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部战区陆军第71集团军公号“亮剑东南”今天推送的“重温红色薪火,赓续奋斗基因”栏目中,讲述了某合成旅“攻坚劲旅”炮兵营自行火箭炮连的历史传承。
▲该连组建时使用的日制94式75mm山炮(及国内仿制品)与现在装备的PHZ89式122mm多管火箭炮
这个连队的前身是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独立山炮连,在1955年1月的一江山岛战役中(当时番号为第20军59师炮兵339团3连),该连担负上级赋予的火力打击任务,提前秘密进驻一江山岛北侧的头门岛做好战斗准备。战斗打响后,在两个小时的猛烈炮击中,3连发挥出了装备极限性能,成功摧毁敌防御体系和通讯设备,为战斗胜利立下大功。1955年3月,该连被华东军区授予“一江山岛英雄炮连”称号。
▲从头门岛南侧阵地到一江山岛北侧的距离,已经达到了日制94式75mm山炮的最大射程8300米;使用这型当时已使用多年,磨损严重的老旧火炮,在最大射程上仍能打出这种精度,体现的正是“一江山岛英雄炮连”出色的技战术水准
就在光荣授称40年后,连队于1995年换装了使用至今的PHZ89式122mm多管火箭炮。作为当时坦克师师属炮兵团的新装备,采用履带底盘的PHZ89非常适合伴随坦克部队行动,又与炮团里的PLZ83式152mm自行加榴炮底盘大差不差,看上去简直是“天作之合”;不过说到PHZ89的缘起,却又是一个“出口转内销”的故事。
▲“一江山岛英雄炮连”早期使用PHZ89的照片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参照苏制BM-21“冰雹”多管火箭炮系统研制的PHL81式40管122mm轮式多管火箭炮设计定型,并在对越轮战中投入小规模试用,国内初步掌握了当时风靡世界的“冰雹”的技术;加之履带式中型通用底盘的研制成功,国内科研单位萌生了自筹资金研制一款履带式122mm自行火箭炮的想法。
▲如今类似“冰雹”的轮式中口径火箭炮仍旧畅销世界(图为出口秘鲁的国产90B型),回头想想,当年对履带式122mm自行火箭炮的外贸市场预计未免有些乐观
1986年5月,当总参和国防科工委在北京召开国庆40周年阅兵受阅装备研制工作会议时,总参炮兵对这款当时处于外贸样车测试阶段的自行火箭炮产生了兴趣,遂将其“纳入麾下”,由此其研制进度明显加快。相比外贸样车,自用型初样车在进一步实现了车内自动控制操瞄、车内控制自动输弹机补弹的同时,对原底盘的可靠性也做了多项改进,这种改进型底盘后来也用在PTZ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上。
▲虽然和其他两个“89式”——122榴和122火一并出现在了1999年大阅兵中,但用途相对单一的120mm自行反坦克炮还是更早退出了历史舞台
”
作为当年的先进装备,PHZ89从数字化火控系统,到与炮兵新一代数字化射击指挥系统无缝衔接的营/连级全自动射击功能,以及在3分钟内即可完成40发备用弹装填的自动输弹机,在种种关乎现代自行火炮战斗力的指标上,相比PHL81都全面领先。只是其当时使用的仍是和PHL81式多管火箭炮相同的基本型火箭弹,也就是军迷们常说的“只能打20千米的122火”。
▲虽然依靠基层部队的这类“小发明”,PHL81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作战性能有所提升,但其系统效能终究是不如PHZ89的——即使使用同型弹药
前面说了PHL81和“冰雹”的关系,那么第一代国产122mm火箭弹,自然也是仿制后者的9M22/M-21OF型杀伤爆破火箭弹的产物。该弹使用的双铅-2型固体推进剂,属于掺入氧化铅作为燃烧催化剂、提升燃烧室低压下燃速的双基推进剂,其配方与M-21OF的基本类似:
