银的不同之处在于,英伟达是ARM技术的主要被许可人之一,而软银不是。这让英伟达的收购行动受到其他ARM主要客户,如高通、谷歌、微软等的一致反对。

从外部环境来看,欧洲正在眼睁睁看着自己逐渐从全球半导体版图中淡出,ARM是欧洲半导体不允许失去的重要资产。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数据显示,欧洲在全球的半导体产能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24%下降到现在的8%。不仅如此,2020~2030年年间,欧洲政府对半导体的政策激励只有约中国的10%、美国的50%。产业投资方面,欧洲半导体资本支出仅占全球的3~4%。全球顶流芯片公司中,无一欧洲公司。

更糟糕的潜在威胁是,如果欧洲在半导体领域持续落后于中国、美国、日本,那么欧洲引以为傲的工业基础将被彻底动摇。最好的例子就是汽车。汽车是欧洲传统强势工业产业之一,芯片对于汽车的影响如今早已是路人皆知,如果假设未来网联汽车产业链竞争加剧,宝马、奥迪、大众们一定不希望自己也被“芯片卡脖子”,而面对车企日益严峻的“芯片焦虑症”,欧盟也一定不希望美国资本继续增加其在欧洲的影响力。

ARM和光刻机巨头ASML已经俨然成为欧洲芯片的代表企业,ASML在先进光刻机领域拥有垄断地位,而ARM公司的技术正时时刻刻运转在全球95%的智能手机中。

欧洲“说不”。2022年2月8日,美国半导体巨头英伟达正式宣布终止收购ARM。与此同时,软银宣布,ARM预计将在明年年初IPO,上市地点很可能是2016年退市的纳斯达克。

有趣的是,与ARM的IPO计划同步,英伟达也许将在明年差不多时间发布基于ARM架构开发的服务器芯片,送给ARM一个大大的利好。与此同时,业内人士认为,英伟达仍可以通过收购以外的合作形式,利用ARM已有的知识产权渠道实现自己的GPU等商业授权计划。

也许让欧盟更后悔的是,2016年时就不该将ARM交到软银手中。

现在,欧洲国家对于此类收购的态度似乎已经变得非常明朗。被誉为“硅片史上最大并购案”,全球前三大硅片大厂环球晶圆并购德国世创Siltronic,历经14个月的各国审查,最终在德国经济部的审批中败下阵来。

德国议员在接受采访时明确指出,半导体产业深具未来性,将制造业留在欧洲才是正确的决定,卖掉珍贵的财产是无法赢得科技主权的。

欧洲半导体行业正在兴起的“保护主义”看起来顺理成章,即便在ARM和ASML两个战壕,欧洲公司都正受到来自竞争者的挑战,甚至围剿。

开源芯片架构RISC-V也许会在未来5年后真正挑战ARM的绝对霸主地位,中国和美国半导体产业链都在有意增加RISC-V的投入,英特尔近日也表示将大力支持RISC-V发展,既然ARM要抢食服务器处理器市场,英特尔自然会给予无情反击。

RISC-V基金会高级会员

再来看ASML,虽然在光刻机领域依然保持一骑绝尘的优势,但行业追赶的步伐从未停止。近日,上海微电子举行首台2.5D/3D先进封装光刻机交付仪式。中国产业链每前进每一步似乎都引起了美国的注意,第二天,上海微电子便出现在美国商务部宣布的33家中国“未经核实”实体名单中。美国商务部的行动等于在帮助ASML阻碍追赶者。

一个半导体战国时代已然来临,合纵连横、远交近攻的戏码将不断上演,高度全球化的半导体供应链更让这种多元化复杂格局成为必然,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具备独自内循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能力,半导体的世界里将不再有“中立国”。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半导体世界里没有“中立国”  中立国  中立国词条  半导体  半导体词条  没有  没有词条  世界  世界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