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回答马化腾

马化腾六年磨一问。

在 1024 程序员节到来前,阔别知乎六年的马化腾提了两个问题:

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

ID 为 ponyma 的这位用户上一次在知乎提问还是 2012 年 5 月,当时他问:整个人类处于互联网发展的哪个阶段?下一个十年,互联网升级的大致方向在哪里?

没有人小瞧马化腾的号召力,但这次知乎提问的热度之高还是令人惊讶——截止 24 日下午 5 点,已有 26338 名关注者,被浏览 1707513 次,获得了 956 个答案。

马化腾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体现出了腾讯面临的什么困境?这都不是本文想要探讨的,如果你对这些感兴趣,或许可以读读虎嗅站内文章《如何评价马化腾昨夜在知乎上提的这个灵魂拷问?》。

本文从目前的 900 多个答案中挑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精彩答案,想看看各位网友都是如何 " 回答马化腾 " 的。必须说明的是,各位知乎用户的答案都动辄 5000 字起步,篇幅较长,在此仅摘录部分内容。对完整答案感兴趣的朋友请移步原文。

想答题,先 " 拆题 "

有部分答主先来 " 拆题 " ——这也是知乎的惯例——想把马化腾的问题掰开来揉碎了看看他究竟问的是什么。

用户 " 琬如温玉 " 提出,Pony 明明问的是基础科学,前面一群答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是咋回事?

马化腾问基础科学,一群人在回答技术科学和应用科学。

诸位,回答问题之前,能不能先百度一下,什么叫基础科学基础科学只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逻辑学七门基础学科及其分支学科、边缘学科。

基础科学突破的难度比应用科学或者技术科学突破难得多的多。人类想要在 10 年突破基础科学,都有点太乐观了。基础科学突破是以百年以世纪为单位的,所以,针对马总的第一个问题:答案是没有。基础科学 10 年内的突破概率极低,所以更谈不上,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

基础科学悲观论

在 800 多个答案里,对基础科学表示悲观的不止一位。和上面那位一样,知乎网友 " 霍华德 " 表示,基础科学已经停滞太久了,想要再突破,十分困难。

我是基础科学悲观主义者,基本和大刘刘慈欣持一个态度:基础科学已经停滞太久。低垂的果实已经被采集殆尽,高悬的果实如受控核聚变不知道要多少代价才能采到,其成本甚至可能高于人类社会的承受能力。

1. 新材料、新能源材料、纳米材料未来十年内并不会改变世界。

对的,我说的就是你,石墨烯,二维材料,还有各种花式纳米材料。大概率未来十年,主要的半导体材料依然是硅及部分 III-V 族材料。那些吹捧纳米材料石墨烯二维材料替代硅工业的都不会得逞。摩尔定律已经终结,大概率半导体制程会停留在三纳米,可能往 3D 发展,但高昂的研发成本,估计苹果都承担不起,大概率无人消费得起,将陷入停滞。

那计算机的算力是否会增长停滞呢?答案是不会,因为后面有我看好的一些方向。

2. 异构计算大有可为

GPU 在深度学习领域大放异彩之后,大家突然意识到我们并不需要更小更多的晶体管就可以实现成百上千倍的算力提升,我可以通过改变芯片的架构来增强特定任务的算力,而不再只是依靠通用的 cpu 计算。所以近年来,各种异构计算 AI 芯片大放异彩,而未来这个趋势会愈演愈烈,更多的异构芯片可能会投入战场,来加速各式各样的计算机应用。

3. 量子计算并不遥远

未来十年特定任务上实现量子计算大概率成真(通用量子计算还有些遥远),如果你仔细观察近几年量子计算机的发展,量子比特数每年翻一番,像极了当年半导体芯片诞生时的摩尔定律,谷歌微软阿里腾讯等大公司纷纷加入战场,当商业公司入局,往往释放着一个信号,这东西真的可能快成了。量子计算机的发展,必然在某些方面,带来巨大的算力提升,如密码破解,广泛使用的 rsa 密码恐怕要更新换代喽,必然对互联网行业造成巨大冲击。此外,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可能造就更强大的 AI。量子计算与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结合,可能带来新的基础科学革命与突破,让我们拭目以待。

