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说嘉峪关是明长城的最西端,但这里仅仅只是个边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多少人口,经济也不发达,其行政地位连一个县都算不上。
NO.136
时间魔法师/文
格局“四”变“五”
—
校/一条人文主义狗 画/捕风者 图/地缘谷
提起中国的西北,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荒无人烟的大漠。但在祁连山与北部山系之间,却有一段长约一千公里,宽数公里至两百公里的肥沃土地,它就是著名的河西走廊。那么中原王朝如何统治河西?河西又是如何从原来四郡变成五市的呢?
从匈奴故地到汉家四郡
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因为远离海洋,外加青藏高原阻挡了印度洋暖湿气流,周边地区都是干旱少雨的戈壁。但河西走廊背靠着祁连山,由祁连山冰川融水形成的黑河、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源源不断地给河西走廊输送水源,使得河西走廊成了西北戈壁上的一条绿洲走廊。
黑河(左)、疏勒河(中)和石羊河(右)孕育的绿洲
﹀
先秦时期,犬戎、北羌等西北游牧民族就在河西走廊放牧。后来月氏人来到这,并在此建立了强大的大月氏政权。
但月氏人在河西的强大并没维持多长时间,来自北方的匈奴人就杀到了河西。秦汉时期,匈奴人在杰出首领的冒顿的领导下,走向兴盛,甚至连强大的汉王朝也不得不向匈奴低头。在与汉朝交战的同时,冒顿自然不会忽视河西走廊这片沃土。经过冒顿和老上两代单于的努力,河西走廊成了匈奴人的牧场。而它原来的主人月氏人,则被迫向更西边的西域迁徙。
汉武帝时期,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反击匈奴的事情被提上了日程。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开始,随后汉朝杰出的将领霍去病和卫青多次击败匈奴,汉朝逐渐在对匈奴的作战中取得了领先地位。
霍去病
﹀
汉武帝元狩二年,汉武帝派霍去病率领精兵从陇西出发,进攻盘踞在河西走廊的匈奴浑邪王和休屠王。经过激烈的大战,霍去病歼敌四万余人,并俘虏了大批匈奴贵族。此战之后,匈奴势力基本退出河西走廊,汉朝的势力扩展到了河西。
汉匈战争
﹀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开发河西地区,汉朝在控制河西后,开始向河西地区移民屯垦,并设置郡县管理。汉朝最先是在原匈奴浑邪王故地设立了酒泉郡,之后又在河西的东部原匈奴休屠王的领地设立武威郡。
但河西地区太大,随着移民的涌入,河西的人口也在迅速增加,仅仅设置两个郡难以管理,于是汉朝将酒泉郡西部的几个县拆分出来,设置敦煌郡;武威郡西部的几个县则独立设置为张掖郡,至此河西四郡的架构基本形成。
汉代河西格局
﹀
河西四郡的兴衰
河西四郡的设置,意味着中原王朝掌握了中原与西域连接的通道,是丝绸之路得以畅通的重要保证。同时河西地区水草丰美,适合饲养军马,这对于缺乏优良马匹的中原王朝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汉王朝非常重视河西地区的经营。
山丹马场
﹀
在设置河西四郡后不久,为了防御匈奴的反扑,汉朝开始在河西走廊修建长城以及大量的关卡,并且派遣数十万的军队镇守河西四郡。
汉长城遗存
﹀
西晋末年,中原陷入内乱。河西地区因为远离中原,此时并没有被战乱波及。一部分中原人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前往河西。这些世家大族的到来,给落后的河西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大量的人口,促进了河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后来河西文化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远离中原虽然让河西暂时免遭中原内乱的波及,但也使得河西地区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原之外的割据势力。从张氏的前凉政权开始,河西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个以“凉”为国号的割据政权。除了前秦的短暂征服外,河西地区一直脱离中原王朝的管辖。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发兵进攻北凉,北凉王沮渠牧犍向北魏投降,至此河西地区才再次回到了中原王朝的怀抱。
