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从事公益事业的小伙子李康成了新闻人物。不过,媒体津津乐道的,是两年多前刚刚研究生毕业的他从大连某国企辞职,一头扎进藏区,女友和家人因不理解而“崩溃”的细节。尤其是他远在山西农村的父母,得知他辞职的消息后,急急忙忙赶到大连干涉:“人生的路,紧要处就那么几步,不能由着娃娃一时糊涂做出傻事。”
不能说李康父母的担忧没有道理。孩子做这样的决定,如果仅仅是因为一时冲动,耽搁了成家立业的大好年华,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会不会导致以后的人生道路变得曲折、坎坷?况且,在国家养老制度尚未健全的当下,在第一代独生子女普遍进入婚育期即意味着独生子女父母迈入老年期的当下,很多时候,孩子的人生选择不可能只从自我实现的角度出发。如果一味“一意孤行”,未免显得有些自私。
可惜,孩子的路终究是自己走出来的。如果李康的父母能更多地看到孩子此前早已厌倦了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甚至在孩子择业前自己就能具有且能向孩子传递一种更积极的择业观——人尽其才比稳定、高薪重要,也许他们事后的“崩溃感”也不会那么强烈。
当下,社会整体的择业观、就业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发生分化:年轻公务员离开体制、白领精英辞职支教……青年在流动中追求的更多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并非单纯的奉献与牺牲。回到李康本人,且不必去量化他的公益事业做得多么辉煌,光就告别苦闷的生活,从帮助他人中找寻到存在的价值而言,他的行为就自有其意义。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对于即将老去的父母来说,他们的观念很多时候已经定型,他们的思维有些时候稍显封闭,他们常常在社会纷繁的变化面前显得力不从心。这个时候,就需要孩子多做些努力,从精神上对父母进行“反哺”。毕竟,个人的选择如果能兼顾家庭实际更好。
看过了父母对孩子的干涉,那么,有没有孩子干涉父母的呢?
最近,还真有这么一则新闻:国家“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后,武汉13岁的女孩雯雯得知父母将生二胎,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威胁。在雯雯尝试用刀片割手腕后,怀孕13周零5天的雯雯妈妈不得不含泪到医院终止了妊娠。事件被媒体曝光后,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等一系列早就被人说得不爱说的标签又一次被捡起、擦亮,火速贴在了“独生子女”们的脑袋上。
“独生子女”群体躺着中枪,冤不冤?
真冤!说独生子女不知道怎样与他人进行情感上的互动,谁的责任比较大一点,是父母,还是孩子?说独生子女丧失了将心比心的能力,那么这种能力在父母身上又是否具有?说多个长辈围绕一个孩子转导致孩子唯我独尊,难道孩子才是始作俑者?
雯雯的确做错了。但这不意味着雯雯的妈妈和其他亲人就能以无辜受害者的身份出现,委屈控诉,甚至主动放弃对迷途孩子进一步引导的责任。说得更严重一点,雯雯的错也许正是她的父母在养育上种种问题的缩影。这样说,可能太残忍,但我们必须直面事实。
养育孩子,是一段艰辛而漫长的旅程,远不是在紧要处那几步“宏观调控”所能涵盖。知道什么时候该放开孩子的手,什么时候该紧握孩子的手,值得为人父母者半生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