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打造“健康海南”,形成疫情后自贸港开局新亮点

在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等服务业产生严重冲击、加大经济下行风险的背景下,海南自贸港建设如何开好头,以增强各方预期?我们认为,关键是打好“健康海南”这张王牌,以特别之举形成“健康海南”的独特优势。主要判断是:

(1)疫情在对旅游及相关服务业产生严重冲击的同时,也对“健康海南”提出迫切需求。2003年,海南成为全国“无疫区”之一,“健康岛”品牌初步树立。从目前情况看,海南仍有可能成为率先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省份之一。疫情后,海南将会成为健康旅游的热点区域。

(2)以特别之举打好“健康海南”王牌,将形成疫情后海南自贸港开局的新亮点。这就需要依托海南资源环境优势和自贸港政策制度优势,尽快在公共卫生领域推出某些“特别之举”,以加快提升海南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水平。

(3)“特别之举”的重中之重是开放。加快医疗与公共卫生的全面、高度开放,既是补齐海南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这一突出短板的关键之举,也是在冲击、压力下形成海南自贸港良好开局的关键之举。

为此建议:

1.抓住机遇,尽快把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部分政策在全省范围内实施

 

(1)将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部分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全岛是加快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关键一招。第一,有利于推动疫情后海南旅游业的振兴,并加快形成海南健康旅游的突出优势。第二,时机选择至关重要。疫情后宣布此举,有利于增强各方对海南自贸港的良好预期,发挥“牵一发动全身”的关键作用。第三,机遇难得,不宜再拖。疫情后出台这一政策,既有可批性,又会对海南自贸港建设产生多方面重要影响。

(2)把全省范围实施的政策具体化,并进一步拓展。例如,尽快将医疗机构市场准入、药品器械进口、境外医师执业、方便境内外患者诊疗等政策扩大到全省;取消境外资本设立医疗机构的股比限制;放宽对进口药品“急需、少量”“三级甲等医疗机构”等限制,允许医疗机构在安全评估与适用范围限定的前提下,经备案自主确定进口药品与医疗器械的数量与种类,并免除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等。

(3)对标国际医疗与公共卫生的高精尖,把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定位为“国际性医疗硅谷”。例如,就癌症免疫疗法、基因疗法、疫苗疗法等技术,尽快与日本等国家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和合作治疗;鼓励国内外有专利技术、有研发资源的企业和个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在先行区开展基因诊断治疗与干细胞、新药及仿制药研发等活动。

2.主动争取在海南建立中日医疗健康合作区

 

(1)将海南打造成为中日医疗健康合作区,既能服务于中日合作大局又有现实可行性。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日本医疗服务水平再次蝉联世界第一。在此次抗击疫情中,中日两国相互协助产生广泛影响。建议海南抓住这个重要时机,近期向中央提出申请,将海南作为中日医疗健康合作区,与日方开展医疗健康产业项下的自由贸易,实现海南与日本药品、器械、设备、人员等要素的自由流动。

(2)与日本联手共建医药与器械设备制造产业链。例如,建立海南与日本医疗健康合作园区,园区内药企根据日方标准开展药品、器械、设备等生产;鼓励园区内企业与日方开展设备保税租赁、外包服务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全面引进日本先进医疗技术、设备和人才等。

 

3.自贸港“早期安排”政策向医疗健康领域倾斜

 

(1)对医疗健康等相关产业项下的生产要素实行“零关税”。在用途和使用范围严格管制的前提下,对医疗健康领域所需的诊疗试验设备及材料进口实行零关税;对公共卫生领域的大型基础设施、检测设备、研发设备、生产制造设备等进口在核定总量前提下免征关税。

(2)率先在医疗健康领域实行“低税率”。按照提升对内外资本、技术和人才吸引力的需求,争取从2020年6月1日起,在医疗健康、公共卫生等领域实行10%左右的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加快引进一批公共卫生、医疗健康领域的重大投资项目和高层次人才。

(3)把公共卫生与医疗建设项目作为自贸港招商引资的重点之一。尽快提出“十四五”海南公共卫生与医疗建设的项目清单,鼓励支持内外投资者开展医疗技术研发、医药研发、医药制造、医疗器械研发与制造等方面的投资合作。

 

4.加快公共卫生与医疗教育开放进程

 

(1)支持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与国内外一流教育机构合作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公共卫生学科。支持国内外一流公共卫生大学或研发机构,同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联合设立以预防医学及应急防疫为重点的公共卫生学院,并在外籍科研人才引进、学科建设、科研技术装备投入等方面给予大力度支持。

