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我真的想离职了,因为学不到东西
最近很多身边人和我说跳槽的事情。
最普遍的就是这句“我觉得我在现在的公司学不到东西。”
“我真的想离职了,越工作越难受。”
“为什么走,现在做的事儿不是挺火的么?”
“因为学不到东西。”
W是一名互联网产品经理,我的好朋友。她所在的公司,从外界看来,可谓如日中天。可是最近她非常的焦虑,无数次的想到了离职,换一家公司。
她说她的职场师傅能力不行。
在认真分析了一些实际例子以后,我从一名比较专业的产品从业者角度判断,嗯,确实能力不太行。
她说她的职场师傅不够坦诚,不愿意教她东西。
在仔细倾听了一些奇葩事情以后,我从一个正常人的角度判断,嗯,确实很自私,心胸有点小。
她很有潜质,工作也非常非常的努力。
“大叔,我在考虑换个公司。”
“为什么?不是才一年么?”
“因为学不到东西,怕耽误了青春。”
图图也是一名产品经理,我的学弟。他所在的公司,在垂直细分领域,是头一把交椅。他也想要离职,他的判断标准,也是“学不到东西”。
他说很多事情都是他在直接向上级的上级汇报,上级根本没做什么。其实,也不会做。
他说现在的工作内容很受局限,做来做去都是那么一小块儿,扩展不开。
他说感觉在线下3个小时跟我沟通学到的,比在公司一个礼拜都多。
我对这样的认可表示感谢,对他的浮躁表示担忧。
02、学会理解现实,降低预期,把眼光放长远些
有长远眼光的人,不会过于关注眼前的收入,而是更加看重这段经历给自己带来的增值。
然而,尽管判断标准是值得高度赞扬的,现实的世界却无限骨感。
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工作岗位,都处在“上级不教”“疲于执行”“成长缓慢”的梦魇之中。
所以我今天想要分享两件事:
1)理解这个世界,为什么环境不能让我们学到东西?
2)改变自己的命运,从现在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首先,没有任何一条法律,也没有任何一条道德准则说:“工作的上级有义务培养下属的能力”。
当现实不及预期的时候,就产生了落差。而既然上级没有义务去培养下属的能力,我们的预期,该设置在哪里呢?
其次,他成为我们的上级,不代表他具有比我们强的能力。
时势造英雄,有些人未必是最强的,但他遇到了机遇。这一点我们一定清楚,身边的例子,比比皆是,对么?
第三,一个人是否乐于分享,与一个人已经拥有了什么,并没有必然联系。
有人很穷,但乐于奉献,有人很富,但一毛不拔。因此,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个更有能力的人,就一定会乐于分享他的能力。
总结这些外因,归根结底,领导是怎样的人,他有没有能力,他是否乐于分享,我们无法决定。
可以说,这些都是在我们出现之前,就已经注定了的。
如果我们想改变他,说明我们有雄心壮志。但这种雄心壮志倒不如说是,我们要去山的另一面的时候,明明可以不费力气的轻松绕过,现在我们却想着“能不能让山挪一挪”。
03、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更简单有效
轻松绕过的方法,是看我们自己的内心。
在这件事情中,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要简单的多,有效的多。
自己有什么可改变的呢?刚刚不是已经明确,这是外部环境的问题么?
放轻松,别着急。我们是沉得住气的人,我们想办法解决问题。
W说,“感觉现在给我做的都是很杂的事儿,烦死了。”
我说,这些事儿你有很大一部分能做到完美吗?
她说,不能。
我说,那就说明你还可以从这些事中,学到很多东西。
尤其在工作生涯的早期,别看钱,别着急。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做每一件事,就像读书。
只要这件事需要的能力是未来也需要的,只要这件事中有明显的自己能力不能完全 hold 住的东西,这件事就值得用心做,用心学。
这就是第一点想说的:静下心看眼前的事情,你是否还能够学到应该学的东西?如果可以,那么先好好做事。
如果不可以,我们继续问自己:我们敢于拍着胸脯说,自己的能力高于上级吗?心有点虚,似乎并没有。
这说明我们的能力未必在上级之上。可能这样说都是客气了。十有八九,你上级的综合能力比你强,而且强很多。
那么在这个前提下,一件事我们觉得安排的有问题,或觉得学不到东西,我们的判断,会比上级更正确吗?心有点虚,似乎并没有。
这就是第二点想说的:有些值得学习的点,我们在自己现有的高度上,根本看不到。
尝试列出自己欠缺的能力,对比眼前的事情,问自己这件事能锻炼我的 ABCD 吗?
比如,需要练的心性,需要考验的大局观,需要具备的圆滑和情商……
04、离开前真正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但是,该学的东西真的有学完的时候,尤其在眼前的环境里。此时,对于前两点的答案,都已经是否定的答案了。
然后你茫然而急躁的找到我,指着鼻子问我说,真的学不到东西了!怎么办!
