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许多人人生都要过的“独木桥”,企业大佬也不例外。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
1987年,19岁的李彦宏考取了山西阳泉市的高考状元。
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高中时参加全国青少年程序设计大赛的他,毫无疑问地喜爱计算机,但是第一志愿却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
因为他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
读北大,学会独立思考。
面临毕业,正是沉闷的1991年,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彦宏如期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
马云: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1982年的时候,18岁的马云迎来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不过马云并没因数学不好而退缩,反而在报考志愿表上赫然写着:北京大学。
那年的高考成绩出来以后,马云的数学成绩是——1分。
但是这时候路遥的《人生》的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
不过马云的数学成绩只有19分。马云又开始了一遍打工一边复习的日子。
就这样,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马云这次数学的考试成绩及格了——79分。
最终,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学院。
刘强东:京东创始人
刘强东的班主任是一个非常关心时事的老师,总是喜欢带着学生们思考一些社会问题。
那时候刘强东的成绩是全校第一,所以他非常欣赏刘强东,并对他也给予了厚望:也许你一个人改变不了这个社会,但是以你的能力,回家可以做我们宿迁县的县长,在你的权限范围内,对宿迁人民好点,为老百姓多做点实事。
于是刘强东便在那时有了一个梦想:从政,做县长。
在1992年7月高考成绩公布后,刘强东高考成绩全宿迁第一,副县长亲自送大红花进家。
而这时刘强东的成绩是完全可以上清华大学物理系的,但他早已经在填报志愿时,放弃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填写了人大社会学系。
毕业多年以后,值中国人民大学校庆80周年之际,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及京东集团,于6月2日宣布,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亿元人民币,设立中国人民大学京东基金。
这是该校建校以来的最高社会捐赠记录。
俞敏洪:新东方创始人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英语却只考了33分,别的几门也不理想。
197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是60分,结果再度落榜。
1980年的高考开始了,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
俞敏洪的英语老师大怒,迎面抽了俞敏洪一耳光,说今年就你一个人有希望考上北大,结果你自己给毁了。
他认为俞敏洪这么快就交卷,肯定没有考好。但是,俞敏洪确实只需要40分钟。
分数出来以后,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俞敏洪如愿被北大录取。
史玉柱:巨人集团创始人
1980年,史玉柱以怀远县高考状元,数学119分(120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
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
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的难。
”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张朝阳:搜狐创始人
张朝阳属于同龄人里较早有念书意识的一批人,很小就懂得,要出人头地,学习特重要。
他常看《中国青年报》,上面很多自学成材的故事深深吸引了他。他成绩一直非常好,经过5年苦读,从西安的一所厂矿子弟中学转到了西安中学,1981年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潘石屹:SOHO中国董事长
1979年高考前8天,潘石屹被一辆卡车撞断了肩胛骨。
知道自己没考好,他立即偷偷在另外一个县以“石屹”这个名字报考中专,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
1981年从培黎学校毕业后,潘石屹又以整个石油部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许家印:恒大集团创始人
许家印,1958年出生,河南周口太康县人。
幼年的许家印,家境贫寒,常常面临辍学的窘境。生活的艰辛没有使许家印放弃求学的信念,反而坚定了他“知识改变命运”的决心。
1977年,许家印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马上报名,但因为时间仓促,没有考上。
第二年,许家印复读再考,伴随地瓜和小麻油挨过了寒冬,1978年如愿考上武汉钢铁学院(现武汉科技大学),在人口达1000万的周口市,他的成绩位列前三。
李开复:Google全球副总裁
1978年年底到1979年年初,李开复已经是一个十一年级的美国高中生。
SAT成绩出来了,虽然数学考了满分800分,但是英文考得非常不理想,只有550分,这离哈佛的平均录取分数有很大的差距。
4月份在收到哈佛这些拒绝信的同时,哥伦比亚大学向其抛出了橄榄枝。又过了几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也给了offer。
李开复称后来的经历证明,哥伦比亚大学年轻、活泼、新锐、自由的学风一生受益,而正是哥伦比亚大学比较自由的转系制度,让他迅速找到了自己一生的钟爱——计算机。
正是所谓的越努力,越幸运,学历就像是一张车票,决定了你坐什么交通工具。
我们可以像李彦宏、刘强东那些成功人士一样,上可经营万人企业,高谈阔论;下可享田园生活,养鸟种花。
即便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