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军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
具体建议
一、立即暂停所有进出境的国际航班、客运列车等交通工具,关闭中国所有出入境口岸至少两个月。此间严格边境防控,防止任何输入性病例。需要注意的是,这项措施不应影响正常的经贸往来中的物资进出口跨境流动。
二、加快恢复国内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的正常化。除湖北之外,包括北京、上海等所有城市在内,力争在3月底,取消一切防控措施,完全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这包括但不限于所有类型的学校都应该在4月份实现开学,国内的所有人员开始不受限制的旅行,各种物资完全自由流动。在湖北,除武汉之外的地区应该在4月底完全正常化,而武汉也应该早日恢复完全正常的经济社会生活。
三、支持医疗物资的生产企业,加大医疗防护物资的产能,向世界各国尽可能多地提供医疗物资,协助其抗击疫情。放开民间渠道,援助疫情严重的国家。在必要时,派出援助医疗队。特别注意重点帮助滞留在疫情严重的外国的我国公民。
四、协调推动世界卫生组织不迟于2020年冬季之前,形成一个国际统一、协调一致的疫情抗击政策框架,并且基于这一政策框架提前做出相应的应急预案。
以下简要说明相应的理由
第一,最近两周来,新冠疫情防控的形势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在全国人民,特别是英雄的医护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之下,疫情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完全的控制。即使在湖北,在武汉,局势也已经完全逆转。这是我们抗击疫情的阶段性重大成果。但在国外,特别是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疫情却出现了爆发性蔓延的态势。意大利确诊病例已经超过两万。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美国等国的确诊病例都在急速增加。估计未来两个月,局势会愈发严重。而这些都是与我国存在密切人员往来的国家,这些国家中也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华侨群体。可以说,“外防输入”已经成为当下我们抗击疫情的中心工作。
但问题在于,基于最近几天来美国、德国和英国等各主要国家政府首脑的表态,在关于疫情防控的问题上,出现了重大的政策分歧。以德国、英国为代表的国家,主张采取缓疫政策,放弃采取激烈的防控措施,认为对病毒采取“彻底剿灭”的策略不可能也不现实。这样的选择,当然是基于其国家的具体情况作出的判断。但这样的战略,使得中国现在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虽然我们国内局势已经完全得到控制,但这几天输入性病例明显增加,使得本来稍许松弛的神经再度绷紧。各个渠道的报道显示,现在国家正在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海关入境的疫情防控。但是这种封堵的策略存在明显问题。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样做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这的确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这会严重影响国内民众“安全感的重建”,影响各级政府对防疫措施真正做“减法”。据我所知的一个典型例子,河南本来已经多日无新增加确诊病例,河南也在逐渐放开人员流动。但一个不负责任的输入性病例(去意大利看球赛未果,然后回国)的出现,就使得河南各种防控措施又延长了。这影响了多少万人的生活!问题是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多,防不胜防。这何时是个尽头?如果接下来的几个月总是这样下去,国内民众就始终缓不过劲来,社会生活始终无法实现真正的正常化。而我们的民众太需要正常化,太需要真正的全面复工复产,真正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了!
现在有的领导,带头去餐馆吃饭,以传递安全的信号。这种用意与出发点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如果要求任何人出入小区都要测体温,办公楼工位不能满负荷使用,各种场合要戴口罩,饭店一桌只能坐一个人……民众会有真正的安全感吗?他们会去消费,会去旅行吗?怎么可能!这是常识,想想就知道了!
既然我们已经花了惨痛的代价,获得了目前这样的管控效果,现在唯一现实的,唯一可以给民众传达安全信号的就是:与外国疫区的彻底隔离,以及国内彻底的病例的归零。除了这么做,没有其他办法可以真正重建民众的信心,恢复社会生活的正常化。
从另外的角度看,现在国际上关于抗疫,存在不同策略的较量。这就是一场话语权的竞争!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得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地方成为全球疫情风暴中真正的“绿区”,而且中国真的取得了成功,压制住了疫情,完全恢复了社会生产与生活,民众安居乐业,经济方面完全恢复了高水平的生产能力,还能够为其他疫情严重国家提供大量急需的医疗物资。这样我们就会获得更多的话语上的影响力,使得更多的国家认可我们采取激烈的防疫做法是有意义的,也愿意参与到“围剿病毒”的模式上来,从而放弃所谓的“缓疫”模式。这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一旦采纳围剿模式的国家多了,采取缓疫模式的国家会被迫跟进,否则将被孤立。但条件是:我们必须尽快恢复正常。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才有资格向国际社会展示我们的“长痛不如短痛”的管控模式的“可见”“可得”的效果。
如果我们自己还是如同目前这样,瞻前顾后、拖泥带水,自己吓唬自己,不出一两个月,防线很可能会崩溃。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展示我们先前这样惨烈地控制疫情,究竟有什么积极的意义。那样才是最可悲的结局!我们先前的牺牲就相当于白费了。
从国内来看,各地采取非常激烈的防控措施已经两个多月,民众的忍耐也已经到了极限。经济上的代价已经是不可承受之重。在这样的情况下,果断封锁国境口岸,让我们成为真正的绿区,各种生产马力全开,转劣势为优势,把失去的损失夺回来,牢牢巩固中国世界工厂的地位,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有人会说,封锁国境,在全球化的时代是根本不现实的。这当然有道理,但是也要看具体情况。中国目前的特殊处境,决定了我们采取封锁措施是利远大于弊的。因为中国的产业链自身就比较完整,产品以外销为主,封锁带来的影响不会特别大。而且从全球战略上讲,这时候中国成为世界疫情大爆发中的唯一的巨大的“绿区”,恢复强劲的世界工厂的角色,对于其他国家抗击疫情也是有利的。
其他国家是否会指责中国不负责任?太自私?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接下来怎么做。考虑到这是一场全人类面临的严峻考验,中国应该加大(注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加大”)对世界各国的医疗援助力度,以此重建自己的负责任的大国的道义形象。这几天中国对意大利的援助,可以说彻底改变了意大利民众对中国的印象。我们能够恢复正常,大量生产和销售抗疫物资援助给其他疫情严重的国家,别人不会指责你封锁国境,反而会认为你做出了负责任的决策!
大量的海外华侨怎么办?他们难道不能回国吗?这是一个问题。但严格来说,疫情发展到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已经回国了,仍然留在国外的肯定会有,我们应该利用各种方法,支持他们在疫情严重的地区居家隔离。一般来说他们的年龄不大,抵抗力比较强,面临的危险不算高。在这种情况下,要求他们做出适度的牺牲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就需要国家出面协调,打通物流体系,使得中国民众的、中国家庭的物资,能够顺利到达国外的亲朋好友手上,这样他们就不会慌张。问题肯定会有,但是危机时刻,难有两全之策。我们有时候不得不进行取舍。这就是现实。
我个人认为,如果能够采取这样的政策,哪怕再坚持两个月、三个月,等国内民众的安全感真正建立起来了,社会秩序完全恢复了,在确保万无一失的基础上,适度重新开放边境也是可行的。
但是现在,再次强调一遍:我们需要通过毅然决然的措施,迅速重建民众的安全感。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理解不了这一点,纠缠于其他一些事情,就是没有看到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