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大名鼎鼎的美国超市Costco来中国了,开店当天人山人海,引发了附近所有道路的严重拥堵,超市堪比春运现场也是没谁了。
相信所有人听到这里都会觉得,一家外国超市进中国有啥大惊小怪的,沃尔玛、家乐福、乐天等多少超市巨头都在中国铩羽而归,即使多一家又能改变当前的格局吗?我们不妨分析一下Costco到底能否在中国有一番作为呢?
一、Costco终于进中国了
根据每日经济新闻的消息,在天猫开店5年后,美国第二大零售商、全球第七大零售商Costco(开市客)宣布在中国大陆的首家门店落户上海闵行,8月27日开业。今年以来中国商超业风云变幻,选择在这个时机进驻,Costco步入了一个刀光剑影的修罗场。
1976 年,第一家采取会员制的仓储批发俱乐部 Price Club 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成立,7年后,另一合作伙伴 Costco 会员制仓储批发公司于美国华盛顿州的西雅图市成立。1993 年两家公司合并为 PriceCostco 公司,1998 年正式更名为开市客股份有限公司(Costco Wholesale)。目前Costco在全球 11 个地区经营逾 770 家卖场。
Costco的中国大陆市场首家门店位于上海闵行区,总购物面积1.4万平方米,停车场可容纳1200个停车位, Costco方面称,这是其全球最大的停车场。
Costco实行会员制模式,消费者需要预先支付会员费(正式价格299元)成为会员后才可进店购物。付费会员模式最开始由沃尔玛旗下的山姆会员店于1996年带入中国,同期进入的还有麦德龙、普尔斯马特等,但他们在后续发展中都经历了挫折,或取消付费会员制,或退出中国市场。目前只有山姆会员店仍在坚持付费会员制,会员费最低260元。
这让人不禁疑问了,对于中国来说,中国是一个零售高度发达的市场,在中国市场上,之前以会员模式进入中国的大型连锁超市企业,比如说麦德龙等最终都是铩羽而归。而近些年来,在中国电子商务的连环打击之下,各大国际国内连锁超市企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就举几个小例子:
1、据北京商报报道,2019年以来,沃尔玛在华关闭超过15家门店。
2,麦德龙屡屡被传出售在华业务。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参与竞购的分别是京东、腾讯支持的B2B食材服务商彩食鲜,腾讯支持的物美,以及阿里巴巴支持的苏宁易购。
3,上海高岛屋官方宣布,将于8月25日终止营业。虽然后面又宣布复业,但是问题的确严重。
这些店有些关店成为了习惯,有些干脆甩手转卖给了他人,更有甚者直接退出中国,所以在中国消费者已经被电商“养刁了、惯坏了”的情况下,Costco这个时候才进入中国还有戏吗?
二、Costco进中国还能有戏吗?
说实在,在我们仔细研究Costco的商业模式之后,觉得其商业模式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我们不妨一一分析:Costco的优势到底在哪里?
首先,线下版的拼多多,价格真的足够低。Costco采用的是仓储式超市的模式,这种模式下Costco想方设法把各种价格降到极致:
一是用超级仓库模式,在进入这家超市的时候你会怀疑自己到底是进入了一家超市还是进入了一个仓库,所有的商品都在堆栈式的仓库上,根本不存在一般超市常见的货架。
二是极低的土地成本,我们看到Costco所在的位置都是较为偏远的地段,基本上都是那种驱车非常方便,但是并没有太多地铁站的地区,这就让其成本非常低廉。
三是供应链的极度整合,一般情况下一个超市的SKU普遍在一万左右甚至更多,这就导致超市的成本相对更高,但是Costco的SKU只有3400-3500个,再加上他全部都是大包装的超大批发量,这让Costco拥有了更高的市场议价能力,从而能够用较低的价格提供给消费者。
正是上面的三种方法的叠加,让Costco的商品价格能够比传统的超市低30%-60%,相信经历过拼多多的朋友都知道,拼多多就是通过极低的价格快速抢占下沉市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Costco和拼多多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就连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也把拼多多比喻为线上的Costco。
其次,有品质品牌的低价,另一个版本的名创优品。如果说仅仅是价格低的话,可能也还不一定完全能够吸引中国消费者,毕竟在电商的教育之下,中国消费者都逐渐熟悉了拼多多和聚划算的商业模式,如果产品品质不好的话,可能真的难以让消费者买单。但是Costco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如果说Costco的商品和无印良品、名创优品有着极大的相似度,这就是有品质的低价,我们仔细看Costco一般选择的商品,这些商品其实都不简单。这就是主打国外名品,可以说在这个情况下,Costco正好契合了国内消费者海购的需求,如果Costco可以把这方面做到极致的话,那么将有可能吸引一大批对商品品质有追求的消费者,可以说这也是Costco真正的优势所在。
第三,无理由退货和退差价。中国国内超市服务态度不好,甚至把用户当作小偷防范的问题相信大家都已经是屡见不鲜了,但是Costco进入中国之后却宣布两个会员政策,一个是所有销售的商品可以不限天数无理由退款,另一个则是如果你在购买物品后的30天内发现价格下调了,凭消费记录可以直接享受Costco给你补差价。这两个以用户导向为核心的政策,其实可以说为其用户体验提供了基础,但是,鉴于Costco的会员制特殊方式,这从某种情况来说也降低了用户无理取闹的可能性,这也是其为什么敢于采用这样的政策的原因吧。
但是,Costco的劣势其实也同样非常大:
首先,在电商环伺的市场上还有空间吗?在中国这个市场上相比于全球所有的市场,最大的不同就是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新四大发明了,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拥有强大的线上线下横扫能力,传统超市在电商面前都被打的喘不过气来,Costco从本质上来说和山姆会员店,和麦德龙并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都没能在中国取得成功,Costco能不能真正做到外来的和尚好念经都是未知数?毕竟像名创优品那样的零售新物种实在是少之又少。
其次,其低价策略到底能有多少胜算?我们承认中国是一个高度价格敏感性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价格无疑是一张无往而不利的王牌,但是中国不同于美国,现阶段Costco可以用海淘式的模式站住脚跟,但实际上,中国电商企业早就把中国的供应商们底价打到了极薄的地步,留给Costco的时间和空间都非常有限,Costco的低价策略到底在中国还有多少空间,真的让人不敢乱说。
第三,先买会员再购物中国人能买单吗?Costco最大的特点就是会员制,财报显示,目前Costco全球会员共计9430万,其中包括5160万付费会员。2018财年会员费收入31.42亿美元,总利润是31.34亿美元,净利润几乎全部来自会员费。Costco北美会员留存率高达90%,但是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Costco的会员制其实是一个有巨大疑问的市场,毕竟中国人可不喜欢付费的会员,山姆会员店在中国这么多年也就几百万会员,Costco真能打开局面吗?
从目前来看,Costco来中国既有优势,也有不足,我们只能说对于这样的企业保持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Costco究竟有几成胜算真不是一个容易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