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的普惠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基础设施,让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受成功,从而实现科技普惠,金融普惠,贸易普惠的普惠生态。互联网生态建设,要发挥最大群体形成网络协同效应,普惠就会是最基本的要求,是生态之形~
以下是数字化转型的分享线路图,您现在所在的位置为序号❸的分享:生态圈建设。
以下是正文:
互联网生态的下半场,即所谓的数字经济2.0时代,最大的三个特征分别是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前面在平台,平台图谱及平台演化之路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一文中,分享了平台的基本构成以及平台在生态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在技术,生态之基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一)一文中,集中讨论了数字经济2.0的特征,这一篇,集中讨论普惠化在生态中的作用。
先对生态中的普惠做一个定义:广义的普惠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基础设备,让人人共享数据,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受成功,从而实现科技普惠,金融普惠,贸易普惠的普惠性科技生态。本质上也是人类几十年前构建WWW时的愿景,这就要回溯到互联网最初的形态和现在形态之间的对比,这应该是一个结构性问题。
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的互联网,其实至少应该分为两层,开放的第一层,和封闭的第二层。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公开软件协议组成了互联网技术的第一层,例如:发送电子邮件消息的SMTP协议,我们熟悉的HTTP协议等,这些协议都是公开的,不属于任何人,这也就意味着人人都可以使用,它们相当于互联网的基础设施。也就是说,第一层是建立了普惠化的机构。
在开放层上面,商业机构搭建了我们看到的第二层,即所谓的服务层,比如:身份认证、社交媒体和支付机制等等。但是和第一层不同,第二层是建立在封闭技术之上的,这些技术被像Facebook、谷歌、亚马逊、阿里、腾讯这样的网络巨头所控制。而结构性问题就是出在第一层的开放和第二层两者之间的矛盾上。
现有互联网的逻辑是,谁通过努力和资本付出,谁就能控制互联网;谁有数据库,谁就能控制互联网。而这一特征恰恰违背了互联网普惠化的初衷,也就无法让生态实现普惠化。
01 数字经济2.0,普惠化是最大特征之一
在数字经济 2.0 环境中,“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特点,实现了普惠科技、普惠金融和普惠贸易。
在科技领域,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按需服务业务形态使得个人及各类企业可以用很低成本就轻松获得所需要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而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软硬件产品和网络设备,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根据阿里研究院测算,云计算的使用可以使企业使用 IT 的成本降低 70%,创新效率提升 3 倍。
在金融领域,以互联网信用为基础的新型信用评分模型,对于普惠金融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大数据统计概率计算,可以使得不同风险的个体得到精准的风险评估,从而能够匹配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服务,让更多的个体享受到适合其各自风险特质的金融信贷服务。
据阿里网商银行业务团队的计算,假设不良总金额保持不变,如有新型信用评分模型的支撑,那么可授信的客户数量将大幅提升。可授信的企业类客户数量将增长 360%,为原有数量的 4.6 倍;可授信的个人类客户数量将增长1600%,为原有数量的 17 倍。
在全球贸易领域,数字经济 2.0 为全球带来了普惠贸易的全新局面。
02 科技,助力普惠升级
一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不断走向普惠化的历史。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社交、消费和娱乐变得更加便利。
