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牛逼吹了10年,知乎打算上市搞钱?

知乎要上市了。

这个消息给我的感觉真的特别分裂,就像是初恋嫁人,我从没有想象过这事的可能性,但仔细一想,又会觉得:“别傻了。”

知乎怎么说都是国产APP象牙塔般的存在,每个用户都年薪百万,同时又是儒雅随和的知识分子,上市对他们来说未免忒俗了一点。

而另外一方面,知乎从发展到现在,融资都拿了F轮。

在这些资本当中,有腾讯、今日头条、还有快手,甚至当年知乎骂得最凶的魏则西事件背后的百度,也包括在内。

这么一想的话,这世界上再也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今天我就来聊一下我对知乎的看法吧。

01:

去年年底,艾瑞出过一个调查,知乎高学历人群的占比高达80%。

从这个数据来看,知乎里面的所谓精英人士比例确实高得吓人。可以说知乎不是针对某个APP,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

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粗人,所以我在其他论坛基本上是属于放养状态,撒泼打滚,肆无忌惮。

但是我来到知乎后,立马会收起平常的放荡不羁,装模作样地跨起个批脸,甚至大气也不敢喘一口。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觉得跟知乎的社区文化有关。

知乎最早在2011年上线,是周源模仿国外问答软件Quora创办的一个问答社区。

前期周源为了维持它的高B格,拉了好一票科技、创投圈的大佬进来,比如说李开复、雷军等等。

这个社区最早的时候就跟现在的clubhouse差不多,属于邀请制,并不开放注册。

那时候一码难求,某宝一个邀请码能卖到上百块。

所以,刚开始流传很广的那句“年薪百万、人在美国,刚下飞机”,或许并不是一句装逼的话。

知乎后面有两次用户的大涨,一是2013年开放注册,在9个月内,粉丝从40万激增到400万。

另外还有一次是2018年底注册用户数达到2.2亿,相较上一年增长了一倍。

在发展当中,形形色色的人开始涌进来。这里面当然不排除有很多行业精英,但是更多的是那些伪装得很好的装逼犯。从那时候开始,一系列“知乎体”应运而生。

人一多,有一个很明显的变化就是多了很多没有十年脑血栓问不出来的问题。

除了提问以外,答案也注水明显。

好比如说,对于一些比较深度的问题,正儿八经的回答没几个人看,反倒是啥也不懂的小伙子,抖波机灵,洋洋洒洒写下数十个大字,就骗到了最高赞。

里面的内容质量随着用户的激增开始被稀释。

知乎的每一次改版,都想要刻意讨好用户。就拿首页举例,首页从前两年开始变成了信息流,里面不仅有问答,还有各种搬运的视频以及段子。

关于这一点,我真的有一万点要吐槽。本来很多人把你定位为一个知识型社区,也就是说上知乎如果不是正儿八经查找资料,至少也应该是在假装学习。

正因为抱着这种心态,以前我刷知乎的时候,负罪感会小很多。

而现在它首页改为信息流之后,我看到的尽是些乱七八糟的内容:

“如何看待美妆博主李佳琪?”“一只呆萌的小耗子和兔子成了好朋友,这耗子有点可爱啊”“什么样的女生一看就知道没谈过恋爱?”。。。

不过嘴上说着不要,身体还是比较诚实的。也怪我不争气,它改版之后,我的APP使用时长明显增加,这一点从它的MAU也可以直接体现。

陈睿说,小而美的公司跟做大做强只能二选一。在B站好不容易当家做主的二次元,经过B站一次又一次破圈之后,重新被打回小众标签。

知乎要上市,显而易见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迎合大众就很容易走向泛娱乐化。当然这并没有对错之分,只关乎取舍问题。

02:

知乎成立到现在刚好10年。这个上市速度,放在一众互联网公司来看,并不算长。

最初很多人会拿知乎与豆瓣进行比较,这两个社区在众多APP中显得非常佛系,甚至有点另类。

周源曾说过,做好社区,先不考虑钱的问题。

这是真情流露,又或者说仅仅只是一句客套话,这还真的不大好判断。

因为任何做内容的人都知道,这里面有一个飞轮效应。用户黏性取决于社区内容,而内容的积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前期缺乏内容,周源就亲自上阵,人肉码下了各种问题的答案,从如何快速入睡,到为人父母等等。

