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文带你了解垃圾分类事件

上海垃圾分类事件做为近期最大的热点之一,已经造就了不少10W+,本文将从垃圾处理事件的起因、遇见的问题、创造的机遇以及垃圾后端处理等方面来带您了解垃圾处理条例造成的影响以及垃圾处理究竟是什么样的举措。

1. 事件起因

垃圾分类概念以及变废为宝的美好愿景提出已经很久了,可惜环保作为不怎么盈利的项目难以进入大众视线,大多数时候仅仅是一句口号。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但具体到日常生活中则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1月31日上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无疑给垃圾分类这一难题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条例从7月1日起开始实施,条例中非常明确的规定了违反条例的处罚方法。

处罚不一定是最好的约束方式,但无疑是最立竿见影的约束方式,同接受良心的谴责比起来,200块钱肯定会让大多数人更加心痛。在条例出现后短短的几天内,各种反抗的声音便层出不穷,似乎逃离上海除了高房价之外又多了一条理由,以前只是买不起东西,现在除了买不起之外又加了一条扔不起,可谓非常凄惨了。

从长远看来,垃圾分类肯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阵痛在所难免。最显著的体验就是生活垃圾的处置变得更加麻烦了,以前一个房间只需要一个垃圾桶就可以了,现在则需要多个,如果不准备多个垃圾桶,那么最后处理的时候还是需要一件一件的再挑出来,并没有省多少力气。

垃圾分装的困难之外,扔垃圾也变得难了很多,小区不再像以前那样随地都有可以扔垃圾垃圾箱,而变成了定时定点处置垃圾,为了防止用户乱扔垃圾,摄像头以及人员监督等措施也被启用了起来。

以上种种不便之处都会让本已压力山大的上海人无所适从,甚至还创造了开车去其它地区仍垃圾以及用油漆将垃圾统统变成有害垃圾等神奇的操作。

2. 分类之路困难重重

在没有条例之前,垃圾分类相当混乱,大多时候全凭自觉。更加无奈的是,很多地方虽然有多个垃圾桶,但在垃圾车进行运输的时候会将所有垃圾桶内的垃圾倒在一起进行回收,无疑让人为认真进行垃圾分类的人感到不值。

这样的现状也不完全是垃圾处理机构的错,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有相当数量的人会将垃圾随意丢到某个垃圾桶中,这样一桶垃圾中总会混有不属于这个分类垃圾。这种情况下,即使大多数垃圾分类是对的,也只好将这些垃圾一视同仁的处理掉。可见,在垃圾分类中,严格约束每个人的行为非常重要,小群体的不作为很可能让整个群体受累。

既然垃圾分类不规范极大的提升环保成本,那么垃圾分类是否深得人心呢?

情况正好相反,一经推出之后吐槽以及抵制的声音远远大于支持的声音。原因很简单,首先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小区为了减少自己的成本支出撤掉了不少垃圾投放点,扔垃圾变的非常麻烦,要求定时定点,让居民不胜其烦;

其次人工监督让扔垃圾如同交作业,面对批改的老师压力山大;最后宣传仍然做得不够好,大家对于为什么这么分类,每个分类如何处理等问题了解不多,难以切实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对环保的贡献。

垃圾分类困难重重,国外的表现如何呢?

实际上也不怎么样,以日本和美国为例:日本的垃圾分类比较完善,不过不是依靠国民素质完成的,依靠的还是强硬的政策;美国似乎对于垃圾分类没有很大的兴趣,靠的是强大的末端处理能力,即随便扔,后期企业会负责处理事宜。

除了以上困难之外,对垃圾进行分类本身也有不低的门槛,下图是作者利用某软件查询的垃圾分类

对于骨头而言,分类非常繁琐,首先是大骨头和小骨头的区分不好把握,鱼刺应该算是小骨头了,那么鸡腿呢,算小骨头吗。而猪骨头和鸡骨头分为不同的类则更是让人困惑,不禁想要吐槽一下大一点的鸡骨头和小一点的猪骨头各应该属于哪种垃圾。通过查询发现,应用很机智的表达了它们统统属于未知垃圾