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诞生,尤其是 2007 年推出的 iPhone成了划时代的智能手机产品,使得触摸屏成了重要的输入方式,而这意味着手机的使用更加便捷,快速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快速发展,同时移动网络基础设施从 2G、3G 到 4G,甚至5G,今天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已经接近 40 亿,几乎成了互联网本身的代名词。
1. 云计算促进算力普惠化
2006 年前后,Amazon率先将云计算能力外部化。自此,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成千上万台廉价的服务器能够通过虚拟化和分布式计算等技术随需提供计算和存储能力,推动着云计算成为类似于水与电这样的公共基础设施服务,大大降低了技术创新创业的成本,提高了创新效率,使得数据流动起来。
数据要素的投入和云计算的应用,使得全要素生产率获得提升,激发新的生产力产生。云、网和端形成为数字经济 2.0 时代的新基础设施,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进程。
算力普惠化的下一步就是量子计算技术的出现。
2. 人工智能等技术促进算法普惠化
2016 年,AlphaGo 的出现昭示着计算、数据与算法三者叠加出的人工智能技术的里程碑。人工智能这个过往遥不可及的技术开始走下神坛,只要有了智能终端,你就有机会享用人工智能的普惠价值。智能音箱、工业大脑、智能客服、城市大脑、医疗大脑等各种应用场景都有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子。
从历史来看,服务器、存储、网络带宽、手机成本的迅速降低以及相应处理能力的增强,共同成为数字技术普惠化的推动力量,也使得数据成为今天数字经济 2.0 时代的生产要素,并从 1.0 时代的封闭走向开放,从独享走向共享和融合。
从信息技术创新的主体来看,近年来,数字经济体的浮现和发展,所面对的是全新的技术难题。在解决这些技术难题的过程中,他们也创新性地发展出了自身很强的技术能力,然后又把这种技术推向了全社会。
在很大程度上,数字经济体正在替代传统的IT公司,成为全球数字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创新高地,同时也是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化的先锋。典型如谷歌、阿里巴巴等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投入,使得这一技术在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得到了应用。
3. 5G技术促进网的普惠化
云网端要同时实现普惠,才能让小企业、个人低门槛利用算力和算法,聚焦创新与服务用户,发挥个人和中小企业的最大活力,为生态赋能。5G技术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真正实现IoT,甚至实现万物的互联互通。5G网络的前面推行,是打破网的桎梏,实现真正的全民普惠。
4. IoT促进交互端的普惠化
IoT是DT时代地球的灯塔,是云网端的端,是渠道是承载、交互的触点,IoT正在从原来的数据收集,变成一种切实可用的服务。随着边缘计算的发展,物联网设备将具有三大能力:传统的收集外界信息的感知能力,在AI的赋能下利用自身或边缘计算节点的能力进行计算的能力,以及在设备-设备之间、设备-人之间进行交互的能力。三者结合,IoT将会获得更大的需求空间。
人类文明史上,可见的最大的IoT设备就是当下如火如荼的“智慧城市”,城市的发展促进人人受益,万物互联互通是将人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个性化、创新化这些人类本该有的特色,这才是最大的普惠化。
前面讲过(平台图谱及演化之路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互联网平台的两个本质是网络协同和数据智能(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四):数字化在生态中的作用),平台聚焦“匹配”,利用数据、技术等能力,促进需求侧和供给侧的高效匹配,从而真正的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
1. 网络效应
平台一定要有网络效应,生态也不例外。
什么是网络效应?
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来说明。如果世界上只有一部电话,它形成的连接数量为0,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接入网络的电话数量达到2部的时候,两部电话之间可以形成1个连接,第一次产生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促进人类实现远程的即时沟通,彻底消灭了物理空间中距离的约束。
当接入的电话数量为3时,形成的连接是3个,当接入电话数量为4时,形成的连接数量为6个,接入电话数量为5的时候,连接数量达到了10个…依次类推,这是一个只有双向连接的简单排列组合的问题。
如上图,其中m=2。我们可以轻易的得出结论,接入电话数量越多,即n越大,形成的连接数量越多,而且成级数级增长,同时,它的网络的价值也呈现级数级增大。
