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还是一种命?

听说,你过得比我好?

先来看几个场景。

场景一:

国外疫情蔓延得很快,形势严峻。

两个女人正在聊天:

女人A:现在美国情况很糟糕啊,感染人数世界第一了,你美国那个闺蜜情况怎么样?

女人B:关我什么事儿?

女人A:你们感情不是挺好的么?

女人B:一直以来她的狗屎运最多,考博士、拿高薪、定居海外,也正好让她尝尝倒霉的滋味呗,太顺利的人生多无趣。

女人A不再说话,表情复杂。

场景二:

这段时间,美股大涨大跌,某同事踩准了点,狠赚了一笔,于是在微信群里发消息:

兄弟姐妹们,今天下午我请下午茶,想吃什么,随便点!

一时之间,群里热闹起来,各种调侃逗趣,其乐融融。

突然,一句话划过屏幕:

平时小里小气的,现在这么大方?我看就是故意炫耀吧,真是缺什么炫什么,省着点吧,没准明天就跌没了。

顿时鸦雀无声。

场景三:

朋友刚领结婚证,老公帅气体贴,年轻有为,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

亲戚聚会上,朋友一脸幸福地给大家介绍老公,收获很多温馨的祝福。

这时,表姨半开玩笑地说:

你呀,就是命好。金龟婿可得看牢咯,不然就你那点姿色和本事,当心将来被人拐跑了。

朋友一时无语,众人尴尬不已,最后还是老公解了围。

《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有一段话:

人性就是如此,看到别人比你爬得高,不是说我也要去那里,而是对别人说,你下来吧下来吧,也到这泥潭里来吧。

当你过得比我好,我就难以克制地想要毁灭你。

比嫉妒更低级的情感

很多人把这称之为“嫉妒”,那可就冤枉嫉妒了。

嫉妒存在于三元关系之中,指向的是客体之爱(重要他人的爱),是由于被“第三者”抢走了本属于自己的爱,而对这个第三者产生的复杂情感

比如,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弟弟,抢走了爸妈对老大的爱,老大对弟弟充满敌意,这是嫉妒;

比如,跟老公过得有滋有味,被另一个女人横刀夺爱,原配悲愤交加而怒斥小三,这也是嫉妒。

嫉妒诞生于俄狄浦斯期,在孩子的世界里,出现了一个叫爸爸的男人,总是占着妈妈,晚上还要跟她睡觉:

这个人太讨厌了,居然抢走了我妈妈!关于母爱,4个最扎心的真相(可点击)

嫉妒背后,是担心失去客体爱的焦虑。

而“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比嫉妒更原始、更低级的情感,叫“嫉羡”。

嫉羡仅限二元关系,指向的是爱之客体(重要他人本身):因为你拥有我所渴求却没有的东西,所以我要摧毁你,带着一种愤怒。

上文的三个场景里,虽然没有付诸毁灭的行动,但都存在着言语上的刻薄、攻击和毁灭冲动,属于程度较轻的嫉羡。

再举个例子。

之前有个新闻,一个男人因为女友认为两人不合适(不存在第三者),坚持要分手,准备了一桶硫酸行凶,最终女友惨遭毁容,终身残疾。

在这个案例里,男人因为渴求女友的美貌和爱,而女友不再提供,于是摧毁了女友。

这是典型的嫉羡。

嫉羡的原型,存在于母婴二人之间,从出生第一年就形成了这种情感

母亲的**是粮仓,掌控着婴儿的生死大权,可是,母亲的喂养不可能总是及时。当婴儿感到饥饿,又没能吃到乳汁时,就会激发起内在一种强烈的被**感:

你有这么好的乳汁,居然不给我吃,是想故意饿死我,是个坏**。

婴儿既依赖**,又痛恨**,这种无力感让人挫败、愤怒,于是嫉羡就产生了:

毁掉你和你的**,我就不必如此痛苦了。

所以,有时候婴儿会有攻击**的现象。

由于嫉羡触发的是原始生存焦虑,“死亡”比“吃醋”的程度要强烈得多,所以,从情感发展轨迹来看,嫉羡比嫉妒更低级,破坏性也更大。

这种情感内核保存下来,就会“见不得别人好”:轻则心里不爽、言语打击,重则怨恨丛生、付诸戕害。

得不到,就毁灭?