通过上述问题可以发现垃圾分类并不简单,更麻烦的是生活中不少垃圾都是混合的,可能某一个部件属于干垃圾,而另一个部件属于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也惨杂其中。要完美的扔掉这种类型的垃圾,不仅需要知识丰富的大脑还需要灵活的双手。

3. 从百度指数看垃圾分类

百度搜索指数能够很直观的反应一个事件的热度以及在该事件下不同地区用户的行为。接下来,让我们通过百度指数分析此次垃圾分类实施后用户的应对热情。

上图为百度搜索指数,垃圾分类的搜索峰值达到了150w,之后的日均搜索次数也在5W上下,说明垃圾分类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不只是一瞬间的热度。相信在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垃圾分类都会保持一定的热度。

上图为百度搜索指数,搜索量排名第一的地区为上海,说明垃圾分类实施之后对于用户行为的改变是非常有效的,在率先实施垃圾分类的上海,用户对于垃圾分类了解的需求最为旺盛。相信随着垃圾分类制度在全国的推广,搜索指数会和地域呈现极强的相关性,新推行的省份在搜索指数上会有明显的上涨。

年龄分布以及性别分布都显得十分均衡,没有任何特点,同垃圾分类无差异作用于所有市民这一特点相吻合。

需求图谱中搜索量比较大的项目为“抄报”、“垃圾分类手抄报”、“垃圾分类顺口溜”以及“垃圾分类图片”,并没有垃圾分类APP或者垃圾分类小程序。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用户搜索应用不会直接通过百度而是通过应用市场,另一方面说明比起专门下载一个应用进行垃圾分类查询,用户更愿意用顺口溜等方式来完成垃圾分类

通过百度指数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首先垃圾分类的执行力度很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次它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垃圾分类实行的地区或者即将实行的地区才是关注这件事情的主力人群;

最后一点是垃圾分类应用可能并没有那么受欢迎,毕竟没有几个人有耐心在扔可乐瓶时先打开APP然后搜索,这样的时间成本太高了,远不如背诵一个顺口溜方便。

4. 垃圾分类平台比较

上文通过百度指数分析了用户对垃圾分类的需求情况,并预测垃圾分类应用可能并不如预想的那么受欢迎。接下来让我们对于各平台的垃圾分类应用进行分析。

首先是APP应用市场,作者用华为应用市场对垃圾分类APP进行了搜索,得到的结果如下:

评分暂且不论,热度相当低,下载量基本都不到10000,评分人数没有超过5,评论数量也非常少。上海实行垃圾分类以来,罚款力度并不小,这个结果说明愿意为了垃圾分类单独下载一个应用的人实在不多,大多数用户应该是使用其它方法来完成垃圾分类的。

这个结果和之前的分析是类似的,大多数用户根本没有耐心去为垃圾分类下载一个应用,且不说是否会包含有广告,即使是纯净版对于用户而言依然不是很适用,APP应用平台可能并不适合垃圾分类应用。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会想到小程序了,主打低频、便捷、无需下载的小程序无疑比APP更适合垃圾分类应用。实际情况也确实如此,微信、百度、支付宝三大小程序平台均上线了相关应用,不仅使用方便,其内容就APP而言也更加丰富。

上图中左边两张为微信小程序、右二和右一则分别为百度小程序以及支付宝小程序,三个平台上均有大量的相关应用。小程序的门槛和APP相比自然会更低一点,愿意进行使用的用户数量会有一定的提升。

以上结论说明垃圾分类应用和小程序相性更佳,但并不是说垃圾分类小程序就完美无缺了,要想能够深入的解决垃圾分类问题,仅仅依靠线上显然是不够的,线下的服务必不可少。

5. 线上线下助力垃圾分类

以上提到的大多数应用均为纯线上应用,究其根本就是一个有搜索功能的word文档,解决的问题很有限,只是给用户垃圾分类时提供建议。这样的应用很容易被复制和取代,使用起来并也不比直接百度方便多少。

作者认为更好的模式应该是线上结合线下,而不仅仅只做线上的工作,线上的工作相当于说明书,虽然重要,但没有任何技术壁垒也很容易取代。只有线下环节做好了,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接下来让我们以线上线下为分类依据将市面上的垃圾分类应用分为三类。

