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或是“娱乐至死“的产物,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所说,这些产品本身并不具备艺术性,只是文化工业的产物。
“微明的灯影里我知道她的可爱的土壤是我的心灵成为俘虏了我不在我的世界里街上没有一只灯儿舞了是最可爱的你睁开眼睛做起的梦是你的声音啊”
喜欢这首诗么?这是节选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而诗集的作者并非是你我这样的人类,而是一名AI机器人——微软小冰。
其实除了小冰之外,作诗超过27万首的编诗姬以及专注古诗创作的九歌机器人也引发了社会的热议。就在AI机器人创作诗词越来越潮的时候,质疑也接踵而至,最大的问题就是AI作诗这事是笔好生意吗?
被质疑的初衷:让AI去学作诗或是一个伪命题
在回答AI学作诗的目的之前,我们不妨先思考一下,人类创作诗词是为什么?诗词作为意识的物质外壳,是经过符号化的信息,它的本质是传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毛诗序》中有这么一句“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言之为诗”,其所要表达的正是诗词创作的目的。作诗是为了言志抒情,表达人的情感,将人的思想寓于其中。我国诗词能历经数千年依旧流传的原因之一就是其中所饱含着的人文情怀,能够引发共鸣,能够给人以精神上的依赖。
很多时候,我们读的诗歌和文章,并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铅字,而是与作者进行的精神交流,进入他的生活或者他的想象力空间。正如诗评人秦晓宇所说,“诗人诗歌中是有其经历、追忆、愿景等的,这些浓缩在诗歌文本字里行间,才构成了极大的魅力。“而AI机器人作诗时,有的只是一刻不停的算法运算和严谨周密的二进制。因此,让AI去学作诗被认为就是一个伪命题。
被质疑的质量:抖了一下小机灵的AI作诗机器人,“钱途”坎坷
除了初衷,AI作诗机器人之所以被认为可能赚不了钱,是因为AI作诗机器人作诗的质量,这些作诗机器人“只是和人类玩了一场游戏”。
1. 并非是“作“诗,而是基于诗词学习之后地临摹写作
《扬子江诗刊》副主编胡弦认为,目前看来,小冰的诗歌基本都是“二手货”,而诗歌的本质是原创。
确实,无论是微软小冰的以图写诗,还是九歌机器人玩得贼好的集句诗,诗词创作机器人的背后是由大数据和算法技术作为支撑的。在搭建好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后,AI通过不断输入的诗词数据来进行自我学习,包括它们的形式、内容等等。例如微软小冰学习了519 位诗人的现代诗,而九歌机器人学习了30万多首诗作。
(九歌作诗机器人)
在通过深度学习,建立好知识图谱之后,AI机器人能够根据所输入的信息,快速进行算法运算,然后输出诗词,这就是AI机器人作诗的过程。这就意味着,AI机器人并非是“作“诗,而是基于诗词学习后地临摹写作。
2. AI的创作优势与一首好的诗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通过上文对于AI机器人作诗路径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到与人类相比,AI机器人作诗至少有着三个优势。第一,速度快。AI机器人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来提高信息的处理和输入速度,往往比人类作诗更快速,通常在10s之内就能完成。第二,句子工整。诗词,尤其是古诗词讲究合辙押韵,而AI机器人是按照固定的路径运行,因此能够严格按照要求输出。第三,博闻强记。AI机器人有着强大的诗词数据库支撑,在集句诗、藏头诗等考查知识储备、词语搭配等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
咋一看上去AI机器人似乎比人类更胜一筹,但是别急,我们再来看看在名人名家眼里一首好的诗歌作品应该是怎么样的的。台湾诗人余光中认为,好的诗歌应该包括作者想象力的丰富,语言的高超,讲究音调和意象的营造。浙江“青年文学之星“、中国作协会员高鹏程认为应该是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第一眼看过去就应该让人动容、动心、动情,第二是经得起反复推敲、琢磨,第三是让读者难以忘怀、反复阅读。所以如果按照两位的观点,那就是AI的创作优势与一首好的诗作并没有直接的联系。
3. AI作诗机器人在逻辑和语义连贯上存在着较大问题
AI作诗机器人除了存有创造力、情感等方面的“AI通病”之外,逻辑不清和语义不连贯也是其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周圣伟教授以机器人缩写的“新酿三篇常细俗,闻韶一曲已为人”为例,他认为单看任何一句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合在一起后,两句诗之间看不出任何的联系,缺乏内在的逻辑关系。复旦大学中文系侯体健副教授在看过作诗机器人“小诗机”的作品之后,也给出了“词语混搭,半通不通”的评价。
综合而言,一方面,我们在阅读AI的诗词之时,由于诗人的创作背景、个人生平等为一片空白,失去支撑点的想象空间完全被扼杀,丧失了阅读诗词的乐趣。另一方面,通过算法技术输出的诗词,本质上只是词语的搭配游戏。因此,AI被质疑只是抖了一个辞藻堆砌的小机灵,在工整的外壳之下是空洞的灵魂。如鲍南在《北京日报》发表的文章中所言,机器人写诗只是一场文字游戏。
当然,这样的评价,前文中所提到的微软小冰、编诗姬以及九歌机器人外,AI作诗的产品市场还有小诗机、薇薇可能会不高兴了。至少从外界看,目前AI作诗的产品市场已经迈向了逐渐成熟的阶段。不过,问题确实摆在面前。从目前的AI作诗产品本身的应用来看,几乎没有更近一步的商业想象空间,还是停留在博观众眼球的阶段。
AI机器人作诗之后,盈利之路在哪?
(编诗姬作诗机器人)
从宏观来看,AI作诗机器人所拥有的技术、功能却能够在更大的领域发挥作用。因此,智能相对论大胆预想下,可以将AI作诗机器人的优势转向其他领域,来获得商业上的价值。
(1)中文语义分析技术能够助力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是产品迈向AI领域的关键之一。但是由于汉语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使得我国在此领域受到重重阻碍。而AI作诗机器人能够通过深度学习,在中文语义分析能力上得到极大提高,这就为优化中文语义分析的算法提供了基础。例如开发编诗姬的玻森数据就开发了玻森中文语义开放平台,来获得利润。
(2)辅助教学,加入AI教育的混战
马化腾曾表示,AI+教育与AI+医疗领域有望诞生超过BAT、达到千亿美金以上规模的企业。AI作诗机器人可以顺势而上,凭借自身在语言文字学习方面的优势,加入AI教育混战。
(3)辅助科研,以全知视角助力克服知识盲点
虽然说AI作诗机器人自己创作被名家们认为不行,但是可以凭借其强大的学习能力和记忆能力来构建一个完整和全面的知识图谱,以全知的视角来帮助科研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工作。例如在理解一首诗歌之时,不仅仅是弄懂表面的文字解释,包含通假字、生僻字等,还有诸如用典等表现手法,同时还需要集合作者本身的人生经历以及其所处于的时代背景等等。而人类因为知识获取和记忆的局限,往往在这些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知识盲点,而通过全知视角的AI则能够有效克服。
总之,写诗机器人在一定程度上或是“娱乐至死“的产物,正如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所说,这些产品本身并不具备艺术性,只是文化工业的产物。写诗机器人在未来可能也无法代替诗人,其诗作也难以供人们所研究和流传。但是,写诗机器人背后的技术却是一个值得继续挖掘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