(2)争取支持设立“海南疫病防治研究所”。依托中国热科院、农科院、海南大学、海南医学院等科研机构和院校,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合作设立“海南疫病防治研究所”,就热带地区病毒性疾病监测、新发和烈性传染病病原传播、病毒基因组测序等重点领域展开综合性、基础性研究。

(3)强化公共卫生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国际合作。发挥海南地处南海前沿的区位优势,推动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与泛南海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高校等,实现疫情预测、评估、防治等领域的信息共享。

 

5.加快建立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

 

(1)加快海南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具有现实性、迫切性。加强与国际、国内相关机构合作,加快打造适应自贸港建设需求的公共卫生大数据平台,强化大数据在公共卫生现状评估、态势研判、风险防控部署等领域的应用,尽快改变海南公共卫生与医疗信息化滞后的现状。

(2)打造公共卫生安全监测、评估及预警系统。例如,打造全省公共卫生物联网平台,通过接入医疗检测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方式实现公共卫生数据采集;破除公立医院与其他公共卫生机构的信息壁垒,建立全省统一的公共卫生数据库;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开展传染病长期流行趋势分析,短期爆发和流行风险预测预警,重点传染病与常见病预防建议,旅行卫生提示,外来有害生物、外来物种生态安全及基因评估预警等。

(3)打造全省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数据库。强化对公共卫生人力资源总量、结构、技术、趋势等内容的分析研判,为引进、培养、调配公共卫生人才提供决策支持。

 

6.把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海南“十四五”规划的重大任务

 

(1)按着“2025年医疗服务水平达到国内一流”的目标强化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第一,争取到2025年,财政卫生健康支出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由目前的5.6%提升至10%以上。第二,争取到2025年,医疗检测与治疗设备等达到北京、上海、浙江等发达地区同期水平,基层公共卫生机构在设备配备、人员配置等方面与国内大中城市大致相当。第三,争取到2025年,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床位数等重要指标达到国内前列。

(2)对标国际先进标准制定自贸港公共卫生标准体系。一是加快制定医疗服务标准体系,如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标准、医疗资源配置标准、医疗安全管理及医疗技术使用标准等;二是对标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尽快制定旅游、文化娱乐、住宿餐饮、养老健康等行业的卫生标准;三是在研究梳理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动植物检验检疫、卫生检疫相关标准基础上,研究制定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领域检验检疫标准,并推动海南检验检疫标准与发达国家标准的对接与互认。

(3)尽快制定以预防为导向的省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长期规划。研究制定海南“十四五”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就未来5年公共卫生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安排和部署。

 

7.以强化居民公共卫生行为习惯为重点形成社会文明大环境

 

(1)尽快研究出台《海南省全面禁止销售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建议海南省人大尽快立法,严厉、严格依法禁止制售和食用野生动物及其制成品;依法加强对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企业监管;依法全面取消供食用的各类野生动物养殖机构等。

(2)把强化公共卫生行为习惯作为2020年社会文明大行动的主题。以疫情防控为契机,全面开展居民公共卫生意识普查、社区(乡村)清洁大行动、公共卫生科普大行动、疫情疫病应急演练、卫生家庭、卫生社区(乡村)创建等实践活动,尽快提升居民公共卫生意识,改变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等陋习。

(3)从今年起实现海南城乡、企业公共卫生安全检查、评估、监测的常态化、永久化,并定期向社会各界发布。以此形成全民重视、全民动员、全民支持、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并充分利用新媒体等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强公共卫生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普及。

(4)尽快出台《海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对标新加坡等标准,尽快出台《海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建立全社会举报、监督不文明社会行为的相关规定,以形成全社会文明行为的刚性约束。

 

8.率先建立直属省长领导的公共卫生风险防控体系

 

(1)设立直属省长领导的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指挥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直属特设机构。在省级层面设立直属省长领导的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指挥委员会,统一指挥协调全省公共卫生监测、预警、评估及资源调配等。

(2)建立自上而下、专业高效的公共卫生风险防控执行体系。建议将省内现有各级疾控中心作为省指挥委员会的派出机构。

(3)修改完善《海南省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办法》《海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建议尽快着手修订《海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形成《办法》与《预案》的定期修订机制。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海南  海南词条  疫情  疫情词条  开局  开局词条  亮点  亮点词条  形成  形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