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狼性”,苏宁的老对手国美电器老板黄光裕玩得似乎更娴熟老练,但自从黄入狱后,国美也似乎“狼性”大减。黄虽然仍掌控着国美,但也似乎未再提“狼性”。
互联网企业需要“狼性”吗?
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狼性”是什么。
狼者,猛兽也,性凶狠、狡诈,残酷无情,必置对手于死地而后快。
狼虽嗅觉灵敏,善于发现机会,却太过贪婪,总是在最短的时间猎杀最多,是肉食动物中的一个异类;狼虽坚韧执着,不屈不挠、奋不顾身,却缺乏舍弃、回头的智慧;狼群虽讲究群体作战、团队协作,但等级森严、秩序森然。
由此来看,“狼性”所倡导的残酷竞争、你死我活,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蔑视规则、无视人性等等,与互联网所张扬的自由、平等、创新、社交、共享等精神格格不入,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言,“狼性”是毒药而非良方,是邪路而非正道。
“狼性”扼杀创新
创新是互联网企业的生命,但创新需要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进行。
在很多互联网企业中,牛仔、T恤、人字拖成了员工的标配,上班期间,员工可以听音乐、喝咖啡甚至玩游戏,公司内部,老总也好,主管也罢,大家都直呼其英文或网名,上下级之间可以平等交流,随意玩笑,而非传统企业那样泾渭分明、等级森严。
也因此,“西装电商”在真正的电商企业面前是个另类。着装看似小事,实则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其作用也不容小视,“胡服骑射”改变的只是服装,释放的却是战斗力。
“狼性”则突出强调纪律、规则、刚性管理、绝对服从,在这种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内部等级森严,上下级之间泾渭分明,干部与员工之间互相提防、相互猜忌,缺乏基本的信任感,这样的企业注定缺乏创新的土壤。
在某些乡镇,一个企业就是一个独立的王国,老板就是国王,老板的话就是圣旨。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些主管也颐指气使,狐假虎威,不少员工看在薪水的面上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这样的企业,在市场经济之初尚有发展空间,一旦市场秩序规范,生存也堪忧,更遑论创新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很多企业不是缺少“狼性”,而是“狼性”过剩,比狼还狠。
即以苏宁而论,似乎也是“狼性”有余而宽松不足,经过多年沉淀,苏宁人基本习惯了按标准化流程干活儿,这样的好处是不会失控,但也必然缺乏应有的活力。而苏宁的转型却是一项力度空前的创新,人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处处都是制度的雷区,企业的战略再高明,政策再对路,也不可能得到创造性的执行。
“狼性”异化竞争
狼一向以凶狠残酷著称,猎杀不仅为了饱食,而是要将对手赶尽杀绝。为达到猎杀目的,“狼性”不择手段,不讲规则,无所不用其极。“狼性”太甚,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异化,没有规则,没有底线。
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向来是“有你无我”、“你死我活”,甚至是兵连祸结的缠斗。如王老吉和加多宝的竞争,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的争夺,连摸黑、使绊子、打闷棍、告黑状、买水军、栽赃陷害、负面宣传等下三滥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
李光斗先生说过,中国企业家习惯以分出胜负的战争思维来应对商业竞争,完全是一种“有你无我”、“一股独大”的心态。其出发点就是要穷追猛打,赶尽杀绝,必致对手于死地而后快,这是一种可怕的两败俱伤的“零和博弈”。
近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也陷入了这种“贴身肉搏”,嘀嘀宣布给出租车司机补贴10元,快的强调“永远比同行多1块”,把补贴提高到11元。此后,两大软件又先后调高了补贴。
腾讯、阿里两大巨头之间的竞争,可谓是招招见血,刺刀见红,其烈度之强,残酷性之高,恐怕连“狼性”也要甘拜下风。但从长远来看,两大打车APP鹬蚌相争,出租车司机、消费者也未必能渔翁得利。
虽然对企业来说,法无禁即可行,但腾讯、阿里的“烧钱”之战,也让国际社会再一次目睹了“中国式竞争”的惨烈,也增添了中国崛起后改变国际秩序的担忧。
欧美企业之间也有竞争,如麦当劳和肯德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微软和苹果,这些企业之间的竞争,有的长达百年以上,可人家之间的竞争,就不是中国式的不计成本的血战,它们更多的是一种共存式、差异化竞争,而非你死我活的恶性缠斗。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很多企业“狼性”有余,更甚于狼,实在不宜再提倡、发扬。
“狼性”排斥合作
我很欣赏任正非说的“开放合作,坚持被集成战略”。他说,“我们要敢于、善于搭上世界各种车,我们这个利益就多元化了,利益多元化,谁能消灭你?就像微软,多少人在微软windows上开发了二次应用、三次应用,如果微软没有了,他所有的应用都要重新搞一遍,他怎么会希望微软垮掉呢?苹果短期也不会垮,因为苹果有很多伙伴。”
他还表示:“合作伙伴是越多越好,但如果我们去集成,我们就树立了一大堆敌人,就要去颠覆这个世界。谁要颠覆这个世界,那最后他自己灭亡了。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利用盟军的力量,我只要搭着你的船,能挣点钱就够了,我为什么要独霸这个世界呢。我们走向被集成,那我们就要建立多种伙伴群,用伙伴群把产品卖给客户群。我说我们要成为战略性伙伴关系,我们永远不进入它的领域,我们就开始合作了,我们就有了机会。”
这样大段大段地引用,有点不合写文章的常规,可是我实在太欣赏、认同他的这些理念,这里面没有一星半点所谓的“狼性”,却有着大格局、大视野、大智慧,华为国际化这些年,做得如此成功,看来跟摆脱“狼性”也不无关系。
中国很多企业就像狼一样,对外没有合作的意识,什么都想自己搞,不断地侵入到他人的领域,其结果是处处树敌,处处争斗,“千企一面”的后果,必然是不计成本的价格战。
线下,商业地产赚钱,有点实力的企业全聚焦于此,致使中国的购物中心快赶上美国了,而中国人的购买力比美国差得老远;线上,电商、支付、O2O赚钱,大家也是一窝风地投资,都想独占更多的领域,不给对手以机会,而通过合作进入某领域的,绝无仅有。
早年,阿里专注于电商、支付,腾讯聚焦于社交、游戏,百度精耕于搜索、地图,三巨头各有所长,交集甚少,相安无事。近几年,阿里推来往、做游戏斗腾讯,腾讯发力电商,力推微信支付抢占阿里份额,百度觊觎O2O,也想在移动电商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三巨头长得越来越像,争斗也越来越激烈。
当然,他们这样做并无不可,但是,如果以阿里的电商生态,腾讯的社交基因,百度的导流能力,三方大力开展合作,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同时在各自专注领域进一步创新发展,是不是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重复建设呢?是不是可以减少更多的无谓争斗呢?
据说,两个狼群相遇,必然是一场残酷的杀戮,直到一方战败逃跑为止。由此看来,“狼性”是企业合作的天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