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是移动互联网最“平易近人”的一年,众多创业者数量选在此地掘金,而送水工的价值呢?有人提出了B2D(Business to Developer)概念。这类企业针对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上线前后的各类需要提供在线云服务,既包括存储这样的基础服务,又包括各种解决单一问题的“模块”。在美国,它们已经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关注B2D公司,现在正是时候。明年,这个领域会出现多少玩家?
这类应用会像一个个小模块,越做越专
口述 | 经纬创投分析师庄明浩 整理 | 曲琳
去年第二季度时候后我关注过这类B2D公司,美国很多家公司融资,中国零散地出现了一些。
2013年会是它们发展的好时机,因为整体经济环境并不太好,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会考虑免费的—细分服务。这个逻辑虽然比较浅显,但我想在这里可以说得通。
专业化分工、纯靠技术解决问题是美国人的思路,在美国你开发一个App,只需要关注你的核心功能就好。中国有很多行业都是看老板之间、销售之间的关系,没法做专业化分工。在比较新、比较纯净的行业倒可能推行开,移动互联网算一个。
很多开发者还没有意识去使用这类服务。其实它们可以帮你节省的成本,不仅是资金,还包括时间和人力。如果是自己去做,维护成本往往是越来越高的,比如做数据统计,需要根据内容分发不停做分包,开发者需要改很多次,非常繁复。
B2D领域比较明显的几种模式,在商业化方面还需要摸索:针对移动开发者的云存储,离钱比较近,我想明年可能出来几家比较好的;“引擎”是很成熟的商业模式,相当于收licecce费用;数据统计,我们投资的友盟是最早做的一家,目前转到广告来变现;做测试,其实收费方式并不太明晰。这类服务,最理想的状态是,作为基础服务方,可以按月或者按服务量收费。
还有一些新的服务,比如“转码”,例如在Android和苹果之间的开发转换工具,但我对效果存疑,也许“转换”会降低个性化成分;可以直接加到App上面的“支付模块”也很有需求;云测做的是产品发布前的测试,国外有做产品在用户端的测试,也不错;“社交分享模块”,把你的内容一下分享到多个网站;还有客服模块,解决与用户沟通的问题。
这类应用会越做越专,很多新业务会像一个个模块一样,覆盖在移动互联网上面一层。
我想在这个领域,每一个小业务都会出现几家公司,未来可能剩下一两家,而且还可能是大公司来做的,比如百度就在做数据统计、转码等业务。这类公司如果得到开发者的信赖,可以在原有业务上不断增加新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