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部队列装的火箭炮型号比较多,像82式130,11式轮式122自行火箭炮,远火300等,各炮班配备的人数从3人至8人不等。总体来说,信息化程度越高的装备,需要的人数就越少,装备越简化的的平台需要的人力也越少。每个炮班规定的人数都是根据“最优最快最佳组合”的原则而来。
一是炮班人员要“各负其责”。炮长负责全班协调动作,主要实施口令信号的接收、下达,火箭弹的发射以及任务完成情况的报告。炮长一般由士官担任。其余分别是一炮手(瞄准手)、二炮手(引信手)、三炮手(装填手)、四炮手(装填手)、五炮手(驾驶员)等。现在新型火箭炮基本配有装填车,那手炮职责也相应增加或改变。
二是炮班人员要“战时互补”。在平时训练中,都会故设“遭炮火袭击”“敌空侦察”“敌特袭扰”等突发事件背景,引导炮班人员实施“战时互补”。具体说,瞄准手牺牲后,炮长或另一个炮手能自动接替,炮长牺牲后,瞄准手自动接替,炮手之间更要专业互学互通。特殊情况下,必须实现一人身兼数职。原来部队配备的85加农炮,甚至实现一人操控,其火炮大架重量较轻,对于一个有相当体力的战士来说,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现在要求普学驾驶技术,就是源于战时需要。因为很多部队为了安全,不允许非驾驶专业人员学驾驶,这导致驾驶员出问题,整车瘫痪。不学不行,这是实战需要。
三是炮班人员要“密切配合”。这非常重要,就拿130火箭炮来说,有的炮班收用炮只需要十几秒,配合不好的炮班要一分钟。部队进入专业训练后,这方面训练的比较多,6、7个人就像一架机械,在快速运动中按部就班完成每一个步骤,谁先谁后、中间不能阻滞;做到什么程度,必须合乎标准。有时部队进行收用炮比赛,场面相当壮观,气势如虹。
所有的炮兵动作都是为了最后发射。其技术核心在于瞄准手操作和炮长检查。炮长和瞄准手掌握着火箭炮射击方向、射击诸元以及检查规正的权力,也是承担发射任务的第一、第二责任人,因此,慎之又慎。
其一般指挥顺序可概括如下:
炮长接受阵地指挥员射击命令(包括诸元、修正、目标等),炮长在《口令记录》纸上边记录边复诵(作用是备查,特殊情况下以此追究责任)。
炮长经过一定计算,将射击装定数值传达给瞄准手。
瞄准手把数值装定在瞄准镜上并操作定向管指向正确方向。
炮长命令引信手改装引信、装填手装弹。
最后所有人员隐蔽,炮长进驾驶室按指示的发数发射。
相比线膛炮发射,实战演习中对火箭炮发射更为谨慎,一般要经过检验射击,然后再决定是几发发射或者齐射,是排齐射还是连齐射,弹药消耗具备非常明显的规律。
原因有二:
一是装填速度较慢,在没有装填车的情况下,一发火箭弹甚至需要2至4人协力装填,装满整个定向管需要非常多的时间;即使有装填车也需要几分钟;
二是威力较大,覆盖面积比榴弹炮大几十倍。所谓“好刀用在刀刃上”,就是这个道理。要用在战斗的关键时节,用在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候;
三是附带损伤多。有的火箭弹不易控制,容易发生偏弹、流弹。因避免误伤误炸,所以在选择射击区域以及在执行射击过程中,非常注意区域以外人畜活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