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或者惊喜,会带来更多的变化或者惊喜。就像我,之前去在商业中心听到的都是:帅(pang)哥(zi),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现在听到的都是:帅哥,儿童英语了解一下,别走啊,还有美国理念的早教了解一下。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接触早教的原因,估计你懂了:)
看涨早教行业
在经济学中有个很简单的公式:Y(收入)=P(价格)*Q(售卖商品数量)。那么对行业而言,行业的饼能有多大,我们也可以从类似的角度来分析:
Y:行业的饼有多大,类似于行业整体收入;
P:单个孩子在这件事情上的花费,其中涉及到单价和复购率;
Q:教育是一种虚拟商品,可以暂时假定这个与对应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是正相关关系;
那么早教行业的饼有多大,可以用和这个公式表示:
Y(早教行业)=P(花费)*Q(适龄人口)
—、适龄人口
在政策方面,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
出生人口数如上图所示,虽然2017有所下降,但是在二胎政策开放后,这个趋势应该还是上升,或者说,起码不会持续下降,所以我们可以认为适龄人口的数量起码是个稳定的状态。
花费
此部分我们可以用PEST模型分析:P:political,E:economical,S:social,T:technological。
在P这个方面,我们国家有多重视教育,这个不用多说,同时在2016年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强调互联网教育与线下教育的融合。
在E这个方面,随着中国每年的GDP的增长速度,其实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增加,例如:2016年为23821.0,2017年为25973.8,而2018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63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6%。
这是全国数据,而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周围,为什么“消费升级”可以产生?
如果大家收入是下降的,消费怎么升级,既然现在消费升级如火如荼,那么可以间接证明,大家还是开始变得更有钱。
而当大家都变得更加有钱,同时再有个小孩,那么一场持续十几年的“教育军备竞赛”即将拉开帷幕(身处此位,深有体会),而此时你将会体验到一个“真理”:教育,是终极的奢侈品。而各个家长会给孩子为这类“奢侈品”持续不断地买单。
资料来源:易观《中国互联网K12教育市场年度分析2017》
再来看S这个方面,上图是易观的数据,显示对中国在线K12教育的预测,整个饼还是越来越大的,但是K12教育是大概从5到18岁的范围,而很多家长相信“笨鸟先飞”。或者危机意识很足,在这场军备竞赛中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而慢慢起跑线就变成从怀孕那一刻开始,那么幼儿园前期的教育市场的饼也会变得越来越大。
所以大家可以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最后T的方面,现在录播、直播、图像识别、人脸识别、、声纹识别、在线支付等技术针对在线教育都已成熟,基本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性难题。
所以综上所述,即使Q(适龄人口)趋于稳定,但是P(花费)会上涨,也会导致Y(早教行业)会是一个持续增长的状态。
二、需求&获客
上面我们分析出Y(早教行业)会持续增长,但是这中间隐藏一个问题:为什么适龄人口就会产生对应的花费,是否会有转化?转化率时多少?
如果想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理解“早教行业的痛点是什么”。
那么家长在教育/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的痛点有哪些?
当我思索自己为什么会去参加金*贝、美*姆的课程时,有如下几个问题:
不知道该如何早教,不太相信父辈那一套理论;
不想陪孩子尬玩,希望能玩出花样,玩出素质;
有些知识自己不是专业,担心会有错误,比如英语;
让小朋友有一个社交的场所。
笔者认为针对前三条都能用在线教育很好的解决,同时线下培训是家长和孩子一起上课,听老师的指挥,但是很多活动内容都与当时的场地内容强相关,所以这些内容在家里陪孩子时是不可用的。
而且当时只是为了完成动作,家长很难记忆这些陪玩的内容,导致到家后还是“尬陪”(笔者认为这个词很关键)。而在线教育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像学习一样有预习、有听讲、有成果展示,
比如:
step1: 针对陪孩子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APP来提前让家长熟悉/掌握需要和孩子一起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大概的步骤,需要注意和引导的点;
step2:针对上面说的预习,也可以有个小的测试环节,确保家长充分理解并且掌握,此步骤带来的体验不一定好,非必须;
step3:当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实际硬件不一定是手机或者平板,可能是音响、投影仪、摄像头、体感游戏机等硬件,然后通过语音、手势等交方式来辅助父母将已经在APP上学习、初步掌握的游戏进行下去;
step4:系统可以给出总结反馈,或即时反馈结。总结式反馈反馈当前游戏成果,比方说:是让孩子认识水果,那么可以检测孩子认识水果有哪些,这样就马上知道之前教的效果;如果是让孩子进行某种健身操的锻炼,可以通过人体关键点检测技术来给出即时反馈。
所以就将之前简单的互动、陪玩,或者受到场地限制的互动、陪玩类的尬陪,变成有质量的陪伴,而且是有质量的、可碎片化学习的陪伴;其并且中可以融入素质教育的因素,就不再过度展开。
还有一层是社交。
在线教育比较难解决儿童的社交,因为他们的语音、文字交流都还没有形成,更多是通过动作、眼神和肢体接触,此时需要从线上走到线下,比如同一个小区内的在线培训者的线下社群。
知道用户痛点,也需要有渠道去触碰到用户痛点,以便获得用户。关于获客的问题,首先我们先思考如下几句广告词:
预定玫瑰送挚爱的TA
爱她就带她吃***
男士一生只送一人的钻戒
这些广告词是说给谁听的?