等有一定用户基数后,它开始进行一系列关于盈利的探索。

先是引进部分广告,后面再推出盐选会员、知乎大学等。

根据知乎的招股书,知乎2020年一年的营收13.52亿,其中广告占了8.43亿。虽然依旧在亏损,但是比起前一年已经明显好了很多。

既然要上市,那首先要维护的是股东的利益,它积极进行着会员、课堂等各种变现的尝试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尴尬的一点是,社区绝大多数价值,都是由用户创造的。

招股书上面显示知乎目前有4310个内容创作者,贡献了3.53亿条内容。你猜怎么着,有3.15亿个属于问答内容。

知乎的每一次改动,都会吸引很多新用户,又或者是给公司创造实实在在的收益,但是在老用户这边,还是有很多人不买账。

比如知乎没有改版前是左右滑动切换答案,后来不知道基于什么考量知乎把它改为了上下滑动切换答案。

每一个社区都有自己的暴躁老哥,只不过跳脚的方式各不相同。

针对这个问题,很多人先是刻意在知乎开了新问题:“如何看待知乎新版本左右滑动改为上下滑动?”

然后又在这个问题底下温文尔雅地开骂:“费尽心思就是想让我们看完底部广告,你可真是个小机灵鬼啊。”颇有一种自娱自乐的意思。

我也很讨厌这个设计,所以哪怕直到今天,我手机里依旧留着知乎的旧版本。

后来推出的盐选会员,同样引起了老用户的不满。

批评主要有两点,一是在内容设计上不合理。很多人看得正嗨,最后却一不留神弹出来要会员才能观看,这就有一种钓鱼执法的感觉。

第二点就是虽然名字叫盐选,但内容却见不得高到哪里去。

不知道是不是《故事会》那帮人换了大本营,盐选内容里面充满了各种小故事以及耽美文。难怪有很多人吐槽:“知乎,分享你刚编的故事。”

后来,这种负面的声音又转移到了创作者身上。

早些年,知乎对于用户私自打广告行为管理非常严格。如果你打广告,动不动就会给你封禁。

很多创作者发现,在知乎上面辛苦答题,收益却没有隔壁的一个零头。

由于其他平台收益高,加上那时候悟空问答重金挖人,导致知乎出现过好几波大V出走事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现在知乎开始给用户开放各种变现渠道,目前主要有这几种方式:打赏、live、创作激励以及知乎好物。

前面这几个无论是打赏,又或者是创作激励,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剩下的就是知乎好物。

如果单凭逻辑来讲,如果大V输出专业性内容,再利用知乎这个平台带货,最终是能产生良性循环的。

对于我来说,一些不常用的产品,我都会下意识的上知乎搜一下。

不过这个体验对我个人而言并不好。其中有一个很重要原因是,普通用户跟知乎大V之间毫无粘性,自然也就没有信任一说。

另外,在我刻板的印象中,知乎用户好歹算是知识分子,而不是商人。

他们在上面带货,一是让人感觉别扭,二是由于有利益关联,如何保证内容的客观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个无法恰饭的社区,算不上是一个良性的社区。

知乎所做的这一切,虽然不少地方依旧有瑕疵,但是总的来说大方向都是对的。

前面说了这么多,并不是想把知乎说得一无是处,最后我再圆一下吧。

正所谓爱之愈深责之愈切,我所做的这些批评,无非是站在一个普通用户的角度,对知乎的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

知乎虽然走向泛娱乐化,但依旧坐稳问答社区头把交椅。

里面内容广度以及深度都是其他APP无法企及的。

这便是高素质用户的力量。

关于知乎上市这个问题,李开复也在知乎上做了解答。

他是这么说的:希望知乎能成为一个赚钱而伟大的公司。

祝福知乎,开启下一段新征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打算  打算词条  上市  上市词条  
热点

 IT农民工如何来美国工作

经历一年多的等待与折腾,终于来美国工作了。自打进入IT这一行那天起,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在硅谷的顶尖的IT公司上班,没想到梦想就这么成真了。当然,我的梦想不算远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