5.1 线上类——垃圾分类手册

大多数应用相当于一个word文档,可以在其中查询某种垃圾分类,也可以按照分类阅读每一个分类下的垃圾。这样的应用非常简单,数量也很多,从效果上来讲同直接百度搜索区别不大,聊胜于无。

上图为通过应用或者百度APP查询垃圾分类的结果,均可以得到正确的答案,其中百度APP支持语音搜索,而小程序中则可以有比较多的联想结果,各有优劣。

线上应用除了工具类的产品之外,还有不少种类的小游戏。不同小游戏的设计是类似的,即给用户提供一大堆垃圾,然后让用户将垃圾分别投入相应的垃圾桶中获得分数。并辅助有解释以及垃圾图鉴,这样的设计更加有趣味性,对于教育小孩子非常适合。

如果此类型的产品能够像跳一跳那样风靡起来,相信所有人的垃圾分类能力都会更上一层楼。毕竟朋友圈炫分可比背诵垃圾分类手册有意思多了,而且此类游戏的高得分还可以体现用户的素养,让用户更有动力去刷分。不过难点依然存在,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小程序游戏刚刚出现的阶段了,新奇感不如跳一跳发布的时期,再想形成全民性的热点可遇不可求。

5.2 结合类——跑腿代扔

本质上和上门取件没有区别,只不过以前是邮寄包裹,现在是代扔垃圾而已。用户可以通过应用预约回收服务,回收完成后可以获得一定的积分用来兑换礼品。

上图为两款应用的截图,基本设计是一致的,均为上门回收+积分商城的形式。不过作为新产生的产品,其盈利模式以及可持续发展依然有待考量。以最熟悉的外卖业务为例,送一单的运费大概需要3元钱左右,那么代收垃圾也需要差不多的人力成本,这个钱不可能由物流人员承担,最终是国家、用户、再利用盈利的哪一种或者哪几种承担尚无定论。

这种模式是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现在的外卖有多火,未来的垃圾代扔服务就有可能有多火。随着分工的细化,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才是对资源的最大浪费。如果一个程序员日薪600元,每天的工作时间为10个小时,那么他10分钟的价值就是10元钱。

假设他每天多准备几种垃圾桶+去指定地点倒垃圾+思考这个垃圾属于哪一个分类+洗外卖盒等操作的时间等于10分钟,那么他就完全可以接受日花费少于10元的垃圾代扔服务。

在发达地区,每分钟价值超过1元的群体非常庞大,相信这足以支撑垃圾代扔服务的发展。

5.3 线下类——扫码投递

这种模式是线下的方式,同跑腿类相比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少了物流环节,物流成本在垃圾投递成本中占50%以上,省去这一个环节更有可能让企业盈利,可持续性的发展下去。

扫码投递类依然以积分作为激励措施,用户需要自行将垃圾带到企业指定的投放地点,然后扫码开箱进行垃圾投递,投递后会根据用户投递垃圾的重量给予用户积分奖励。

这种模式是垃圾代扔服务的平民版,物流费用在垃圾处理环节的占比非常高。扫码投递省略了这个环节让用户自己去扔垃圾,这种模式依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垃圾投放定时定点的的当下,如果一个产品可以让用户全天任何时间投放垃圾,也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6. 垃圾分类的中后端

前文是从用户角度来分析垃圾分类,即垃圾分类的前端问题。这一部分用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到,但仅仅了解前端情况并不完善,甚至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垃圾分类中,前端的规定是果而不是因,正是因为后端的处理方式以及成本需求,才倒逼前端应该以某种规则进行垃圾分类

垃圾从产生到最终以某种方式被处理至少要经过以下几个环节,用户丢弃—运输—最终处理,其中用户丢弃的问题上文已经提过,接下来将从运输以及最终处理两方面来分析垃圾分类

6.1 运输

以上海市人民政府网的信息为例,垃圾分类不仅给用户带来了压力,对于政府的压力同样不小,比如分类运输必然会导致成本上升。

在日本,不仅存在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问题,还存在每一个时间点可能只是对某种垃圾开放。这意味着用户想要扔一种垃圾,需要查询垃圾投放时间表,然后得知干垃圾可以在每周周二早上8点钟于小区南门处投放。这样的规定在减少了运输成本的情况下给用户带来了非常大的困扰。在国内,996或者11116的企业并不少,对于就职于此类公司的职员而言,定时定点定类非常麻烦。

