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亲戚交往中有这样一种观点:“我们都是亲戚,计较这些干什么?”
于是,生活中多了这样一批亲戚:
来你家蹭吃蹭喝,稍微表示不满,就教训你不尊重亲戚,不是一家人。
钱不够花,张嘴就管你要十万八万,又不及时还,打着亲情牌无限拖延。
带小孩来家玩,看上什么拿什么。不给?你就成了亲戚圈那个“不折不扣”的小气鬼。
最近,一则名为“老公亲戚来武汉 我不让住我们小家过分吗?”的帖子引发热议。
武汉一女子婚后搬入和老公合买的房子,过起自己的小生活,但老公的亲戚经常来她家蹭住。
亲戚来了,不仅要好吃好喝供着,还要收拾床上用品。时间长了,她精疲力竭。
又有亲戚要来时,她委婉地表示不方便,可以住酒店。
岂料,对方说:“我就是睡沙发,也要来睡。”
实际上,婚后这些亲戚与她家往来很少,而那些经常住她家的亲戚们逢年过节也从没有过任何表示。
亲戚关系原应是一种融于骨血的温暖,但在那些爱占便宜、掏空心思算计的“黑心”亲戚心中,亲情变成了讨利益的工具。
用亲情做幌子来满足私欲
《北京青年报》曾做过一期名为“海外留学生节前患上‘人肉代购’恐惧症”的报道:
在美国工作的江小姐,戏称自己为“亲戚专属人肉代购机”。
自从留在美国,国内的亲戚们就开始找她代购。
每次回国,都得带好几只箱子——里面塞着表妹的衣服、表姐的化妆品、亲戚孩子的奶粉,因为行李超重多交钱是常事。
不仅如此,亲戚们还把同事朋友介绍给她。前不久,一个表姐的同事的前妻找上她帮忙买东西。
明明在国内上某宝也能解决的事,却循着“亲戚,不麻烦白不麻烦”的借口打扰别人。
殊不知,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生活工作,打着亲情旗号、实则占人便宜的嘴脸最丑陋。
2015年的热播剧《亲情暖我心》将这种“啃亲戚”的嘴脸刻画到极致:
赵家老爷子去世前立下遗嘱,将老宅留给孙女赵小宇。
从法律上讲,作为房子的主人,老人有权处置自己的财产,但这引起了小宇亲戚们的不满:
大姑不让小宇爸爸进门,每次小宇去看她都冷言冷语;
表哥晚上到小宇家扮鬼,还找人威胁她不许独占房子;
二叔二婶一心要卖掉房子分一份家产,经常用诡计利用善良的小宇;
表姐自己家不住,一定要搬到老宅,实则是监督小宇,害怕她把老宅的东西卖掉。
“所谓亲戚,是可以相互帮衬,在关键时候出人出力。若因为一些利益反目成仇,失去了连接的纽带,关系就会逐渐淡起来。”
说白了,亲戚就是由血缘关系连接起的小圈子,若沉溺于利益纷争,它随时都会散掉。
一味麻烦亲戚、爱占小便宜,提血缘亲情,不过是掩盖自己赤裸裸的私心。
为什么会有烦人亲戚
爱面子的主人和没有边界感的亲戚,是中国式关系中最大的悲哀。
济宁的小孔陪同事过生日,同事嫂子三大娘家里的表弟徐志朋强行开走了她的车,说是借几天。
碍于同事在场,小孔觉得面子上过不去,就答应了。
接下来的几个月,小孔给徐打电话,不接;发短信,说自己有事;催紧了,说工地上出事,车被烧了;最后,连人都找不到了。
好不容易找到徐父母,岂料父亲扬言已和儿子断绝关系。
头回见面,碍于面子把车借给同事亲戚,最后找不回来,小孔后悔莫及。
实际上,靠给别人好处就想有面子,是最不靠谱的做法。
真正有面子的人一定是有原则的人,亲戚之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自己心里有底,头脑冷静是一个人最大的面子。
爱面子,无原则的答应亲戚的要求,最终的结果就是培养了一批毫无边界感的亲戚。
“我是你姐,借给我点钱不是应该的吗?”
“我们都多少年亲戚了,分什么你的我的?”