数据存储是基础

在目前的高赞答案中," 数据存储 " 是许多人关心的方向。目前的最高赞是 " 半佛仙人 " 在马化腾深夜提问不久后就甩出的答案——斯格明子霍尔效应与互联网数据存储。

" 斯格明子 " 是未来磁存储技术的基础。斯格明子的间距可仅为几纳米,与此同时,现代硬盘的磁畴最少为 100 纳米。

基于该效应的理论原理,下一代储存技术已经在研发之中,当前实验的效果,可以实现比上一代的 NAND 芯片性能更强,密度比 DRAM 内存高 40 倍,读取速度快 100 倍,写入速度快 1000 倍,耐久度高 1000 倍,200 平方毫米左右的单芯片即可实现 TB 级存储,还具备结构简单、易于制造等优点。

这里说的 NADN,就是已经被吹上天的刚刚量产的最新固态硬盘技术。

简而言之,该领域基础科学的突破,将让互联网数据垃圾海啸晚来起码 50 年,受该技术的影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互联网产业,才有了继续发展的硬件支持。

这就是基础科学发展的威力,基础科学的能力就是探索人类的认知边界。

基础科学在当今社会往往被应用科学所吊打,因为很多人都不理解基础科学的重要性。

如果没有电磁理论的麦克斯韦方程,我们就不会有收音机、电视机、手机、GPS。我们甚至不会有因特网和有线电视,因为电缆光纤的设计也要靠麦克斯韦方程。

如果没有量子理论的薛定谔方程,我们就不会有半导体工业,进而也不会有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手机、电视机、LED 照明,以及一切电子仪器设备。

如果没有凝聚态物理发现的巨磁阻效应,我们硬盘的容量将最多是 4GB,而不是现在看到的 TB 级别。

华为占尽 5G 先机的 polar,也是应用了土耳其科学家的基础科学突破。

腾讯为了能将自己的数据赋能全业务,也自建了基础科学实验室,各大高校挖人,每年投入的资金不设上限。

没有意识到基础研究重要性的企业,会失去未来,例如中兴。

欧美至今长达几十年的芯片垄断,就是因为其基础科学研究领先于我国,我国在应用层做的再好,一旦基础层被封锁,就失去了意义。

游乐场设计再多好玩的项目,一旦给你断了电,就不会再有人来。

我们输不起。

所以我们不得不,也必须大力投入基础科学基础科学的投入是需要几十年不间断,这里面需要政府,也需要社会资本,政府上百亿砸进芯片领域,马化腾本人几十亿赞助成立西湖大学,各个大学都在做青少年基金,大家已经看到了这个现实。

失去应用,失去很多;失去基础,失去一切。

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未来。

电池—— IT 行业的瓶颈?

电池成为了许多答主的吐槽重点。用户 " 苏莉安 " 认为,电池技术 " 卡整个 IT 行业的脖子太久了 ",成为互联网在硬件扩张上的累赘。但就算给电池十年的时间,也未必能突破现有的瓶颈。

用户 " 好大的风 " 也认为十年内电池很难有大的突破,但一些已成雏形的研究会进一步影响产业。

除了下图中的柔性电池以外,他还提到了新型电解质和电极材料带来的更大容量、更安全、更耐高温与低温的锂离子电池,以及分布式燃料电池堆的应用。

网络安全放第一

用户 "Sarah 佳辰 " 答得非常规整,给出了自己的 " 解题框架与初步答案 ",认为互联网产业最需要升级的是网络安全、提供真实体验与人机融合。

解题框架是反推式三段论——需求 ->应用科学 ->基础科学

需求。比起非互联网产业,在服务用户上,当前的互联网还有哪些根本性差距 ? (需求问题)

应用科学。这些根本性差距,主要通过什么应用学科突破,加以解决?(3~5 年预测)

基础科学。这些应用学科突破,10 年里,主要可能依赖于哪些基础学科的突破?(10 年预测)

根据这个思路,有三类根本差距需要互联网产业完成升级,也指向了相应的学科领域:

