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条安全提醒:”独自居住的女子点外卖要把性别选成 男,以防危险?“那为什么外卖平台不在一开始就不展示性别呢?这个你是如何考虑的?一起思考下吧~
问题
现在各大外卖软件在点餐前都要求先选择性别,但设置了的意义除了订单上写着XX女士/先生就没有别的什么用了。(自我感觉,如果有别的用处欢迎指出)
在发生过外卖员袭击女用户的事件后,网上都开始流传安全小诀窍:独自居住的女子点外卖要把性别选成 男,以防危险。
那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外卖的性别选项有存在的必要吗?这个设置的强引导,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
小问总结
在回答里有些小伙伴提到了一些原因是有争议的,小问先总结一下这些有争议的点~
(1)方便称呼
正方:外卖员可以称呼为X女士/X先生,要不然称呼很僵硬
反方:现在外卖小哥也并不具体称呼先生/女士,一律称呼为“您好,您的外卖来了”。
(2)区别对待
正方:商户看到性别之后可能会根据性别选择一些数量,就像读书的时候,食堂大妈给女孩子的饭就是会少一些,提高利润
反方:现在的外卖都是流程化快速操作,根本没有空去做区别对待。
下面来看看详细的精选回复吧。
精选回复@🐶 @张丽茹 @淹死的鱼
(1)做用户数据收集,以便做推荐算法
比如女生更喜欢和奶茶,或者吃零食,而男生大多更倾向于吃正餐。那么同样位置的男性和女性,在同一时间打开软件进入推荐首页,看到的内容就会不一样。
这样可以进一步拉低用户的选择成本,加大下单几率。同时,优惠券方面,也可以根据这个逻辑,给男女推送不同的优惠券。
再者,可以持续收集男女不同的订餐习惯,以进一步优化推荐算法。
(2)从骑手角度出发,是对用户的尊称,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是一种心理作用,让用户意识到自己被尊重;
(3)对用户而言,和其他线下日常生活场景一样,如要预定餐厅座位,别人会问你贵姓一样,这些基本信息如果需要二次联系客户(商家、配送员)确认一下信息时,就可以称为对方X先生/X女士,这样一方面用户内心会觉得受到了尊重,另一方面可以快速确认电话有没有打错。
(4)对于商家而言,可以更好地掌握消费者的信息,假如商家推出一款新品,通过对消费者性别以及购买频次分析,可以准确的知道该单品是否值得大量付出以提升品质。假设,一款奶茶购买者大多是女性,购买数量较少且复购频次低,那是不是可以对产品本质或者外包装等等进行改进,再看购买情况,及时调整解决方案获得更多的利润。当然商家用不用的上还得看他们自己了。
(5)对平台而言,这是一个基础数据采集的过程,数据驱动需要有足够多的数据,用户性别、年龄、联系方式这些是最基本的信息,越早采集,对平台而言也好。
(6)一切性别作为必填项的注册,都是在耍流氓。
精选回复@猪头少年
并非一定要有。
就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东西吧,骑共享单车、滴滴都会要求选择性别。但是基于外卖上门服务的特殊性,我觉得它是要打破选性别这个铁律了,或者仅平台可见,别给配送员看不是挺好的吗。
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确实是外卖平台、出行平台需要思考和不断完善的,未来保护性别,在软件上增加急救报警功能,提醒用户在收货后将外卖小票撕毁处理好等等都可能会实现。
精选回复@八斗米
个人觉得这是软件产品设计的基本需要。所有以个体为对象的服务软件,都自带社交属性,即可能包含性别、年龄、民族、教育等人口统计学变量参与其中。无论是B端到C端,还是C端到C端累软件都是如此。
以外卖软件为例:外卖软件涉及到4个维度的关系,即运营平台、商户、骑手、用户。每一个维度的对象都有围绕外卖而必须建立联系的需要。
运营平台是负责整个外卖生态系统的核心技术力量,承担其他3类主体的使用体验和挖掘后台数据潜力的需要,需要根据各主体发展过程中的需要,不断升级软件,优化主体们的体验。这是它赖以生存的价值。
社会在发展,他们也必须进步。这个层面就涉及到顾客隐私的保护问题,怎么保护合理而且有效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我们日常点外卖的单子上,可以发现我们线上支付信息一目了然,方便3方主体核对,即使因某环节失误也可以迅速发现问题,迅速进入处理环节,进行妥善处理,而不会使事情发酵,产生意想不到的恶性事件。除了对消费信息的设置,外卖单的最下端,还对客户地址,客户电话做了必要设置,都是为了最大程度保护客户隐私,防止信息泄露,用户被别有用心之人骚扰到。
强制选择性别,站在设计的角度考虑,给予使用主体最大的支持。性别信息的展现,决定了商户为了满足不同性别对象,所必须做出进一步相对精准的营销思考和实践,使其经营活动在重大的发展改变中更具倾向性,个性化,新颖化。因为最常见的认识是性别差异决定了思维差异。
只有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鸣,双方的价值才会相互被不断挖掘。尊重性别,是起码的尊重,它涉及到你这个店有没有人情味。在某些同等情况下需要做决定,比如遵守女士优先规则,可以优先处理女性外卖单,也是很有必要的。还有就是现在的外卖单的备注信息五花八门,如果是女士的,外卖小哥相对会更容易满足她们的要求,给予更人性化的关照,这也是人之常情。
另外外卖不需要知道客户全名,也不会出现一些短视频中出现的快递中名字写错,或念错的尴尬情况,反而是一种简单的依性别而定的称谓更顺口贴切实用,符合中国人的礼节习惯,给人一种专业的感觉。
综上所述,外卖软件强制选择性别(你也可以反选),是必要的,也是实用的,如果你有更好的想法,外卖软件没准会因为你而革新。
精选回复@付禹夕 @koi
我个人觉得,【选择性别】还是非常有用的哈,为啥呢?