主要是“收礼物的人”,那么我们试想下,早教服务的第一决策人是谁,第二决策人是谁,是否还有第三决策人。
笔者认为第一决策人是“家长”,早教行业的适龄人群都还比较小,更不用说购买力,所以首先决策的因素家长是否认为值得。
而家长选择教育培训的主要因素如下:
资料来源:亿欧智库《2018中国少儿在线英语教育行业研究报告》
第一决策如上所述,其实还有第二和第三决策人,也都是家长,家长可以感受到孩子在上课是是否快乐,可以感受到孩子是否有变化,可以感受到别人对孩子的评价,这个会建立反馈,而且是一个效果递增的正反馈。
综上,当我们知道痛点,并且可以提供解决方案,然后再通过有效的渠道进行传播,那么这个转化率就很可能是不错、不错的。
三、硬件设施
有了市场,也大概分析出痛点,那么该用什么硬件来提高转化哪?
尝试分析下:
手机:现在手机上操作的学习成本真的很低,孩子很快可以学会,但是手机上APP过多,说不准点到那里去了,而且手机屏幕对孩子视力影响很大,所以笔者认为手机最大的作用是给家长预习课程、查看结果等来使用;
音响:此设备能够很多内容,比如英文儿歌、通话故事等,但是因为其交互形式单一,而孩子的语言发展还不完备,基本上就会变成一个可联网的播放器,而我们希望“音响在指导家长陪孩子”;
体感设备:现在小胖子越来越多,体感设备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家里也能提高运动意愿,但是它需要其他设备的配合,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我们在下面再详述;
投影仪:此设备最大的好处之一是不伤眼睛,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是观看者的姿势要求比较少,我们很少见到平躺在床上看电视的吧?但是我么可以平躺在床上看天花盘上的投影内容,然后听着对应的内容。想想哄孩子睡觉,看着天花板上的繁星讲关于星星故事的场景;
摄像头:摄像头和体感设备比,很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识别笑脸,这个点在陪孩子的过程中很重要,因为“我”想看到还在开心小的那个片段,而这个点上体感仪做不到,同时摄像头通过人体关节识别技术,也可以起到体感仪类似的能力。
而更好的,但是可能有点贵的方案是“各司其职的某种组合”。比方说:我们这个方案中即使用音箱,又使用摄像头,音响可以发号施令,知道陪玩,同时音响通过笑声、摄像头通过笑脸识别等,持续记录陪玩过程,后期给我输出陪玩结果评估时,也给我输出一些一家人其乐融融的视频。达到以硬件记录家庭生活的目的。
写在最后
由早教扩展到K12:对于早教行业,因为没有特备明确的教学大纲,所以面临有区域性升学信息带来的壁垒很小,但是当用户在某个平台体验到很好的早教课程后,对品牌建立信任,可以很容易从早教扩展到K12教育,而这个后面的市场将更大。
终身数据及测评:数据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那么针对一个人来说教育数据是否重要,从早教开始记录,结合K12教育,可以形成一份终身教育信息,同时可以提供各种维度的测评分析。
团购+返利模式:老师和朋友可以发起早教课程的团购,然后可以拿到返利,通过这种方式来合理使用两个用户最信任的信息路径,提高转化率,降低获客成本。
众包:课程的开发成本很高,优秀的教师资源更是稀缺,但是家长想让孩子学习什么内容,可能千奇百怪、不胜枚举,所以建议提供家长可以提需求,然后我们结合对应的教育理念、技术手段来实现。比方有些用户想让孩子认识更多动物,有的想让孩子分辨更多鸟叫声,有的想让孩子认识更多水果等。
在线+硬件:在线数据、内容及分析,结合硬件方案,可以变成一个独一无二、心有灵犀的私人老师。
教育,是终极奢侈品,而早教是进入这奢侈之路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