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年割据巴蜀,刘备凭借汉中天险高枕无忧。诸葛亮据守汉中,进可北伐中原,退可固守益州。致使曹爽、司马懿的几次征讨均以失败告终。
NO.103
一条人文主义狗/文
各有不同
—
画/一条人文主义狗 音/Crystal 图/地缘谷
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通过陈凯歌的电影《黄土地》认识到一群头扎白羊肚巾、身挎安塞腰鼓,挥洒豪迈的陕北汉子。此后,在人们根深蒂固的印象中,陕西就是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和信天游,外加秦始皇兵马俑。
然而,这种印象和认识有失偏颇,去过陕南城市汉中的人起码不以为然。在他们眼中,汉中山清水秀,每到三四月份,还有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开放。与黄沙满天的陕北简直天壤之别。那么,为什么同属陕西的南北两地,差距会如此之大呢?
汉中油菜花海
﹀
「“三合一”模式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何况狭长的陕西南北跨度长达800多公里。陕北、关中、陕南三个地区的人说起话来,口音就有所不同。关中人一口浓重的关中话,而陕北方言属于晋语,这与它毗邻山西有关,历史上陕北也曾与山西同属并州。陕南地处四川和湖北交汇地带,因此有荆楚方言和巴蜀方言之分。
陕西是地道的北方省,而如果严格按“秦岭-淮河”分南北,陕南则属于南方地区,作为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和北方人中的南方人,陕南饮食文化独具特色,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秦岭一条线,南吃米饭北吃面”。
陕南水稻田
﹀
千百年来,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按照不同的生活理念生活,其孕育出的文化也自成体系。陕北的晋文化、关中的秦文化和陕南的楚文化风格迥异,各有风骚。在外人眼中来,陕西看起来倒像三个完全不同的省份。
风俗习惯上的不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之间的自然地域差异。在20万平方公里的陕西大地上,北山和秦岭将全省分为三大自然区。
北部是广袤的黄土高原,中部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南部是崎岖陡峭的秦巴山区,而这三块区域,正好就是陕北、关中和陕南。
黄河支流渭河横穿关中平原,汉江作为长江支流穿过陕南地区,陕西由此地跨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同样也造就了陕西多样的气候。陕北大部属中温带季风气候,关中属暖温带季风气候,陕南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陕北沟壑纵横、干旱少雨,陕南则降水充沛,关中则显得较为“中庸”,气温与降水适中,八百里秦川土壤肥沃,加之开发历史悠久,相比陕西南北两端,关中自然而然成为陕西人口最稠密的地方。
关中平原
﹀
陕西人口分布
﹀
而这种风俗文化和自然禀赋上的差距,也影响到了经济发展。从2018年经济数据来看,关中五市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产出GDP15600.39亿,占据全省63.8%,陕北的榆林、延安和陕南汉中、安康、商洛三市分别占22.1%和14%,可见,陕西的半壁江山都由关中撑起。
当然,抛除关中不谈,陕北和陕南的差距也很大,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榆林这座塞北城市高居全省第二大城市宝座,凭借3848.60亿的经济体量,也轻而易举地超越陕南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座城市的总产值。
「 区域制衡
无怪南北三地风俗迥异且区域发展不平衡,原因是陕北、关中、陕南在历史上本就长期分属于不同的地理单元。历史上的关中地区,是传统中国王朝的京畿所在,周曰丰镐、秦曰咸阳、汉至唐为长安,至宋元仍有京兆府之名。
