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两党制的形成与发展
美国两党制,指的是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
美国民主党始建于1791年,当时称共和党。1794年改称民主共和党,又称反联邦党,后该党分裂。1828年,杰克逊重建民主党。民主党没有固定党员,党籍自由,党员总数以本党总统候选人投票结果计算。1840年,该党第3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定党的名称为民主党,并首次通过了党纲。而该党的党纲也就是该党总统候选人的政治纲领。对全党而言,民主党并没有一部完整的固定党纲。民主党的颜色是蓝色,标志为驴。因此,该党与以大象为标志的共和党的竞争就被戏称为“驴象之争”。
美国共和党,又称大老党,其标志是大象,颜色为红色。共和党成立于1854年,最初由民主党和辉格党中反对奴隶制的人士组成。1860年亚伯拉罕?林肯当选总统,在南北战争中战胜了南方邦联,废除了奴隶制。南北战争后,民主党处于分裂状态,共和党长期执政。1897年,共和党威廉?麦金莱任总统,对外大肆侵略扩张,使美国进入了帝国主义时期。此后,继任的西奥多?罗斯福、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沃伦?G?哈定、卡尔文?柯立芝和赫伯特?胡佛等,又在经济上持续采取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使美国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陷入长时期经济危机,国内矛盾重重。1933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竞选总统成功,共和党失去政权,成为在野党。
美国两党轮流执政格局的形成,其实就是美国急速发展和矛盾错综复杂的产物。1880年以后,美国两党政治大致经历了四个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84年到1932年,这期间共和党居优势,在12次总统选举中8次获胜,传统的保守主义占国内主导;1932年民主党罗斯福击败共和党胡佛,两党政治进入第二个周期。这个周期大约持续到上世纪60年代末。由罗斯福“新政”开始的社会改良运动,在进行社会福利、扩大公民权利等社会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1953年后,民主党又依靠艾森豪威尔的个人声望赢得了两届总统职位;1968年,共和党尼克松赢得选举,美国政治潮流又一次转变,两党政治进入第三个周期。这个周期内,尼克松采取“温和”手法改革保守主义,不仅引领整个西方世界,而且引领继任总统里根进一步开展保守主义“革命”,美国经济实现了大幅度跨越。后来老布什又受里根影响,美国经济、外交双丰收;1992年,民主党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极力推行所谓的“第三条道路”主张,国内自由主义抬头,两党政治进入第四个周期。这个周期目前还没有结束。不过,在已过去的20年里,前两位总统均连任,但这两位总统不仅党籍不同,而且性情不同,治国方略也大相径庭。克林顿执政8年,美国消灭了破纪录的财政赤字,实现了破纪录的财政盈余,综合国力剧增。而小布什总统的8年,美国蒙受9?11磨难,深陷“反恐”泥潭,国外多处派兵打仗,国内经济衰退并终引发全球经济危机。2009年1月16日,小布什在他的告别演讲中不得不发出很惭愧的哀伤:“愿上帝保佑白宫和我们的下一位总统。愿上帝保佑你和我们这个美好的国家”。然而,奥巴马执掌政权后并非如此。他任总统三年来,经济危机阴魂不散,反恐压力明显增加,国家债务居高不下。面对这种严峻的局势,真苦煞奥巴马总统耶!