除此之外,复杂的分类对于运输成本的提升也是非常显著的,日本垃圾回收企业白井株式会社的社长曾表示:垃圾回收,主要分两大块流程——运输和分拣。垃圾分类确实降低了分拣成本,但是提高了运输成本,回收过程中的运输成本,要占70%左右。

这点从上面的市政信息中也能看出来,以前垃圾车的数量可以按需配置,但现在必须分成四种类型,如果数量配置不合理必然会造成浪费,即使数量配置合理也会存在环境和运输成本之间的矛盾:比如一个社区干垃圾和湿垃圾总量需要一辆车,以前垃圾车每天来一次,但现在需要来两辆车进行运输。当然也可以选择攒两天再拉走,但垃圾堆积必然会导致环境问题,这必然会导致取舍。

此外,从汽车配比中可以发现,干垃圾占比超过了50%,那么其它种类的垃圾需要堆积多久才能够一辆车来运输呢?

垃圾分类导致垃圾处理更加细致,每一类的数量更少,对于运输环节而言必然失去了规模化,需要更强的运输能力来完成分类运输,产生更多成本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情。

6.2 最终处理

垃圾分类的实行归根到底是将分类的步骤从最后一步向前几步进行移动,所有的分类标准都是为了最终处理的时候更加方便,比如避免含水分多的垃圾进入焚烧流程以减少能源消耗。

现在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无外乎以下几种类型:

(1)填埋

最好理解的方式,直接将垃圾填埋在指定区域,就可以避免其对环境的影响。如果垃圾会被土壤所分解,采用这种方式最好不过。

遗憾的是,有毒垃圾以及塑料制品都会对填埋地造成严重的影响。填埋法只是解决了一时的困难,如果填埋的垃圾一直存在也将是一个隐患,毕竟土地是有限的,垃圾产生的速度逐渐提升,人口也在膨胀,如果一味填埋,所造成的问题迟早还是会爆发出来。

(2)焚烧

填埋法消耗的是有限的土地资源,为了有效减少填埋垃圾的体积,可以先对其进行焚烧。焚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体积大大减少,可以有效减少最终的填埋体积。不过焚烧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垃圾中所含的塑料以及其他有毒物质在高温分解时可能产生各种有害气体,危害环境。空气污染问题无疑让焚烧的选址条件更苛刻,成本更高。

(3)再利用

相比上面两种方式而言,再利用显然更加可持续发展,但事实上再利用的难度非常大,也不一定经济。举一个简单的例子:食盐是资源,面粉也是资源,那么将食盐和面粉以一比一的方式混合后他们还是资源吗?

这种混合物并不能直接使用,只能对其进行分离。垃圾的成分组成比以上的例子要复杂的多,这就导致资源回收的难度非常高,如果提纯资源的成本比资源本身的价值还要高,资源的可回收利用反而才是真正的浪费资源。

很多人对于可回收垃圾最大的一个误解就是,资源+资源=资源。然而很多情况下,资源混合起来就不是资源了,即使是听起来最好回收的金属,如果多种金属混合,提炼的成本可能比提炼出来产品的价值还高,与其进行再冶炼,不如直接从矿石中提炼。

以上是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那么上海实行的分类中,各种垃圾应该是如何处理的呢?

首先是干垃圾,从名字不难判断其最终归宿是焚烧;

其次是湿垃圾,理想的方式是将其生物发酵为有机肥料,不过暂时应该还没有足够的产能;

可回收垃圾按不同种类进行回收,提炼后再利用;

有害垃圾的数量最少,可以封装填埋处理,或者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再按照新的分类进行处理。