而陕北的榆林和延安,在秦朝属于上郡管辖,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则组成独立的汉中郡。此后的汉朝,陕北还曾划入并州。
秦朝郡县制下的陕西
﹀
三块区域独立存在的状况在唐朝被打破,为了警惕蒙古草原上的来犯之敌,唐朝将原属于并州的陕北地区纳入关内道,陕北与关中自此率先合体。
而陕南的汉中郡,则在屡次充当割据前沿后,被蒙古人划入陕西。当年割据巴蜀,刘备凭借汉中天险高枕无忧。诸葛亮据守汉中,进可北伐中原,退可固守益州,致使曹爽、司马懿的几次征讨均以失败告终。
秦岭,汉中北部屏障
﹀
所以后来钟会一攻破汉中,就迫不及待地发布《移蜀将吏士民檄》,劝蜀地军民投降,理由便是蜀国已经失去了最险要的依靠。
基于这种自然优势,唐朝一旦有叛军攻入潼关,不论是唐玄宗还是唐僖宗,都喜欢由汉中逃往四川。
玄宗幸蜀图
﹀
到了宋金、宋元对峙时期,汉中的作用在频繁的南北征伐中变得更为重要。金迁都汴梁后,派遣重兵严守潼关和黄河,成为蒙古铁蹄南下的阻碍。成吉思汗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唐、邓,直捣大梁”,托雷听了这句话,定下假道于宋以袭金侧背之策。
他先取道汉中,再沿汉江到达南阳,金察觉后急调十五万潼关守兵南下应付,此时蒙古军队乘机轻而易举地突破防务空虚的黄河和潼关,一路南下与托雷会合,腹背受敌的金军最终在蒙古军队的南北夹击下全军覆没。
正是由于这段经历,让蒙古人得出一个道理:如果汉中在北方人手里,就不用担心四川占据秦岭天险之后,难以攻打。所以,元朝一统天下后,统治者就迫不及待地将汉中一带也就是今天的陕南三市从四川行省划入陕西行省管辖。
而在汉中并入陕西后,类似刘备割据益州的情况就基本再没有发生过,五代十国时期尽管存在过前后蜀政权,但在失掉汉中的巴蜀地区,他们已经很难立足了。到了明朝末年,张献忠入川之后,还曾对部下说:“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可见取川必取汉中,依旧是一种共识。
「 一省三盘棋
忽视地域上的差异,战略上的考量被历代王朝放大,于是造就了今天陕西“三合一”的尴尬局面。而放眼全国,地处中部的安徽,也有同样的处境,长江和淮河横贯安徽,将安徽分成皖北、皖中和皖南三块。
位于蚌埠的南北分界标志
﹀
皖北人居住在淮河以北,以北方人自居。皖南的芜湖、宣城、马鞍山等城市则沿长江分布,它们是典型的江南水乡,中部的省会合肥,长期以来经济辐射不足以影响全省,在与相邻城市南京的角力中,倍受安徽人青睐。人们甚至把江苏省会戏称“徽京”
西安虽然没有像合肥那样的烦恼,但“三合一”模式下的陕西,也面临着全省很难在一块经济棋盘上谋篇布局的难题。在这种情况下,陕北、关中、陕南都在各谋出路。关中平原是一块横向河流冲积平原,这决定了它的扩展方向:东西延伸。渭河从甘肃东南部流出,进入秦川后与关中平原一脉相承。而天水作为秦文化的发源地,成为关中西扩过程中最顺理成章的城市。
天水
﹀
2009年,国家正式批复《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带格局由此形成。
关-天经济区
﹀
陕北的榆林和延安虽然地处黄土高原腹地,远离省会西安,省会的经济辐射鞭长莫及。
陕北城市榆林
﹀
但凭借煤炭资源占全省78%且又与内蒙古毗邻,2018年后,榆林携手内蒙古呼和浩特、包头和鄂尔多斯三市组成呼包鄂榆城市群,一个地跨两省区,横跨黄河两岸的超级城市群在发展思维冲破行政区划束缚中诞生。
而反观陕南三市,似乎亮点并不多,既缺乏像关中平原那样的平坦空间、又并非矿产资源富集地,陕南似乎在秦巴山地中与世隔绝。
陕南城市安康
﹀
但好在它处于成渝经济区、关-天经济区和江汉经济区十字路口,随着十天高速等交通大动脉的修建,陕南走出大山成为可能。当然,地形祸福相依,也给陕南带来了丰富的水能资源,如何开发并利用好这种资源,也是陕南崛起的内在关键。
风格迥异的三块区域,融合形成陕西省,既是“区域制衡”的考量,也是形成多元文化的前提条件,陕北、关中和陕南的结合,更像一出同台上演的好戏,打破人们对陕西单一刻板印象的同时,也建起了一个丰富多元的三秦大地。
参考资料
陕西的陕北、关中、陕南差异如此之大.陆建国
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成因分析.刘孝奇
陕西文化区划及其机制分析.张晓虹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
(本文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