两党制对美国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美国两党制自确立以来,可以断言,这种体制经过200多年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在推进美国的政治建设进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国家政治的维系要素
美国独立之初,开国元勋们认为政党是欧洲旧政治的产物,力求将政党
及政治派别排除在政府管理制度之外,希望通过分权、制约和平衡原则或者由选举团间接选举总统等各项宪法规定建设美国的政治制度。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始终都没能实现。到19世纪初,美国又被迫取消了“以财产多少认定选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资格”的规定,使越来越多的民众赢得了选举权利。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为更好地动员和组织广大选民参与国家选举,美国的政党便应运而生。到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政党因素已经牢牢植根于广大民众的政治生活,而且成为国家政治制度中的重要的维系要素。因此说,美国历届大选,政党的功劳极其显赫。1853年以来,美国通过大选共选出了30位总统(包括连任总统),其中,共和党18位,民主党12位。据有关统计测算,他们每一位当选总统得到的选民票平均都在参选人总数的95%以上。而这95%以上选民票的背后便是更多的基层选民。如果说,再把这两大政党执掌国会、州长和州议会的选举以及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的选举加在一起,若是没有政党这个重要的要素维系,美国政坛恐怕是一天都难以延续下去。
(二)选举制度的重要依托
美国政党在国家政治制度中具有重要的标签作用。而这个标签,尤其在国家大选中对选民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其一,影响选民的政治取向。一般来说,每次总统选举,选民往往都要根据总统候选人所属的政党来判断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政治主张,进而决择自己的政治取向。而这些选民在抉择出自己的政治取向之后,还必须要依托各政党的基层组织的引领进入选举程序。其二,影响竞选经费的运筹。两党全国委员会具有筹措巨额资金的能力,而且能够根据需要进行转移支付和联合调配,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施加筹码。其三,影响竞选的组织实施。在大选动员和组织工作上,政党设在全国各地的基层组织和机构,能够及时地为候选人的竞选班子提供重要帮助,诸如发动选民投票、提供后勤服务、发放竞选广告等。其四,影响选举氛围的造势。在大选期间,政党还可以依靠其在全国范围内的整体形象和满意度,提升本党候选人的个人形象和选民支持率。近些年来,美国的大选主体虽然已开始转向候选人自行组建的竞选班子及类似政治行动委员会的其他利益集团,但两党组织的作用仍不可低估。
(三)权力运作的通融渠道
通常说,美国的政党,不论民主党或共和党都不具备国家行政权利,他们只能定格是为政党竞选服务的派别组织。然而,美国的总统以及各级官员却都是从两大政党推举的候选人中竞选出来的,而当选总统和各级官员的背后又都是政党和派系的影子,所以说,美国两大政党对国家权力运作,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很起作用的通融渠道。比如说,在行政方面,政党不能任命政府官员,但政党能够对政党领袖施加压力,间接影响政府的人事安排和政策制定;比如说,在立法方面,国会和州、地方议会几乎也是两党议员组成,政党仍可以主导立法议程,议长选举、议会主席选举等重要事务;再比如说,在司法方面,美国虽标榜司法独立和政治中立,政党更不能干预司法。但最高法院及各级联邦法院法官必须由有政党党籍的总统来提名,同时还需要由两党把持的参议院来确认,就连法官的任命还要进行政治立场和党派背景的审查,这使司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政党的作用。同样,在美国各州及地方政府中,其主要官员基本上也都是由两大政党出身的候选人所占据,各州及地方政府的重要事务也都难以摆脱两大政党的干系。因此说,美国的政党某种意义上就是国家政权背后的“一棵大树”,不论是国家或是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国家和地方官员一旦摆脱了政党立场、倾向和政党提供的经营平台,其施政和决策的运作势必将受到极大地限制。
(四)民众政治的参与纽带