隋朝统一全国后,河西地区就成了隋唐两朝与西域突厥政权作战的前线基地,无数的将士从河西地区奔赴西域,为隋唐两朝开疆扩土。
随着隋唐两朝国力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经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学习和经商。河西地区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大量外国人的涌入,使得河西成为多种文化的汇集地,极大地促进了河西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唐玄宗时期,唐朝的国力达到 顶峰,也是在这一时期,河西地区的经济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就在繁荣昌盛之时,河西却和极盛的大唐一样,开始走上了衰败。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虽然河西并不是安史之乱的主战场,但大唐为了平定叛乱,将原本镇守河西的大唐精锐悉数调往中原平叛。这使得河西地区防务空虚,早就对河西垂涎三尺的吐蕃趁机对河西发动进攻。唐德宗年间,河西地区全部被吐蕃攻陷。
吐蕃攻陷河西后,河西走廊从大唐连接西域的要道,变成了吐蕃进攻大唐的前线基地。至此大唐与西域往来的陆上丝绸之路断绝。没有了往来的商旅,河西地区的经济迅速凋零。为了更好地控制河西,吐蕃将敦煌地区的郡县制改为部落制,将河西四郡的所有人编入吐蕃的部落当中。落后部落制度使得河西地区的经济文化严重倒退,从此河西逐渐衰落。
公元9世纪后期,吐蕃由于内乱陷入崩溃,沙洲人张议潮趁机发动起义,将吐蕃统治者赶出了河西,并在河西建立了归义军政权,恢复原来唐朝的郡县制度。虽然河西又回到了汉人的手里,但无奈此时的大唐也朝不保夕,根本无暇顾及河西。
继唐以后的宋朝,由于积贫积弱,也无法给予河西的归义军政权太多的支持。最终归义军政权在西部的甘州回鹘和东部的党项人的联合进攻下走向灭亡,河西四郡成了党项人建立的西夏王朝的一部分。
元朝统一天下后,河西又回到了中央王朝的怀抱。但在蒙元攻占河西的过程中,由于战乱和屠杀,河西地区的人口锐减,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元朝统一中原后,由于与西域的察合台汗国有矛盾,河西地区又成了元朝往西域调兵的必经之路。
为了维持河西地区的稳定,元朝将河西走廊最西端敦煌的汉人悉数迁出,将敦煌改为军屯区,至此敦煌的汉文化传承中断。
敦煌莫高窟
﹀
1368年,朱元璋领导的汉人起义军将蒙古人赶回了大漠,建立了明朝。之后朱元璋派冯胜扫清了盘踞在河西的元朝残余势力。虽然汉人重新控制了河西,但明朝时期河西面临的防务压力远大于元朝。
明朝时期的河西北部和西部都是蒙古势力,南部则是藏族势力,这两股势力大部分时间对明朝的态度是敌视。为此明朝政府在元朝的基础上,在河西设置多个军政合一的卫所,将整个河西打造成一个巨大的军屯区。
为了配合河西军屯区的建设,明朝政府又将长城修到了河西走廊的北部,并且在长城的尽头建造了巨大的嘉峪关城楼。
为了加强嘉峪关的防御,明朝政府又将敦煌的部分人口迁往嘉峪关,这使得敦煌逐渐被边缘化,逐渐成为大明边境游牧民族牧场。
虽然河西是明朝的西大门,但由于明朝政府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严格限制民间的贸易往来,加上西域地区的气候恶化,来往河西的商人数量大幅减少。河西无法再重现汉唐时期的繁荣景象。
清朝中期以后,随着西北和西南战事的告终,河西地区防务压力减轻,清朝政府开始考虑开发河西。
开发河西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往河西地区移民。随着人口的回升,清朝开始改革河西的建制,废除明朝初年的卫所制度,在原先的酒泉、张掖和武威三地设置肃州、甘州和凉州三个省级直辖行政区。而处于最西边的敦煌,由于人口和经济原因,被降格为县,与玉门县以及青海新疆的部分土地合并为安西直隶州。民国政府建立后,安西直隶州被废,原属于安西直隶州的敦煌县和玉门县被并入安肃道,也就是后来的酒泉市。
清代河西格局
﹀
资源开发与河西五市的格局的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西方国家的封锁,我国得不到发展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在政府的号召下,无数的地质工作者走进河西,在此寻找发展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而河西五市格局的形成,正与新中国开发河西矿产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58年10月,祁连山地质队的汤中立在龙首山附近发现了一块孔雀石标本,根据化验,这块孔雀石含有丰富的镍元素。随后祁连山地质队进入龙首山,开展大规模的寻找镍矿的活动。经过半年的艰苦寻找,祁连山地质队终于发现了隐藏在龙首山深处的大型铜镍矿。
