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俞敏洪建议读大学去大城市,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认为俞敏洪的建议字字珠玑,也有人认为这样的择校方式未免有些狭隘。
读大学去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首先要回到为什么读大学的问题。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在获取知识渠道更多、便利度更多的背景下,获取知识不再是上大学的唯一标准,还有其他重要标准,比如开阔眼界,提升格局。
如果说高考是改变一个人一生命运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么读大学选城市就是第二个转折点。大学是嫁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在一个中小城市,城市越小,桥梁越短,桥越低,站在桥上视野就越窄,看到的风景就越少。反之,新一线及一线城市,站在桥上视野就越开阔,看到的风景就越多。
或许有人说,中小城市有中小城市的好处,户籍门槛低、竞争压力小、买房子便宜、生活氛围较为轻松,离家近还能陪伴亲人。但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年轻,,年轻尝试失败了可以爬起来再来。并且大城市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可以给人更多的锻炼。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至少有三次逃离北上广的风潮,结局是大部分人又回到北上广。为什么?虽然大城市的生活压力大,但是人际关系反而更简单,只要你努力就会有一定回报。在北上广深以及新一线城市,专科生领导本科生、本科生领导研究生的比比皆是,并不是说学历高就能决定一切。这与大城市职业发展机遇更加广阔、规则更加公平、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有很大关系,所以早就有“宁选一线211,不选十八线985”的说法。
58同城近日发布的《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告》显示,对于毕业生而言,一线城市仍是就业地首选,主要考虑因素正是就业机会多、经济实力强等优势。同样,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不久前发布的《人才流动与迁徙报告2020》,2019年人才净流入排名前十的城市中,除四大一线城市外,无一例外是近年风头正劲的“明星城市”。
或许有人说,都去大城市,谁来振兴农村?这并不是令人担心的问题。在今天,真正在大城市打开了眼界、提升了格局的人,毕业后反而会根据自己的专业要求,首选农村。比如医生,在农村可以看更多的不同病情的患者,能得到十足的实战经验;再比如数字化人才,数字农业是农业的又一次革命,它以“信息+知识+智能装备”为特征,与以“土地+机械”为核心的传统农业已经有着根本性的不同。随着交通的发达,城市和农村的地域界限也已经越来越模糊。
所以说,俞敏洪的说法是有道理的。学生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城市和一所什么样的学校读书,很可能就选择了未来的生活。因而,笔者认为考生们报考时,不妨先选城市,在这一点上,家长们也应尊重孩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