▲上图弹体包装上可见“双铅-2”字样,配方中二硝基甲苯用于增加硝化棉与硝化甘油的结合力,降低老化速度;加入少量凡士林是为了减小加工中的内摩擦,便于加工;碳酸钙则作为燃速稳定剂,配合II号中定剂(二甲基二苯脲)维持推进剂整体的稳定燃烧
尽管这是一型技术上如今看来无甚出奇,现在经常用于各类教学测试的老式推进剂,但即使是这种基本型号,从设计定型小批装备部队,到真正性能稳定下来,完成生产定型,也用了七八年时间。所以在1990年2月PHZ89正式设计定型时,实际上是没有别的弹药可挑选的。
▲在夜间射击中,经常能看到使用老弹的PHL81/PHZ89火箭炮在齐射中“崩火星”的场景,新一代122火就很少见了
虽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国内先后出现了从PHZ90式到外贸导向的90A/B式122mm火箭炮,其中频繁宣传的30千米射程乃至40千米射程级别的火箭弹,让那个时候一说到火炮只认口径和射程的我们听了就激动;但即使是30千米级基本型增程火箭弹,包括“一江山岛英雄炮连”在内的大部分我军122mm火箭炮用户,最早也是到了世纪之交,才算是在靶场上“吃过见过”。
▲90A配套弹药的性能宣传,来自《兵器知识》1998年第8期
要论增程本身并不难,从上图可见,随着高能改性双基推进剂技术的应用,取代落后的双铅-2,二代122火箭弹甚至可以在缩短弹长、减轻弹重的同时获得更大的射程;但对于讲究一个纵/横向最大射程密集度(一般用射程的1/XX或1/XXX表示)的火箭炮来说,别说密集度下降了,即使密集度保持不变,也意味着增程后的火箭炮在最大射程处实际密集度的下降,火箭炮的打击效能就难以提升。
▲像“一江山岛英雄炮连”这样,战史荣耀与实战中的“神炮”表现密不可分的炮兵老资格英模部队,自然会对这一点难以接受
而当30千米级基本型增程火箭弹技术发展成熟时,也就有了与后来出现在516“九江”舰上的5座50管舰载火箭炮配套的弹种家族——依靠舰上比PHZ89性能更先进的火控系统,这型舰载火箭炮在射击精度上还明显超过了后者。下图是在2002年改装工程启动前相关单位的论证内容:
▲而今这套舰载火箭炮系统已经随着516舰解甲归田,但它和配套弹种的研发与试射经验并不会白费
基于在516舰上初试啼声的模块化成果,以及在新一代火箭炮火控系统、战场情报建设等方面积累的经验,作为我军合成旅炮兵营的主力装备之一,两型11式多管火箭炮——履带式的PHZ11和轮式的PHL11的批量装备,以及其20发模块化储运发射箱朝着其他平台的“下放”,意味着新一代国产122mm火箭弹的故事还将继续下去。
▲2018年珠海航展上,搭载于“猛士”底盘的PHL11型122mm火箭弹储运发射箱。由下图可见,该箱搭载的是DHM11型子母火箭弹,使用DQJ-01型丁羟推进剂(以HTPB为粘合剂的高能复合推进剂),是我军目前列装的122mm火箭弹中射程最远的一类
当然,自用新装备的具体性能必然保密,但参考2017年的国产外贸武器产品目录,我们仍能对新一代122mm火箭炮的威力管窥一二。在这份目录中主打的WS-15和WS-22型122mm火箭炮,两者射程都在20-45千米之间,均有自动输弹机,后者还通过在弹体段安装了燃气喷口,以横向姿态修正方式,将打击精度提高到圆概率误差不大于30米。
▲WS-22的系统组成和性能诸元,这个精度描述方式已经跟导弹差不多了
虽然我军两型11式火箭炮没有自动输弹机和吊装车的设计,在坊间一直存在着争议,但就其火控系统和火箭弹本身的性能来说,已经足以让人放心,对得起“神炮”之名。只是不知道,新一代122mm自行火箭炮和新一代122mm自行榴弹炮(除PLZ07系列之外)大都没有参加过阅兵式的遗憾,还将持续多久。
▲其实笔者对PHZ11最大的“不满”是,其“颜值”反而不如其前辈PHZ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