前两年有一个闹得沸沸扬扬的新闻:

河南的黄女士,通过自己的调查,认定堂姐在15年前顶替她上了大学。

镜头前的她,伤心欲绝,自称因为被顶替,“一辈子都被毁了”,只能当农民。

此事引起了当地教育局的关注,经过调查,堂姐当年确实用了她的高中学籍考上了许昌师范,如今成为了一名老师。

随后,教育局停了堂姐的职务。

但这件事并未就此平息。

原来,堂姐虽然用了黄女士学籍,但是成绩和学校都是靠自己的努力考取的,并非黄女士所说“用她的成绩冒名顶替”。

当记者采访二人,堂姐能够侃侃而谈当年考试的情形,而黄女士却支支吾吾,一问三不知。

真相也随之浮出水面。

黄女士的一出闹剧,并非为自己争取实际利益,而是把别人拽入“深渊”:堂姐几十年来工作稳定、家庭幸福的局面被打破了。

嫉羡背后,是吞噬性的痛苦:你过得这么好,而我却只是个农民,这不公平!

面对这种痛苦,可能会产生几种主要的防御方式:

①毁灭

你有好工作、好生活,我却得不到,那我毁了你和你的美好人生,令我痛苦的人和事就消失了。

黄女士采取的就是这种防御

②贬低

通过自我贬损,让自己感觉配不上所渴求的美好,也就不会再痴心妄想。

如果采用这种防御,可能会想:我天生苦命,不配拥有别人那种幸福,有什么可怨恨的呢?

这种防御避免了伤害别人,却可能让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抑郁,正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那句让无数人心疼的: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③隔离

为了不体验到强烈的敌意和痛苦,压抑并隔离全部情感,不仅仅是恨,也将爱和愉悦一并扼杀。

如果采用这种防御,可能成为一个情感淡漠之人,丧失与他人联结、建立关系的能力。

④弥补

通过自己的努力,争取成功,成为让别人嫉羡之人。

这是相对而言高级一些的防御方式,比如有些人在失恋、离婚之后,迫切地想要通过变美、变瘦、变有钱,活得更加潇洒自在,以此激起对方的嫉羡,安抚自己。

但由于依然建立在与对方的情感联结之上,因而也是脆弱的,若没能激起嫉羡,可能会导致加倍的痛苦。

如何与“嫉羡”相处

很多人说,“见不得别人好”是一种“病”,一种“坏”,并对其大加声讨和斥责,其实倒也不必。

人格发育越成熟,防御机制越灵活。

如果能够理解:这是一种原始情感在作祟,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只是每个人防御能力不同。

也许,能更柔软一些。

所以,若是自己总“见不得别人好”,不妨先尝试一下自我接纳。而接纳之后,采取何种方式来处理被激发的嫉羡,才最为关键:

①毁灭、贬损、隔离都是比较低级的防御方式,损人又损己,应对此保持觉察;

②弥补可以让自己暂时进入一个比较积极的状态,但也不是完全靠谱;

③尝试将注意力回收,专注发展自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也要看见和接纳自身的局限性,学会与局限共舞,才能拥有更多心灵的自由。

那身边有“见不得别人好”的人呢?

事实上每个人多少都会保留着嫉羡的情感,如果对方让你捕捉到了这缕气息,说明他的防御有破绽。

可以观察一下他的防御方式。

比如,有一次讲座结束后,全场掌声雷动,大家都被主讲人的人格魅力和智慧所打动。

这时候,有一个男人站起来,大声说:

老师,您真是太优秀了,我好嫉羡。所以我决定好好努力,将来和您一样优秀。

这种“主动暴露”,恰好体现了对方较为饱满的人格,这是一个值得交往的人。

但如果对方有毁灭的倾向,比如言语攻击让人不舒服,或者是有图谋不轨的苗头,甚至有过蓄意破坏的经历,就需要保持警惕:

一方面要看见对方的“痛苦”,避免敌对激起更大矛盾,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持距离,保护好自己。

当然,不论是自己,还是关系密切的他人,当依靠自身力量无法耐受嫉羡之苦时,最好是寻求专业的帮助,在咨询师的陪伴之下,在一个足够安全的环境里,进行人格的修复和成长。

精神分析学家梅兰妮·克莱因说:

嫉羡是严重不快乐的来源,相对的,免于嫉羡被认为是满足和平静的心理状态的基础,最终也是精神健全的基础。

事实上,这也是内在资源和恢复能力的基础。

嫉羡这种原始情感,诞生于摇篮,影响至坟墓,与一生的幸福息息相关。

与其总在“见不得别人好”的痛苦里挣扎,不如停下来,好好反思一下:

我的幸福在哪儿?又是什么阻碍了它呢?

作者:MISS蔷薇,社会工作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文章来源于曾奇峰心理工作室(zqfxlgzs),少点内心的冲突,多点精神的自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不得  不得词条  别人  别人词条  还是  还是词条  
热点

 ​猜想 | 微信公众号App化,...

微信公众号正开发独立APP,张小龙可能要创造一个新物种。须知:本文是对于微信公众号App“未来”发展的猜想,并没有刻意去蹭热点解读,等App一上线,若猜错了,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