美国的政党建设是开放的,任何人都能自由组建党。而作为美国最大两支政治力量的民主党和共和党,在组织上虽然也可以自由进出,但他们的影响在美国社会中却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与召唤力,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选民认同。美国人悟性很高,每逢大选的时候,可以说有2/3的美国人都会自认是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即使是那些自称的无党派人士,通常也具有政党倾向,并表现出高度的政党忠诚。同时,美国各政党在地方建立由各级基层组织,他们的工作人员可以直接联系普通选民,向民众介绍本党的竞选主张或政府的有关情况,帮助民众与政府进行沟通,或解决问题或寻求救助,为广大民众参与政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联络和纽带作用。
(五)社会矛盾的调节容器
美国是一个多元社会,自发团体林立,尤其各大利益集团之间矛盾重叠,潜在争议和冲突严重。如此情况下,各政党为拉近与选民关系,经常出面调停争议,化解矛盾,减缓彼此紧张状态,深得广大民众和各方面选民拥戴。既是那些众多分散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也会在两大政党的旗帜下形成相对稳定的选民联合体,从而使众多选民在经济利益、伦理观念和对外政策等一系列重大议题上找到了契合点,以致也使各种不同的利益诉求和理念得以平衡。比如说,两党之间强调和平选举,而且明确两党的胜负只能通过选民平和的竞选方式来决定,相互之间不得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更不能使用军队、秘密警察、暴力小组、恐怖分子集团等强硬手段去夺取政权或者维持政权。就此问题,政党发挥的调节作用有三:首先是极大地推动选举权利普及。两党为争取更多选民,不断改革选举制度,逐渐把选举权利的触角扩大到妇女、黑人等弱势群体,使能够参与选举的社会公民都能具有选举权。其次是激发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热情。两党竞选期间,两党竞选团队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向公众提供大量的政治信息,使公众结识美国重要政治人物、知晓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了解美国选举的基本过程以及国家的重大政策,以引导选民按照政党意图来行使自己的投票权利。其三是有效监督选举的公正性。四年一次的两党论战,为民众监督两党的选举政治和评价政府政策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也有效地缓解了社会矛盾,保证了每次政党大选的成功以及国家和民族的团结统一。
美国两党制执政理念的差异
美国两党制经过长期的较量和磨合,特别是在经历国内南北战争以后,伴随着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已逐步摒弃泾渭分明的“势不两立”,开始寻求“既有对立又有协商”、“既有分歧又有让步”的合作执政之路,在“求同存异”中不断发展或进步。本质上,美国这两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其意识形态上没有本质的不同,在事关国家根本政治和经济制度上也没有实质性差异。他们奉行的路线和内外政策,其目的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保持美国传统的核心意识形态,捍卫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由于历史渊源和文化原因,两党的执政理念还是存在有明显的不同。
(一)治国方略有差异。制定国家的大政方略,两大政党各有各的纲领和主张。比如,在政府职能方面,共和党主张小政府、大社会,反对扩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事物方面增加预算开支,主张扩大国防预算开支,而且主张减税,将财政盈余还之于民;在社会福利方面,共和党担心过度宽容的福利制度,只会助长公民的依赖心理和不劳而获的惰性。而民主党却坚持应当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反对削减社会福利开支,要求政府采取更积极的行动推动社会福利事业和控制企业活动,主张将财政盈余用于教育和医疗的新项目上;在伦理道德方面,共和党相对传统和保守,恪守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新教所强调的人的“品质”,恪守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坚持传统的家庭观念、反同性恋、反堕胎、禁酒等等,比较多地反映中上层的价值取向。而民主党则相对“自由”,希望突破传统,支持同性恋者的“婚姻”权利和自由“堕胎”的自由权利,较多反映中下层的思想和利益等。
(二)宗教信仰有差异。美国人信仰宗教者居多,而宗教信仰也造成美国选民对政党的不同选择,进而政党也成为基于不同宗教信仰之上的泾渭分明的团体。共和党人信仰的基本是新教,而民主党人信仰的大都是天主教。从政治上分析,共和党新教派具有强烈的道德化宗教世界观,他们虔诚的宗教观念,恪守安息日,始终一贯的有着强烈反民主党倾向。同时强烈反对天主教,特别是爱尔兰天主教,他们都认同共和党人宣扬的共和主义。凡是本土的新教徒选民,无论其教派倾向或社会政治背景如何,都是坚定的共和党支持者。而南方黑人选民因新教影响,在政党倾向上也比较信任共和党,他们绝大多数的选票当然要投给代表黑奴的“伟大解放者”的共和党。与之相反的共和党人则强调行为端正,个人和社会的圣洁产生社会的责任,因而要求政府以强制性的法律来消除罪恶,建立起道德上团结一致的社会。因此,他们的选票自然会投给象征“正直”“人道”和“道德”的共和党。