电话实现的是双向互动(两个节点之间的互动),它无法实现三个人甚至3000、3亿人同时在线互动。但是互联网非常不一样,它第一次实现了多人在线同时互动,当网络中参与的人数越多,形成的连接数量远大于电话形成的连接数量。
如上图,其中m=n。也就是说,n越大,形成的连接数量越多,从而网络的价值会成级数级增长。必须说明的是,网络效应是以色列经济学家奥兹·夏伊在《网络产业经济学》中提出的。
网络协同效应是指依托网络开展协同,从事创造和创新的活动。我们把网络效应下的协同活动,统称为网络协同效应,简称网络协同。
从社会网络到电话网络,再从电话网络到互联网网络,再到移动互联网网络,最后到万物互联网络,这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史诗般的进程,也是网络发展进程的必然趋势。
2. 网络效应要有协同的基础角色
网络两端,连接的基础角色是谁?例如微信利用网络连接了人与人,所以微信的基础角色是单个人。淘宝连接了卖家与买家,所以它的基础角色是买家和卖家。9月20号上市的美团,连接的是人与服务,所以它的基础角色是人和服务,也可以说是服务的消费者和提供者。基础角色选择要注意五点:需求规模、基础角色数量、拓展角色、角色类型、枢纽节点。
(1)需求规模:越基础越好
基础角色决定了你所构建网络满足的需求规模。大企业构建平台,在基础角色选择上,必须满足人类社会中,最基础的大规模需要。如果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较小的市场,网络效应再好,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同时在选择连接的角色时,也要尽量避开BATJ、TMD等这类企业的核心。防止徒劳,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2)角色类型数量:越少越好
平台设计之初,最基础的角色类型的数量越少越好。一般1~2为宜,建议不应该超过3个,超过这个数,会导致服务资源过度分散。那些从零开始就定位连接一切,或者连自己连接的基础角色都讲不清楚的平台,是很难成功的。主要是没有基础角色,就不可能有用户场景,没有场景也无法展开平台的设计。 基础角色边界界定,主要是为了形成双边网络效应。
(3)角色扩展:要有多元协同角色
在网络协同这个方向上卷入更多的人,产生更丰富的互动,将带来更大的社交体验和价值。因此在满足基础角色的连接,初步形成双边网络协同效应之后,平台应该以最快的速度,引入更多的角色服务基础角色,扩大网络效应,从双边网络效应发展到多边网络效应。
(4)角色类型:角色不一定是人
期初的网络协同,都离不开人,但基于人的大范围的基础需求,已经被BATJTMD等这类企业覆盖的差不多了。稍微研究阿里的人都会发现,这几年阿里开始下沉,出现从线上到线下,从C端服务到B端的趋势,基本的服务过程基本走以下路线:
人 (已完成)—> 企业(now)—> 服务(now) —> 物 —> 场景 —> 其它…
什么意思,连接了所有人之后,开始连接所有企业,所有服务,等物理世界所有可视化的内容连接完备以后,开始连接不可见的内容,如场景,如我们在(赋能B端的文章中,中台生态,一个连接技术和场景的平台,即它连接的基础角色是技术公司的API、人的各种需求场景,即:API和场景,后续会有详细章节进行介绍)讲到的连接API等等。
(5)关键角色:重视枢纽节点
YY李学凌说,互联网社区成功的一个关键经验是“头羊策略”,什么意思呢?
公司资源有限,无法服务好所有的用户,只能有所选择和舍弃。如果把社区比作草地,社区所有用户就是一个个养在草地上的羊。企业在资源设计的时候,重点是满足一个个羊群中头羊的需求,只要头羊在,其它羊就不会流失,这就是社区运营中的头羊策略。
在互联网中,这一只只羊,都是网络节点,节点的连接数量越多,节点的作用和价值就越大(羊群越大越值钱)。社区的头羊,就是所谓比较大的节点,也称之为枢纽节点。丢失枢纽节点会导致网络连接的中断,因此要高度重视枢纽节点。我们看到的明星、大V、版主等等都是一个个枢纽节点。
也就是说,生态之所以称之为生态,是因为卷入了足够多的最基础的角色(一个个人和无数中小企业),让他们通过生态的基础设施(云网端算法算力普惠化),发挥个人和中小企业最大的价值,让人人从中受益。
总结
广义的普惠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基础设备,让人人参与建设,人人享受成功,从而实现科技普惠,金融普惠,贸易普惠的普惠生态。
一部信息技术的发展史,就是不断走向普惠化的历史。
将人从枯燥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去做个性化、创新化这些人类本该有的特色,这才是最大的普惠化。
相关阅读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九):信用体系
平台图谱及演化之路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
打破利益平衡,形成社会分工 |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二)
保险科技生态建设(十三):场景分析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