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老实人”在我眼中已经不是什么夸奖的话。
这些年,我听说的多数老实人的事情,都笼罩着一层灰色。比如最近一次,一个朋友在公司8年,自认兢兢业业,无意中得知,上个月另外一个同事拿的奖金居然比他多一倍。
关键是,这个同事吧,正是他“死对头”。
朋友和我们提过很多次,那人能力一般,但溜须拍马的功夫堪称一流,领导一看他就和颜悦色,很多核心的业务塞给他。
“呵呵,干活的比不上跪舔的,马屁精果然受欢迎!”朋友愤懑之情溢于言表。
可,真的是这样吗?
查理·芒格大爷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据我观察,很多厉害的“马屁精”确实是受欢迎,并且不是一时风光无限,而是长久地如鱼得水。
为什么?
01:
先说一点,许多人完全扭曲了“拍马屁”、“讨好”这类字眼的含义,总把它们与媚上欺下划等号。
这样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他们潜意识里,会把“老实”理解为一心扑在工作上、默不出声、用爱发电感动老板的光辉形象。
我认识一个能力挺强的开发,跳槽到新公司后,原来说好转正3个月能小幅提薪,半年过去了,老板只字未提。
这位小哥满肚子苦水,说和他同批入司的市场人员都加工资了,莫不是又要吃“空气大饼”了吧……一把鼻涕一把眼泪。
有人问,你问上司了吗?
小哥摇摇头:没有啊,几个同事最近可勤快了,主动找领导聊天,我没他们精明那么会搞关系。
大家无语凝噎。
不是别人太精明,是你太迟钝啊大兄弟!
这哪里叫“搞关系”?
你连找上司的勇气都没有、连合理的诉求都不好意思说、连心理疑惑都不愿去解开,就算实力OK,可能也只有2个结局:
1、做了9分,在别人眼中是3分;
2、做了9分,被人抢走功劳,你忍气吞声。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表达思想、领导他人及唤起他人热情的能力。
其他的不说,“表达思想”这四个字,请高亮置顶。
过度放大“讨好”的概念,掩饰自己的懦弱,这只会将真正的问题合理化。
02:
我是理工直女,工作初期非常厌恶办公室政治,也为此吃了不少亏。
可我不能白吃亏对吧?
痛定思痛,我后来留意观察了一些马屁精,发现几个套路。
只懂得阿谀奉承的“低级马屁精”,一般不用太多纠结,因为时间久了,他们往往自己会把自己筛掉。
而那些长期都备受认可的“高级马屁精”,其身上的确有一些值得我学习的特质。
1、懂得适应
前几天有读者问,周围有那种做事懒散的人,一到会议室精神抖擞,口若悬河,说得老板一个劲儿地点头。这种氛围的公司是不是没必要待下去了?
那位读者继续补充说:“开会本来就是形式主义。大家都有写周报,领导肯定都有看到,开会就像戏精的舞台一样!”
戏精同事谁都不喜欢,但关注点并不在他们身上。
你想啊,既然有会议制度,你又知道好好汇报能加印象分,何况你还是真材实料,你为什么不做呢?
这和你努力工作并不冲突嘛。
《万物简史》的作者布莱森说,只有一种方法能与物竞天择对抗,那就是:不断进化。
这话放在职场中虽夸张了些,但道理是一样的——
你若想在环境中有所发展,首先要适应环境规则。
我们从骨子里,是不太愿意改变自我的,总希望遇到一个适合的环境、一个适合自己的老板。
这其实是一种思维惰性。
王小波在《思维的乐趣》中,有两句有意思的话:
“世上本无移山之术,有的只是: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
很多人口中的坚持自我,不过是固步自封。这正是为什么在职场标榜“做自己”的人,多数都混得不怎么样的关键原因。
2、懂得快速反馈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快速,二是反馈。
很多人打心底厌恶领导临时安排的事,内心戏是:我都忙不过来了,你还丢任务给我?站着说话不腰疼啊!真特么烦!
或是领导交代的事贴上“分外事”的标签,推三阻四。
可你知道么,只要你做事手快一点点、反馈简明一点点,就很容易给人留下靠谱的印象。
方法并不难:
第一,告知预估时间。
第二,当天反馈进度。
第三,说明后续计划。
如果做完了,就把结果简明扼要地说清楚即可,不废话,别絮叨。
如果碰到需要协调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出来,同时给出自己的建议让领导拍板。
无形间,你的信赖值将快速Up Up~
3、懂得利益分享
我曾与一个项目经理打交道,老板面前,聊到他手上负责的一个项目。
那个项目由他主导,完成得很漂亮,老板开玩笑说“业绩奖大头都要被你分走啦。”
项目经理笑呵呵地表示:
“还好某某(他的部门经理)提供了很多资源。”
“A部门和B项目组,这次也加班加点很辛苦。”
“组里的小张,上次为了新上线的核心模块熬了几个通宵。”
我当时就惊到了。
这“讨好”的手段高级啊!
他轻描淡写的几句话,把上级、合作团队、下属全部点到了,后来还顺手帮那两个部门争取了一些资源。
而另外一个商务,有一次为了10万块的业绩KPI在老板办公室据理力争,一口咬定是因为自己的人脉才拿到的小合作,打算把业绩都揽到自个儿头上。
全然不顾两个参与同事也在场,气得他们指出事情几乎都是他们做的。
咳,再厉害又如何呢?
充其量就是个有些门路、但很难合作的员工而已呀。
有些人过于上进、抢功劳太狠,反而让人敬而远之。
而适当把成果分享给他人,等于拓宽了共同利益体,无论对获取有效社交价值还是核心信息,都大有裨益。
03:
回头看开篇,为什么那位老实的朋友会吐槽小人常得志,君子难混好?
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过分强调品性,过于忽视谋略。
有一种常见的想法是:
我只要努力工作、好好进步就可以了,大家会看到的。
可同个公司、同间办公室,A与B的差距并没有你想象那么大,也极少有人能真正做到完全不可替代。职场又不是偶像剧,能分分钟给你个签下1亿大单、扭转乾坤的狗血良机。
最真实的上升情形,莫过于品性良好、能力中上的员工,通过对细节长年累月的注重,逐渐成为大家愿意合作的人,再逐渐被认可。
所以,下次遇到那些你特别讨厌、但混得特别好的人,不妨多注意他们在人际社交上的细节及优点。
师夷长技以制夷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