美国新政治史学家希尔比曾断言,“美国的政党就是政治教会”。在希尔比眼中,美国两党的竞选政治,其实就是“人们在奋力追求着自己的事业”的抗争和搏斗。如果说,在19世纪,是美国人在宗教观和政党特征之间的和谐一致制造出一个选举世界的话,那么,20世纪以来,美国的政治竞选仍然携带着宗教对政党倾向影响的影子。1960年大选中,有80%的天主教徒投票支持信奉天主教的总统候选人约翰?肯尼迪就是例证。
(三)竞选理念有差异。以彼尔?克林顿为例。1992年,克林顿竞选总统以前一直是典型的自由派民主党人。而他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中,却称自己是与传统民主党人不同的“新民主党人”。他的竞选演讲词中,精心挑选深受广大共和党选民爱听的保守性话题,比如强调社会福利项目的受益者要加强“责任感”,大谈家庭稳定的重要性,许诺严厉打击犯罪、惩治官僚主义等。他还许诺政府要对“被遗忘的中产阶级”给以更多的关心和注意。当时美国国内约有4000万美国人根本没有医疗保险,他就特别许诺要进行全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从而深得民心。最终,克林顿以占压倒多数的选举人票和选民票战胜了老布什,登上了白宫的“掌门宝座”。
小布什则是共和党的典型例子。身为共和党保守派的小布什,在竞选总统时,他抛开拉拢白人选民、男性选民、企业界人士的共和党“南方传统”,转而采取争取黑人、低层、贫穷选民和同性恋团体的策略,把主攻对象深入到黑人、拉美裔美国人、游离选民及其他少数族群。他的竞选政纲也融汇了传统上民主党一直倡导的“平权”、同性恋权利、社会福利、人道堕胎等,大唱扩大社会福利的“悲天悯人的保守主义”之歌。对此,小布什却对自己进行了经典解释,这就是“共和党和民主党过去所追求的各自理念目前几乎可以殊途同归,因为‘既然柏林墙已倒,邪恶帝国已垮,如果我们仍采用1956年和1960年时的政纲,已有些困难”了 。
(四)外交政策有差异。在外交方面,特别自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强国霸主”以来,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这两大政党,虽然都在极力地把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制度”推向世界,并积极支持代表外国或地区内的“民主力量”,大力开展反恐运动,利用多种手段推翻、颠覆、或遏制“专制的”“独裁的”“流氓的”政府,以维护和推进世界的和平环境。但是,后冷战时期,这两大政党在两党内部和两党之间却形成有不同的派系,比如所谓的“国际派”和“孤立主义派”之分,“鹰派”和“鸽派”之争,或是“缓和派”和“强硬路线派”之战,正因为有这些同派别的存在,往往就会产生出不同外交战略或者不同的外交路线。
通过回顾美国政党的发展历史和对美国两党制的深入研究,从中可以清晰的感悟到,不论共和党或者民主党,当今美国这两大政党在党的建设方面仍然存在有共性的问题和缺陷。
(一)政党纲领目标漠糊,党员行为缺乏约束。美国两大政党,不论是共和党或是民主党,他们所制定的党纲完全是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纲领,对其普通党员缺乏应有的约束力,甚至对本党议员或者总统也只能说是临时性的行为规范。况且,在两大政党中,他们的党员身在组织,其内心世界却不能超脱阶级、阶层、社会群体、利益集团和个人利益的局限,更没有凝练出具备其政党所必须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纪律。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大政党的政策界限进一步模糊,政治主张和政治立场日益趋同,这就使两党制越来越受到人们质疑。
(二)政党组织观念淡化,党员队伍意志换散。美国两党内部组织中只有少数职业党员真正为本党服务。其他党员都是在选举时按选民票统计出来的“过渡党员”。美国的选举制度比较宽松,选民投票不受党派的身份限制。既是一个民主党的选民也可以投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票,同时在国会中期选举中还可以再投民主党的票。反之,共和党的党员也可如此。这种跨党投票的现象不仅在普通选民中时有发生,在总统或国会议员候选人中也屡见不鲜。如艾森豪威尔1952年参加总统竞选前一直是民主党人,但在选举中却以共和党人的身份出现并当选为总统。再如前共和党总统里根,早年曾是民主党人,他支持罗斯福和杜鲁门,帮助民主党海伦?道格拉斯与尼克松竞选参议员席位,后又支持民主党的艾森豪威尔和共和党的尼克松竞选总统。
(三)政党职能引力不够,党员思想难以凝合。美国的两大政党在国家选举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提出本党总统候选人,通过大选的竞选纲领。大选结束,新任总统组建新政府内阁,两大政党也就完成了使命,其组织活动也就临时终结。这对于本来就不太集中统一的政党组织,完成大选任务后实际上就成了以总统为代表的所谓“总统党”和以议会为代表的“议会党”以及以“全国委员会”为代表的“部门党”了,基层党组织便成为形同虚设的“空架子”。若再到总统中期选举和下一届国家大选,两大政党的各级组织才又忙活起来。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美国的政党只能算是为选举而建立的“临时的傀儡组织”而已。