1. 信任与安全。

目前的互联网(线上)服务,无法解决服务参与方(如平台、用户、数据合作方)间的互信与数据隐私问题。大宗交易 /B2B 交易需要面谈、Google 和 Facebook 这种大厂也被用户数据泄露搞得狼狈不堪,这些例子都指向一个结论:由于技术瓶颈,互联网服务还无法覆盖线下的信任与安全场景。

解决之道,从应用技术看,需要线上信息验证服务的高效化与廉价化,需要多数据源计算的快捷、也需要隐私保护技术的升级。再回溯基础科学,考验的是算法(AI)、密码学(加密、解密),及信息所有权追溯的区块链技术。

2. 真实性感知。

目前的互联网服务,无法提供 " 完整真实 " 的体验。

换句话讲,互联网对真实世界的模拟是不完备的。输入端,勉强突破到 " 听 "(比如音频、电话)和 " 看 "(图文、视频),而其他感知(嗅觉、触觉、味觉)大面积残缺;输出端,只有敲击键盘与划屏点击,甚至都算不上真实世界体验。

这使得 " 真实世界体验 " 仍是线下行业 / 场景用以抵抗互联网游牧入侵的长城防线:想想旅游、远程治疗、运动健身。想想交友与相亲;想想去教堂或参加家族聚会。或者,如果不考虑法律限制,想想色情服务。这代表着人类生活的大量场景。

一旦感知模拟技术(眼耳鼻舌身,对应的更基础的研究分别有视频传输、3D 光学识别、传感输出等等)向真实的人类体验逼近,并实现成本平价化,那么被颠覆的场景,岂止以上寥寥几例。

3. 人机的融合。

目前的互联网服务,还无法让个体实现去终端使用。

首先,你需要多个终端配合(手机、iPad、PC、车载触摸或语音遥控器等等)才能实现进入互联网。丢手机是个灾难性事件,因为每次丢手机,都是互联网世界对你临时关闭。

其次,你需要低成本联网(运营商费用低、有 wifi 等)才能尽情使用。如果进到漫游价格奇贵的国外,或信号微弱的丛林,你又变回了原始人——甚至还不如原始人对周遭有掌控力。

如果离开了终端,离开了传输,我们的聪明(算力)、强大(机器控制)、高效组织(信息交互)都会被废掉武功;我们的健康与寿命也大受威胁。

根本解决之道是人机合一。之前以来外部终端才能实现的输入、输出、计算,都可以由我们身体上的终端 / 部位实现。人对机器不再是隔离与恐惧,而应该是追求部分融合。马斯克、达利欧都曾表达在有生之年开始人机合一的愿望,而最近(有一点宣传之嫌)的例子,是宣称 " 在身体植入芯片 "YY 的李学凌。

人机融合,需要生物科技的突破,需要 AI 与 NI 的结合。

当然,答案里还有打广告蹭热度——

最后附送点花絮内容:这样一个自带热度的提问,怎么可能没人来蹭呢?

答案中,有在第一句就写自己是来 " 蹭个热点 " 的,还有把自己去年翻译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六万字长文放上来给微信公众号引流的,更有直接在答案中 " 求投天使轮 " 的。

或许马化腾提问的本意并非想从各路知乎大 V 那里为腾讯寻一个出路,他也未必会把每个答案都细细读完。

但对于我等对技术知之甚少的吃瓜路人,咀嚼一下部分答案还是可以长长知识的嘛。

来源:虎嗅APP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回答马化腾  回答  回答词条  回答马化腾词条  
科技

 Facebook推出新的复仇色情...

Facebook正在推出一种新的复仇色情检测工具,利用AI来追踪未经同意分享的亲密照片。该公司声称,机器学习可以帮助它在用户举报之前检测近乎裸体的图像和视频。然...(展开)

科技

 质量是太阳的45亿倍,最大天体死...

审核:小文在宇宙中,我们最为熟悉的三个天体分别是行星、卫星和恒星。拿太阳系举例子,地球是行星,月球是卫星,太阳则是恒星。在宇宙中,这三类天体都非常的普遍,在运行...(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