镍金属是制造许多高精尖设备的必备材料,在发现龙首山大型铜镍矿之前,我国一直都被认为是“贫镍国”。龙首山大型铜镍矿的发现,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龙首山镍矿发现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政府就成立了专门负责开矿的永昌镍矿,也就是后来的甘肃有色金属公司。1961年2月,甘肃有色金属公司和西北冶金建设公司合并为金川有色金属公司。为了配合金川有色金属公司的采矿工作,甘肃省将龙首山大型铜镍矿所在的金川地区设为金川镇。
随着采矿工作的进行,越来越多的人涌入金川镇,金川的经济也迅速发展。1981年,为了促进金川矿区的发展,国务院决定将金川镇、宁远堡公社、双湾公社以及永昌县合并组成金昌市。1982年,金昌市正式成立。
划出合并成金昌
﹀
现在的金昌市下辖一区一县,虽然面积不大,但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其2018年的GDP增速位居全甘肃第二。
金昌市貌
﹀
同金昌一样,嘉峪关市的设立,也是因为矿产资源的开发。虽说嘉峪关是明长城的最西端,但这里仅仅只是个边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多少人口,经济也不发达,其行政地位连一个县都算不上。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发展重工业,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铁矿。1955年西北地质局645地质队在祁连山桦树沟发现了富铁矿。因为蕴藏大量铁矿,桦树沟后来被改名为镜铁山。1958年酒泉钢铁公司成立,专门负责开发镜铁山地区的铁矿。
镜铁山
﹀
作为国家“一五”计划的重点项目,国家尤其重视酒泉钢铁公司的工作,为了配合酒泉钢铁公司开展生产工作,1959年甘肃省将酒泉钢铁公司厂区所在的地区单独划成一个行政区划单位。因为这里靠近嘉峪关古城,所以这个新的行政区划单位就被命名为嘉峪关区。
随着酒泉钢铁公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嘉峪关区,原有的嘉峪关区的行政区划已经不适应酒泉钢铁公司的发展。
于是国务院在1965年批准成立了嘉峪关市筹备委员会,归酒泉地区管辖。1971年,原本隶属于酒泉地区的嘉峪关市升格为甘肃省省辖市,正式从酒泉地区独立出来。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于原有的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原有的嘉峪关市的政府机构与酒泉钢铁公司脱离,成立嘉峪关市人民政府,至此嘉峪关市的建市工作完全结束。
划出设立嘉峪关
﹀
嘉峪关市貌
﹀
到了80年代中期,河西地区形成了嘉峪关、酒泉、金昌、张掖、武威五个地级市的格局,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河西五市。从汉朝的河西四郡变为今天的河西五市,我们可以看出经济和人口是影响一个地区行政级别重要因素。
现今河西格局
﹀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作为曾经丝绸之路的河西五市正在迎接一个快速发展的契机,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走廊也必将因此迎来新的繁荣。
参考资料
甘肃通史 . 隋唐五代卷 . 尹伟先、杨富学、魏明孔
河西四郡及其战略地位论要. 雍际春
武威地区志 . 武威市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
酒泉市志 . 孙占鳌、杨永生、陈学军
金昌市志 . 金昌市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
嘉峪关市志 . 嘉峪关市志编篡委员会
敦煌市志 . 敦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缘谷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