第一,数据上的考虑。用户选择性别了以后,外卖平台就有了不同性别的订餐数据,就可以做针对性的数据分析,比如男女生更喜欢吃什么,就可以针对不同的爱好一定不同的推广策略;
第二,战略上的考虑。现在各大平台都想染指社交市场,这是因为社交是强关系连接,都想提高用户活跃时长与转化率,基于这样的场景下,用户有了性别之分可能成为外卖平台以后增加社交功能的伏笔;
第三,运营上的考虑。外卖平台要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必须做好运营,而运营要玩出新花样,就得借用场景(比如女神节、女王节等),有了性别数据,外卖平台就能预测和评估运营活动的效果,同时可以根据性别差异搞出各种运营玩法。
第四,对整个平台的考虑。美团和饿了么都是生活服务平台,不是外卖平台,它们需要构建自己的大数据,以数据驱动,做一家商业智能公司。
例如:
消息推送,推送给男性和女性的消息是不相同的。
分析平台上男性消费是主力军还是女性消费是主力军等等。
当然,还有更多的价值,我可能还没考虑到。
多这一个【性别选择】,对于外卖平台而言,是不会有多难的技术难题的;但是没有【性别选择】,外卖平台可能会失去很多可能重要数据和可扩展优势。
精选回复@春雪画暖
【选择性别】不应该是必填项,而应该是选填项,用户有权保护自己的隐私不透露给平台,所以强制【选择性别】是不合理的。平台强制用户【选择性别】,一般都是为了进行大数据分析,提升用户体验。初心是好的,但对于面对面服务确实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建议将【选择性别】变为可选项,由用户选择是否将自己的信息透露给平台较为合适。
另外在外卖配送过程中,软件确实可以将性别对外卖员隐藏,因为外卖员根本不必知道对方是男是女~
精选回复@清河落河清
最近的问题越来越有趣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使用这条数据的角色来说吧:
一,对于外卖消费端用户,可能不会刻意去在意这个男女之别,正如上面有人说的是行业惯例,其次外卖发展至今,刚开始时安全性并未被女性消费者过多关注,一般都是按照个人情况真实操作,而注册操作后,消费者并不再在意这个注册的操作。因此除了后续的安全因素,对于消费者并无价值。
二,对于外卖卖家端用户,现在基本上是流水化操作,不会区分男女,就连备注多加饭,有点店铺忙起来都会漏掉。
三,对于送外卖人员,一般打个电话,就知道对方男女的,当然是一般场景,哈哈。毫无价值。至于正在君心叵测的外卖人员,这条信息写成男,貌似也不能阻止他们。
四,至于平台的大数据运营,貌似外卖平台刚起来时大数据技术还没现在那么成熟,不过我也忘了最初的外卖平台是不是就加性别这条信息了。
至于当下,外卖是男女共性需求,看不出有多大的运营区别(当然男女爱吃的不一样,但现在外卖应该都是距离啊,下单频次的排序,我是没看到性别的排序)。而就运营活动而言,也没见三八节或三七节,女士减免活动,至于女士优先派单,这个是没法考量的活动啊,价值不大。除非是美团外卖的母方-美团可能还有点分析。
所以结论是,行业惯例,严格执行用户画像的要求。
更多精彩回复:https://wen.woshipm.com/question/detail/s3qdge.html
你的想法是?欢迎来天天问和小伙伴们继续交流噢~
相关阅读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7期:功能更新了却没用户用,是不是做得没意义?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6期:直播暂停后并不会断点续播,为什么还要做“暂停”功能?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5期:“稍后阅读”能否有效解决碎片信息处理问题?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4期:产品实习生,如何让leader不失望?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3期:微博如果取消点赞数展示,是否更好呢?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2期:“骂”一个产品经理,最狠的方式是什么?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1期:人人都说的「互联网思维」是什么?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80期:只有15秒的抖音视频,真的利大于弊吗?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9期:产品经理老了以后怎么办?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8期:评分/评论系统的那些小细节节节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77期:为什么菜市场卖水果,水果店不卖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