(四)政党外部环境不优,党的建设缺乏活力。美国的两党制是复杂的种族、宗教、利益集团多元结构中主流价值理念相对一致的产物,而随着冷战时代的结束,美国的科技、社会、政治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简单化的两党制越来越无法反映多元化的美国政治现实,更不能满足选民更多政治要求的呼声。而随着大众传媒的发展和利益集团作用的上升,两党制的影响也已越来越小,因此它的日渐衰落也就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对美国两党制的综合评定和寄语
综合以上陈述和分析,笔者对美国两党轮流执政的政治体制作以下评定意见,并提出真诚的寄语。
美国总统制规定,在政党竞选中不论共和党或民主党只要赢得总统选举,新总统所在政党就为执政党。这也就是说,新总统既是国家统帅又是执政党领袖,便集国家和政党大权于一身,在国内的地位至高无上,完全代表着全体国民。其实不然,这种政治制度下选举出来的总统也好,国会议员也好,或者是政府以及各州的高官也罢,尤其是新总统,表象上看,这位新总统一定是他所在政党选民推选出来的最受信任最受崇拜的代表人。但一定不是另一政党选民和民众最受信任最受崇拜的代表人。所以说,新总统的思想和行动也就未必会完全的代表全国广大人民的利益,他的执政方略或执政政策虽然必须要从国家利益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出发,但往往自觉不自觉地还会倾向于自己的政党或选民以及拥戴他的民众。
(二)美国两党制滋生金钱政治带来民众信任危机
美国两大政党的竞选,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一次财力大比拼或金钱大较量。一方面,金钱是获得选举资格的前提。虽然美国宣称每一个人都有机会作为候选人参加竞选,但实质上却充斥着鲜明的金钱色彩,无论是总统还是议员的选举都要耗费巨额资金;而另一方面,金钱是获得选举胜利的保障。美国的任何选举都离不开竞选经费的支持,而且在党内选举的过程中,往往那些能够吸引更多资金的候选人更容易获得提名。“在整个竞选的战役中,参加竞选的候选人需要利用资金组建自己的竞选班子,还要购买电视、广播、报纸等信息资源并在各地进行巡回演讲向选民推销自己”。而这些活动最需要的仍是金钱。对此,美国有不成文的明规则,政党竞选可以搞募捐拉赞助派份子,背后还有大财团的资助。这些资金的来路是公开的。同时,美国还有拿不到桌面上的潜规则,政党竞选暗地里还收取有“黑钱”即政治献金。而这些资金的来源就很难公开透明。一些通过政治捐款,捐助者获得了参与政治活动的“入场券”,为自身谋取私利开辟了道路,而被捐助的候选人则通过执政后的政策倾斜来回报捐助人的支持,选举活动变成了候选人与捐助人之间的政治交易。所以说,美国大选既使是公正的大选,其当选总统也或多或少的夹杂有金钱选举、金钱与政治交易的嫌疑,这对广大的民众来说,最容易对新当选的总统以及国会和政府组织产生信任危机。
美国两党制不论哪一个政党执政,这个执政党就会很容易在背后操纵国家政权,为本党、为本党的利益集团谋取私利。在美国,总统的权利要受制于国会,而国会两院的组成人员几乎又都来自两大政党。因而说,美国国会的权利又要受制于两大政党。一般情况下,总统或政府正常行使宪法授予的行政权力的环境是良好和健康的,国会及国会组成机构是非常配合或支持的。而在一些关键时候或者关键问题上,既使是总统提出的决断议案是及时的科学的正确的,但到国会以后往往也会因两党的私利而无休止的辩论来辩论去,最终再弄出一个折中的方案来。如2008年秋,由美国华尔街雷曼兄弟引发的“金融风暴”使美国经济受到了历史罕见的重撞。当时小布什总统拿出了一个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就为这7000亿美元,美国国会吵架吵了几个月;再如今年上半年,美国出现了严重的债务问题,若不迅速制定出解决方案,国家必受重大损失。对此,奥巴马总统提出了一个“调高债务上限”的解决方案。也为这个方案,在国会又折腾了几个多月,直到离“调高债务上限”最后瞬间,两大政党议员们才算平息了吵闹。其中有一次吵闹,奥巴马总统被气的愤而离席。而且还说:“我已经受够了,即使我可能因此无法连任也不会让步”。
最后的寄语:美国的两党制,是美国人民经过几百年艰苦卓绝斗争的探索而选择的一种适宜美国国情的国家政治体制,同时也是经过几百年实施与实践深受美国广大人民认同和接受的一种成熟的国家政治体制。这既然是一种适宜美国国情又被人民接受的政治体制必然应该在美国进一步发扬光大。但是,通过本文对美国两党制的深入剖析和研究,可以明言,这种政治体制在当今世界也仍是不尽完美的,而且在美国的具体实践中也凸显出了不少的问题和缺陷。因此说,这种政治体制对美国也还是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同时对世界各国,在学习和借鉴的过程中也更是需要思考和审慎的。这就是笔者对此深入研究后的一点点小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