这时候作为过来人我做过两次这样的选择:一次离开了如日中天的微信事业群,一次离开了创业公司副总裁的岗位。
这时我会轻描淡写的对你说:赶紧走吧,换个地方,没什么可想的了。
走之前,我有个锦囊相赠,也就是我想说的第三点:
我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需要的是什么吗?下一步,该往哪儿走,该追求什么,有没有想清楚。
良禽择木而栖。不错,但每一次辞旧迎新,都是一次赌博下注。因为无论我们做多少的调研,总有很多东西是我们看不到的。它们藏在那些扣着的扑克牌下面,我们只能根据桌面上的明牌去押宝。
正因如此,想清楚才是最重要的。
回到“我学不到东西”的问题中来,总结来说:
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个世界,降低自己的预期,看到外部的环境并不是因我们个人意志为转移的。
然后,稳定自己的内心,让它发挥自己明明具备的能力,谦逊、好学、上进,去学到那些仍然可以学到的能力。
最后,在真正抵达了下一个车站的时候,看好其他列车的方向和车次,果断换乘。
05、选择新公司时,看清这 3 点
想跳槽的我们,能保证通过若干个小时面试了解的下一个公司、下一个岗位,就一定能让我们学到东西吗?而且,能让我们学两三年,都学不完吗?因为我们很清楚,频繁跳槽,真的是不太好。
接下来,我以我的经验,分享下如何判断,你准备加入的这家公司,是能够让你学到东西的。
1、看业务发展
取势、明道、优术——这是李嘉诚的长江商学院校训。
作为一个员工,公司的发展速度和方向,就是你随波逐流的趋势。公司是船,你是船员。
因此,当一个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的时候,尤其是公司业务所在行业也在快速发展的时候,这是一个好机遇。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要不断挑战自己能力的极限,去占有更多市场,满足更多需求,适应更多变化。
很自然的,公司由员工组成。那么这里的员工,也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学习更多的内容,就像我们常说的“赶鸭子上架”。
被时代所逼的成长,其速度一定远远高于,你自己制定计划而后执行的速度。
也因为是实战中练习,效果自然也很大程度优于自学。
我在大学毕业求职的时候,有宝洁、华为、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的offer,而最终选择了腾讯,判断标准就是“是不是高速发展的行业?”“是不是高速发展的公司?”“是不是能力要求高的岗位?”
因此,判断公司的业务发展,以及行业发展的速度,是第一要务。
2、看岗位
具体来说,就是在招聘中的这个岗位,所需要做的事情,对自己来说,是否有所匹配,同时也具有挑战?
有所匹配,能够提高我们拿到 offer 的概率,而具有挑战,才是能否学到东西的判断标准。
信息的了解渠道,一方面是招聘的岗位描述,另一方面是面试过程中,与面试官和人力资源经理的沟通询问。
从哪几个维度判断挑战呢?
1)宽度
这个岗位是不是要求我有更全面、更宏观的思考?是不是要站的更高?
2)深度
这个岗位是不是要求我能够对业务有非常透彻的理解?是不是要想的更深?
3)复杂度
这个岗位是不是一个多业务的耦合,需要擘肌分理的能力,需要时刻清晰,需要在复杂的时候,心细如发?
如果三个方面有1-2个,那么就已经很好了。如果3个维度都符合,同时我们拿下了 offer。那么可以说,嗯,运气不错。
因此,看岗位是否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挑战,是第二步。
3、看面试官
面试的时候,我们总是那个被动的角色。像菜市场里的西瓜,被人拿起来,拍两下,说,有点生,或者,有点儿熟大劲儿了,然后被放下,置之不理。当年我也是这样。
自从做了一个有良心的面试官以后,突然发现原来对于面试者来说,面试更是一个了解公司的最佳时机。
之前我跟朋友打比方。我们恋爱,相处3年,彼此了解,然后婚后生活60年,1比20。我们找工作,相处2小时,彼此了解,然后“婚后”生活6000小时(工作三年),1比3000。是不是感觉很草率?
可是我们无法改变现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面试的时候快速了解。这里想要说的,是对面试官的了解。
十有八九,面试你的人,就是你的直属上级,或者上级的上级。而我们能否学到东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带领和指挥我们的人,是否有水平。
因此,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我们也要观察,甚至要把握最后的提问。
看看眼前的这个人,他的言谈举止如何?他的思维方式如何?他考虑事情的角度和深度是否对我们有所启发?
我记得我面试高德的时候,我的老大问我,对他如何评价。我说,你挺像个商人的。
他问,这是夸我还是损我。
我说,当然是夸,我喜欢接地气的,而且我也需要练这种铜臭味儿,并不是什么坏事情。
别害怕,你也是一个智商跟他差不多的人。像恋爱一样,合适就在一起,不合适我们都再看看,所以并不需要跪舔。
所以,大胆的在内心里,评价你的面试官吧。
06、关于换工作的3个误区
三条建议说完了,最后想简单提醒三个误区。不走入误区,和选择对的方向,一样重要。
误区一:这是一个我不了解的行业,所以行业知识可以学到很多。
如果你不是真的想在这个行业扎根。抱歉,这些行业知识,可以说一文不值。尤其对你的机会成本来说,更是不该有思考的考虑。
这个世界上,客观存在的知识很多。但你的时间有限,弱水三千,你只能取一瓢饮。
误区二:工作不忙,我可以有很多时间学习自己的东西。
自制力差、规划能力差,都将成为你的绊脚石。即便很多人评价我执行力强,每天斗志满满。我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不想工作。
所以不要以为你有了时间就真的会去学习,也不要以为你学习的速度会很快。找一个逼着自己的环境,反而更靠谱一些。
误区三:这个工作学得少一些,但是赚得多啊。
尤其是工作前两三年的人,别着急,你现在是打基础的时候,基础打得好,未来的钱赚的既轻松,又盆满钵满。
但如果你在最应该学习的时候,选择用学习的机会换钱,未来的路或许就不那么明朗了。
教育投资,投资给一个更好的自己,可能永远是世界上最看不到价值,又是最有价值的事情了。
感觉自己学不到东西就离职,成为了很多人挂在口头的理由。看完今天的文章,希望你好好思考一下,现在的工作,真的学不到东西了吗?
作者|星彻。前微信高级产品经理,职场达人。职场是我们一场共同的修行,在朝九晚五的日子里,去寻找诗意和远方。
来源|微信公众号:星彻(ID:iam_suansuan)
【原文由《“学”不到东西,我们就只会选择离职吗?》、《如果这里学不到东西,我们该去哪里?》两篇文章综合整理而成,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作者,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