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谁是“天下第一”的争夺。
昔日华山论剑,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风华绝代,并称“五绝”。一番激战后,“天下第一”被王重阳揽入怀中。
时光荏苒,20世纪30年代世界大战再次爆发。邪恶轴心高举魔杖,吓令天下,一时间坦克遍地走,飞机漫天飘。
手动步枪中的“五绝”:莫辛-纳甘、Kar.98K、李-恩菲尔德、春田M1903、三八大盖再次聚首。谁是“天下第一”?后世诸生争的面红耳赤,却也莫衷一是。
今天不表其他,单说这人狠话不多的”枪中大哥“:莫辛-纳甘。它生于1891年,至今已有100多岁。身经百战,打遍全球,一帮老对手早已退养,而它仍在战斗。
19世纪末,无烟火药与弹仓供弹风靡世界,火力强又环保。沙俄眼瞅着挺羡慕,寻思我也得弄一把。
于是在1891年,比利时纳甘兄弟的供弹系统与俄国莫辛上尉的枪身神奇融合,莫辛-纳甘诞生了。纳甘兄弟获得丰厚奖金,而莫辛晋升上校,双方皆大欢喜,开心的一天!
莫辛-纳甘全长1287mm,重4kg,弹容量5发,性能优异,与当时各国的新枪不相上下。还有龙骑兵、哥萨克等多种型号。
全家福
全新设计的7.62×54mmR步枪弹同样经典,1908年改钝圆头为铅芯尖头弹,一用就是100多年,至今仍是一些机枪与狙击步枪的标准弹药。
新枪新弹都有了,只是产能太差,士兵人手一枝莫辛-纳甘仍是梦想。1905年日俄开战,日军的三十年式步枪明显干不过莫辛-纳甘,但压制老旧的伯丹单发步枪不在话下。俄军吃了个火力不足的闷亏。
仗打输了,可沙俄政府并未吸取教训。几年后一战爆发,莫辛-纳甘仍然稀缺,只能委托美国生产155万支。但刚刚交付5万支,十月革命爆发,沙皇就没了。
还是苏联靠谱,1930年莫辛-纳甘升级瞄准装置变成M1891/30。苏联扩大生产,很快就将新枪发到每个士兵手中。
其实莫辛-纳甘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挺容易生产的。二战爆发后,乌拉尔山区的兵工厂里,连妇女和学徒工都能制造。到二战结束,1700万支莫辛-纳甘走向战场,被红军战士亲切的称为“莫甘同志”。
德军98K做工优良,威力也大,但600mm的短枪管与8mm子弹并不匹配,弹道象小便一样下垂,精度其实不咋的。当然在吃鸡游戏中另说。
而M1891/30型莫辛-纳甘的枪管有730mm长,赋予7.62mm子弹更高的速度,比98K更精准。后来,M1891/30型加装PE/PU瞄准镜,改造拉机柄后,更成为红军战士手中的狙击利器。 “狙神“西蒙·海赫、瓦西里、张桃芳,都用莫辛-纳甘立下过赫赫战功。
在抗日战场上,小日本的三八大盖射程远,精度也不错,但6.5mm子弹威力小,中远距离存速差。莫辛-纳甘的7.62mm子弹可比它狠多了,因其枪声清脆如水珠溅落,也被叫作“水连珠”。
二战后,随着自动步枪登上舞台,莫辛-纳甘逐渐退出,1948年停止生产。但很多型号仍在芬兰、匈牙利、波兰、越南等国家使用,活跃在20世纪的每一场战争中。中国在1953年仿制M1944卡宾枪,命名为53式步骑枪。
在民用市场上,莫辛-纳甘因精度高,子弹易获取,成为众多爱好者的首选。莫辛-纳甘还有很多有趣的变形,比如Obrez。
以前手枪稀缺,人们将莫辛-纳甘去头去尾称为Obrez。它便于携带隐藏,大衣下一揣啥也看不出来,受到大家一致欢迎。
但它射出的可是货真价实的步枪弹,威力比手枪大多了,三米之内绝对将人打出一个大窟窿。只不过枪管太短,枪口火焰变大,精度也无法保障。不过三米之内还要什么自行车,闭着眼都能打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