这实际上是走入了“惯性思维”的怪圈子。
美国心理学家迈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在天花板上悬下两根绳子,绳子之间的距离超过人的两臂长。这意味着如果用一手抓住其中一根绳子,那么另一只手无论如何也抓不到另一根。
无数人参与这个实验,却没有人能将两根绳子系在一起。
迈克说,实际上绳子不远处就是一个滑轮,只要放上去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实验。
遗憾的是,几乎所有人都习惯了惯常“绳子要用手系”的思维定式之中,没有人跳出来。
亲戚交往之间亦然,太多次无原则的帮助,只会让对方形成“你帮我是应该”的思维,把你做的一切看做必然。
实际上,亲戚之间,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说什么不分你我,其实是耍流氓。
广西隆林德峨镇14岁男孩杨六斤,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独自在空房子里。
每星期,他从堂哥那里领10元生活费,吃不饱就吃野菜,还自制工具抓鱼吃。
这时,没有亲戚将他接回家照顾。
后来,六斤的故事被电视台报道,累计收捐款200多万,他也被义工带到了慈善机构读书。
不顾六斤“我喜欢这里,我喜欢大哥哥和弟弟,我不想回去”的哭喊,堂哥强行将他带回家处理捐款。
堂哥表示,自己一直资助六斤,是他的实际监护人。还说自己将不再外出打工,专门在家好好照顾六斤。
回过头想,曾经的六斤也是没爹没妈的孩子,却没有人主动提出做他的监护人。
利益至上的亲戚只会出现在你辉煌时,这样的人心中只有自己的小算计,亲情只是算计的工具。
“患难见真情”,在你落魄时,还陪你、帮助你的人,才能称之为“亲戚”。
贪了便宜 坑了自己
《法律与生活》杂志曾做过一份调查报道,发现:
社会治安秩序不断好转的情况下,亲情暴力事件却在上升。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办理北京西城区的无期徒刑以上案件)的统计数字显示,有死亡结果发生的恶性亲情犯罪,2006年只有4起,但3年之后,到了2009年就上升到14起。
其中原因多为亲属之间的生活矛盾长期积累,比如财产分配、金钱往来,最终因处理不当引发惨案血案。
生活中,因为亲属之间利益纷争引发矛盾的更是比比皆是:
淅川县一对亲戚,家住对门,平时关系不错,却因一个卷闸门分给谁发生口角,继而互相厮打,致一方受伤,最终闹上法庭。
广东一男子借亲戚刘女士三万,拖欠18年不还,扬言:“你去告我吧,反正已经过了诉讼期,我不怕。”两家再无来往,相见如仇。
新津县莫家华借亲戚1万为妻子丧葬,对方绑架莫家华儿女要求偿还7万,最终锒铛入狱。
这些事件,因占便宜而起,最终毁的却是双方之间的情谊。
微博上有一段场面极其残暴的群殴事件视频:
双方争执不下,相互厮打,甚至口出恶语。
实际上,打架的双方是亲戚,原因是其中一人碰了另一方的车。
碰车的人觉得对方是亲戚,不愿意赔偿,引来车主不满,最终两人纠结一波人打了起来。
警方介入后,打架双方被带入警局。
本来是一件各让一点就能解决的事情,却因为一方“我们是亲戚,我不赔你”的话引发群殴。
有一句谚语叫:“亲戚是把锯,你有来,我有去。”
打着亲戚名义,做着利用亲戚事情的那些人,只做到了“来”,却忽略了“去”。
得罪了亲戚不说,也丢了个人品行。
酿成的恶果,也只能自己买单。
远离那些爱占便宜的亲戚
亲戚不是爸妈,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别人的,别瞎想,更别打扰。
口口声声说着互帮互助,却一位占亲戚便宜的人,不过是心中贪念太重。这样的人,不必留情,更不要放纵。
在北京工作的李蒙十一长假不敢回家,原因是躲避亲戚借钱。
原来,李蒙小时候家里条件也不好,后来父母经商、他外出打工,攒了一点小钱。
但架不住亲戚们一直借:舅舅家的房子、表哥的学费、小表妹上大学的电脑,全都是李蒙家出资。
刚开始说尽快还,时间长了就没了动静。
而且,每次表哥来他家玩,都顺手拿走一些东西,美名曰:“你家有钱,刚好买新的。”
现在,表哥不仅向爸爸借钱,还经常打电话给李蒙,借一万两万。至于之前借的钱,一概不提。
十一前,表哥又打电话借钱,说是交了女朋友要借钱30万结婚。
有一句话说得好:帮别人一次,两人可以成为朋友;帮别人十次,在第十一次拒绝了,就成了仇人。
作为亲戚,互帮互助理所应当的,但拒绝帮助同样是个人权利。
一次次妥协,最终只会让那些爱占小便宜亲戚贪婪之心更加膨胀。
《奇葩说》曾就“亲戚总不拿自己当外人,我到底该不该jue他”做出讨论。
嘉宾陈铭谈了自己的体会:
实际上,“应该的”这三个字是所有给别人善意者最大的天敌,只要你头上粘着“应该的”这三个字,味儿就变了。
就像开头提到的新闻中的女孩,本来也没拒绝亲戚来家住。
但次数多到已经打扰了她的生活,她提出异议,就被老公认为是“不体谅人”。却忘了,买房时女孩家出了2/3的房款,房子借不借住,她有权决定。
对于这种人,蔡康永有句话说得好。
亲戚是我们不能选择的,难道他们就可以无缘无故自带光环、不把自己当外人了吗?
亲戚之间相处,真诚是底限。不要拿着一颗贪婪的“黑心”,去破坏本该真诚的感情。
被称为“中国好亲戚”的钱先生,彩票中亿元大奖后拿出一部分资助经济条件不好的亲戚。
他表示,钱够花就行,亲情很重要。
亲戚们也感激钱先生的好,一大家子相处和睦。
演奏家牛恩德在回忆与亲戚相处时说:亲戚之间的相处最重要的就是能感到人情味。
亲戚相处,本就是人情味为先。贪心,为一点点利益就打得头破血流,实在有失为亲之道。
义乌叶梦麟、叶国梁兄弟俩是当地“兄友弟恭”的典范,两人成年后都没有分家。
生活中,哥哥健谈、有主见,弟弟行动派、有能力。
两人在一起做事,非常照顾对方,绝对不让对方吃亏。
弟弟去当兵,水土不服想退缩,哥哥写信鼓励弟弟坚持。
哥哥准备办厂,弟弟就自己帮着钻研,忙到十二点多是经常的事。
现在的兄弟俩,一人跑业务、一人负责生产。结婚后,也教育孩子们相互关心。
好的亲戚关系,不需要把“亲情”两个字挂在嘴边,实实在在地为对方着想就是最好的相处。
亲戚不是用来“啃”的,而是要用心去“暖”的。
放下心中的贪念,守好相处边界,亲情会是一种珍贵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