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英雄本色》中小马哥有一句经典的台词," 我倒霉了三年,就是要等一个机会,我要争一口气,不是要证明我比别人威风,只是想告诉人家,我失去的东西,我自己一定要拿回来!!!"
同样在竞争激烈的商场上,失败了并不算什么,能够把自己的失去的东西拿回来,才是真正的王者。尽管这比喻在寒武纪即将失去华为这只大腿上有点牵强、不伦不类,但是失去华为这只大腿,显然寒武纪失去了最大的护城河。
10 月 10 日,第三届 HUAWEI CONNECT 2018(华为全联接大会)如期而至,迅速成为各大科技媒体和科技新闻网站的头版头条。如外界预想的一样,华为在 AI 芯片上的发力依旧是疾如雷电,推出了面向数据中心的 AI 芯片昇腾 910 和主打终端低功耗的 AI 芯片昇腾 310。预料不及的是这刚好和一直为华为提供 AI 芯片的寒武纪在终端 AI 处理器 IP 和云端智能芯片完全吻合,致使导致外界舆论的声音直指华为有意抛弃昔日的合作伙伴,虽然该消息目前为止没有得到证实,但从华为方面尤其强调「全面采用自研架构」就已经坐实了消息的准确性。
身处豪门中的寒武纪
尽管 AI 的风口依旧在吹,成为目前乃至今后有市场价值和潜力的行业。但是随着 AI 环境的错综复杂、乱象重生,没有一个完整的行业规范和体系,对于 AI 的认识和性质更是懵懵懂懂,以为只要从事着和 AI 相关或者打着 AI 旗帜就被认为是 AI 公司,这也就直接导致投资者对 AI 创业公司越来越谨慎、越来越失去信心,更严重的是真正有潜力和能力的 AI 创业公司造成资金紧缺、发展举步维艰的窘境,AI 市场也迎来了首个泡沫期,从深鉴科技卖身芯片巨头赛灵思中就可以获悉。
与这些 AI 创业公司不同的是,寒武纪似乎生来就有身处豪门的幸运,成立于 2016 年的 " 寒武纪 " 团队成员多数来自被誉为 " 中国计算机事业摇篮 " 的中科院计算所,平均年龄只有 25 岁,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已在芯片设计开发和人工智能领域深耕多年。其创始人陈云霁,陈天石两兄弟更是在中计算所当研究员时,就已经横扫各大学术顶级会议。
在 2016 年末,寒武纪发布了世界首款商用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 1A 处理器(Cambricon-1A)。面向智能手机、安防监控、无人机、可穿戴设备以及智能驾驶等各类终端设备,并迅速成功入选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评选的十五项 " 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 " 奖,至此寒武纪的好运接连不断,吸引了国投、阿里、联想等众多投资人一亿美元的 A 轮融资,全球第一个 AI 芯片领域的独角兽初创公司正式走上台前。更幸运的是仅仅成立一年的寒武纪在完成 A 轮融资之后,迅速收货了来自华为的 1 亿元的订单,要知道对于 AI 创业公司来说,这种运气是非常少见的,就如笔者此前看到的一家小有名气的 AI 创业公司成立两年都没有实现盈利,直至近期才接到一笔订单。
失去最大的护城河
不得不承认,从很大的层面上寒武纪的高歌猛进得益于有华为给予的强大信用背书,有了华为这只大腿,不仅为寒武纪打响了品牌,同时让寒武纪快速的从国内众多的研发 AI 芯片的企业中脱颖而出,也正是依靠华为强大的背书,让寒武纪迅速成为 AI 芯片领域独角兽初创公司。如外界唱衰寒武纪一样,如果华为才用自研的 AI 芯片,放弃与寒武纪的合作,对寒武纪的打击和威胁是显而易见的,如传言的 " 华为采用寒武纪的 IP 对寒武纪的促进作用有多大,就会对寒武纪的副作用有多大 "。
虽然无法获得华为在寒武纪的营收比重中到底占有多大的位置,但是我们从搭载寒武纪 IP 的麒麟 970 芯片中可以窥之一二,更具业内透露,光是与华为合作的麒麟 970 芯片的出货量就已经超过 3000 万片,几乎是目前安防智能芯片市场的总量的两倍,如果华为一旦使用自研芯片,斩断与寒武纪的合作,将完全阶段了寒武纪通过 IP 进入终端市场的路,再加上褪去了华为的强大背书,将对寒武纪的损失也是惨重的。
相比于终端的孤立,在云端市场上寒武纪显得要得心应手很多,很早就已经有所布局,此前就已经获得杭州一家智慧城市项目公司超过千万元的云端芯片订单。此外,寒武纪的技术服务项目也已经深入到软件层面,尽管如此,寒武纪依旧是面临危机,作为全球最大的 AI 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在首个发现 GPU 适用于人工智能后,迅速加快步伐,入局自动驾驶,与特斯拉、沃尔沃等多久车企合作,并且众多的企业,借助着英伟达的 DGX-1,实现了与硬件、深度学习软件和开发工具的全面集成,英伟达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 AI 芯片制造商。所以寒武纪如何迎接英伟达的挑战是当下需要思考的。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