6.3 人工智能在垃圾分类中的应用

垃圾分类无疑增加了用户的生活成本,也增加了企业的运输成本。如果能够利用人工智能对垃圾进行分类自然同时让用户和企业受益。生活中垃圾种类是很有限的,利用机器辅助这个过程有希望实现。近年来,随着AI技术的发展,AI出现在了越来越多的领域,垃圾分类也不例外,早已经有人利用AI技术对垃圾分类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Intuitive AI公司设计的Oscar就可以帮助用户识别垃圾的种类,它自带的摄像头可以直接对垃圾进行种类判别并告知用户该垃圾属于哪一类。波兰创业公司Bin-e公司则是将AI技术用在了垃圾桶上,用户只要在垃圾桶前扫描一下垃圾,对应分类垃圾桶就会打开。

当然以上两者虽然体现了AI在垃圾分类中的潜力,却依然达不到用户的要求,毕竟很多时候我们是将垃圾打包扔掉的。这个时候自然无法将其进行分类,另外扫描系统也只能扫描单个的垃圾,处理起来效率并不高,假设用户要扔掉西瓜皮、可乐瓶以及过期药品,就需要识别三次,所花费的时间以及成本反而不如用户自己背诵垃圾分类标准。

AI更大的应用领域应该在垃圾处理尾端。在尾端,将所有回收的垃圾通过传送带铺成一层,然后利用AI进行智能分拣将会极大提升垃圾分类的效率。相信在未来,如果该技术能够完美的进行垃圾分类,用户很可能无需进行垃圾分类分类的工作将会全部通过后端企业完成。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提升社会效率,毕竟垃圾分类会产生不少额外的成本,比如分类运输储存成本等。

总结

本文提到了三类现如今已经投入使用的互联网+垃圾分类产品。它们都有了成熟的模板,这些产品的产生也只是将原来的其它目标换成了垃圾而已。

以快递为例,跑腿代扔就是上门取件,扫码投递就是去各家快递公司寄件,至于垃圾分类应用则是寄快递的注意事项以及邮寄的地址,注意事项在快递产生之初可能还会有人看,等到所有人熟悉了快递流程,注意事项也就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而邮寄的地址非常重要,不能够寄错,快递人员需要通过地址来将快递分去不同的区域。为了缩减物流的成本,未来快递公司可能会选择无人机快递以及多设置快递存取箱的措施。

将上面的快递业现状稍微改变一下就可以读懂现在的垃圾分类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趋势。我们将快递换成垃圾,邮寄地址按区域分类换成垃圾按种类分类,快递存取箱换成定点投放站即可。

那么现状就成为了:垃圾分类中,既有上门收垃圾服务,也有去垃圾处理点进行垃圾投放的服务。以前垃圾分类都是垃圾处理机构负责的,但现在需要用户自己将垃圾进行分类(相当于快递寄件自己按照寄送地区放好,而不是由对方分拣)。垃圾处理机构为了缩减物流成本,未来可能会选择无人机或者多设置垃圾投放点的措施。等到所有人熟悉了垃圾分类方式,垃圾分类应用也就完成了它们的使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大城市生活的节奏是很快的,从外卖的兴起不难看出很多人并不在意配送费,或者说时间成本更为宝贵,可以大胆预测,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的垃圾分类制度很有可能催生出垃圾处理巨头。而巨头的产生会促使物流服务的进一步壮大,可能还会对无人机早日加入物流大军进行助力。

另外,从后端处理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垃圾处理方法其实是后端分离能力不足的妥协之举,如果人工智能可以进行分拣,一切将会简单很多,将垃圾分类的步骤放在最后一个环节除了能够极大节省用户时间之外,也能够减少垃圾运输成本,期待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一文带你了解垃圾分类事件  一文  一文词条  垃圾  垃圾词条  了解  了解词条  事件  事件词条  分类  分类词条  
热点深度

 短视频正在“榨干”老年人?

近日,“靳东的老年粉有多疯狂”登上微博热搜,引起全民热议。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近六旬、迷恋“靳东”到近乎疯狂的阿姨,她自称和“靳东”一直密切联系,“靳东”很喜欢她,...(展开)

热点

 关于SaaS的几个观点,都“说错...

大公司真的不爱用SaaS吗?SaaS在国内的情况与其他国家相比有哪些不同?“懒惰是人性中最大的劣根性。”而顺应人性有很多方式:总结提炼一套听起来鲜明易懂的观点,...(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