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准备进入高校的人刚刚经历了高考;而年轻的你们,即将离开学校。无论憧憬,还是无奈,准备再多的行囊都比不上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就听听过来人絮叨几句“老人言”,随便聊聊一位老HR工作中的小事。
世界变得那么快,有些东西却不会变
她是某大学某某学院的,有某某学院挂在后面就意味着当年高考她属于第三批,意味着找工作时,单位会以不一样的眼光去筛选她。
实习的时候,她是唯一一位本科第三批被接收作为实习生的,因为她说,自己可以解决住宿,然后什么岗位都不挑。
当实习过去一个月的时候,我们收到的反馈中,她却脱颖而出,因为勤奋。因为勤奋,她是最快掌握操作流程的;因为勤奋,她从不推却工作,虽是实习,干得一点不比正式员工少。
人是会快速成长的,起点并不重要。第一眼看去她显而易见就是个农村的孩子,实习第一天告诉她要穿正装——就是白衬衣,第二天她就穿上了,虽然品味真是不怎么样,周围的人小看她;但是实习接近尾声时,她OFFICE LADY范儿可足了,最终被当地一家银行录取。
那天,她特意来找我。而我赶着一个项目与上级沟通,没注意到她;然后我接到下属机构的求救电话,一通应付就到了12点半。
这时候她走近我,郑重地说,今天她要结束实习了,她很感谢我给她一个实习的机会;如果不是因为找到当地工作的机会,她很愿意留在公司。——为了这句话,她从上午10点半等到12点半,连午饭都没吃。
你以为这个世界变化很快,其实有些东西从未改变。比如勤奋、谦虚、踏实的人从来都受到欢迎。
“高大上”的选择
我曾遇到的一位求职者有着最标准的着装,最典范的语言,五官端正、气质高雅;她的履历也很棒,985学校热门专业毕业;在校期间,拿过奖学金,获得辩论赛之类的奖项。可是我知道,她将与我们无缘。
我们靠什么认识世界?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
现在的“孩子”:何止万卷书——包括教科书与影视剧;何止万里路——机场、酒店、与景点;阅人无数——有网络⋯⋯于是又那么点理想化是当然的。
作为HR,我很怕看到这样的“完美简历”——学校一流(985、211是起码的),履历一流(从小学开始一路都是光辉的奖项),对就业单位的要求也一流。
犹记得以前听一个女大学生毕业时放话——那家公司太土了,肯定不会去。她口中的“那家公司”是一家上市公司,在多个领域都有产业,且均排名全国前列,所谓“土”因为是家族企业。
几年后听说这个女生在她县级市的老家就业。
真有这么多“高大上”的生活让你选择,你以为是拍《欢乐颂》呢!
以前怕那些“完美简历”,是自惭公司的条件不够求职者标准;之后发现这些完美者其实大部分不适合企业,他们已经习惯了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生存,而企业则大多起起落落随行就市。
这样的“完美简历”如何适应市场的艰苦拼杀,反而被不那么完美的求职者碾压。
生活并没有提供那么多“高大上”的工作,很多人觉得在名企工作就如影视剧那么光鲜,实际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工作环境并不如你的想象,再顶级的公司,应届毕业进去,很多还是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甚至原始的表格、统计,并不都是完美的系统自动化完成的。
而名企的薪资待遇并不是从天而降的,你要“浴血拼杀”,才能胜过其他竞争者。
专业的重要性
除非在大学期间,你已经发现了专业的价值并找到职业通道;否则,毕业时别因为专业限制失去选择的机会。
专业是无法跨越的,很多工作机会都会限定专业——那是对应届生而言。应届毕业,不论专业还能论什么?等有工作经验的时候,工作机会都讲究同类工作经验几年了。
我身边的人在本专业并且干得好的,绝大多数在大学期间就已挖掘到专业的价值。比如国防科大信电专业的某男,大学期间竞赛获奖,一毕业进军工企业,现在创业项目也与专业相关,正谋求三板上市;比如工商大学某女广告专业,大学期间设计作品无数,凭厚厚的设计作品顺利进军广告业⋯⋯而大多数人大学专业just so so,所以转行。
如果四年都不能挖掘出专业的价值,凭求职的几个月就可以吗?不如尝试其他的行业与职业。说到底,就是职业教育的时间太晚了。研究表明,14-16岁就可以开始职业教育;奈何当时,我们的眼中只有高考,既然起步晚,那就从当下开始吧!
只要从现在开始,走正确的方向,一切都不算晚——毕竟职业这场马拉松无论跑得快或者跑得慢,我们要跑二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