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临公子
01:
不知道你们身边有没有一种人,无论说什么,永远以否定作为开头。
“不对……”“你错了……”“不!才不是……”
说起来吧,也不是啥大事,可总让大家不太舒服。
前几天我和同事聊起一位前同事,提及到对他的印象时,不约而同地说到这点。明明能力还OK,态度也OK,可别人都不愿意和他共事。
你问他,这任务是不是按照先做A、再做B、接着做C的顺序?
他大声地说:你搞什么啊,当然不啊!应该是……
你说,晋升名额这次多了些,想争取下。
他似笑非笑地说:没必要,轮不到你的。
更令人如芒在背的是,他还经常用反问语气强调否定:你居然买这么丑的东西?某某明星面瘫式演技,你居然喜欢他?
话说到这份上,基本就聊不下去了。后面他说的就算有道理,人家也没兴趣听下去。
大家一起团队协作,他站在一边说这里不对那里不行,资源不到位、人员能力差,语气里带着若隐若现的优越感,有他在的地方,气压都低了几度。
自然,他也坚信自己永远正确。
听不进别人的说法,动不动就正面硬刚,同事们逐渐连话都懒得和他说了。
02:
之前有个词上了热搜,叫“自杀式社交”。
指那些通过讽刺和贬低别人,来满足和填补自己的心理平衡的行为。
习惯否定别人的人往往潜意识里认为: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以否定外界的方式建立自信心,以及寻找话题C位的快感。
似乎别人比自己差,才能凸显自己更厉害。
而这些人经常还会打着“为你好”、“我说话直”的幌子,毫无顾虑地泼冷水,让你在这段关系中显得一无是处。
我朋友圈里曾有个不算太熟的朋友,哎,现在提到她我都心里一沉。
我有时在朋友圈发发照片,不管发的是什么她都能找到槽点。
穿得多些,她评论“你身体不行啊,穿这么多至于么”;穿得少些,她评论“哈哈要风度不要温度”;和朋友合拍,她评论“你朋友脸小,你脸看起来很大”。
几番下来,我直接把朋友圈设置为“不让她看我”。
从此世界清静了。
后来才知道,她对每个人几乎都是这样,还自以为“性格直爽”。不少共同朋友索性把她拉黑了。
这哪叫性格直爽呀?而是她完全不在意别人的感受,不知道如何经营一段关系。
只想通过贬低你获得安全感+优越感。
现实中如此,网络上更不用提了。
但凡出现某个带有争议的人,大概率地,谩骂嘲讽都将成为主旋律,仿佛这个人满身黑毫无优点。
《奇葩说》有位让我印象很深的选手,许吉如。
哈佛大学毕业,履历光彩熠熠。锋芒毕露的她参加《奇葩说》时,翻车了,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负面评价,确切地说,很大一部分是单纯地谩骂和人身攻击。
第二年,许吉如又来了。眼睛里全然没有亮相时的神采,小心翼翼得让人有些心疼。这次亮相后,多数声音依然是负面,说她想洗白。
似乎已没多少人记得她的优秀。
讲真,网络上骂得最难听、说得最阴阳怪气,或许正是生活中过得最丧的那群人。不是说现状真有多糟糕,而是他们没把精力用在改变局面上,反而把戾气一股脑儿地宣泄到网络上。
试图通过踩踏他人,得到从现实中无法得到的满足感。
仅此而已。
03:
我的文章常带强观点,经常收到一些反驳观点的留言。
同样都是反驳,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个是“我的想法和你不同,是这样这样认为的”;另一个是“三观不正,一派无言,取关!”
有些人觉得,哎呀我说你不好,你不开心是格局有问题,古人不都说闻过则喜、忠言逆耳么?
你想想:
就算一张100元人民币,掉到粪坑里恐怕也没人愿意捞出来。表达意见时,假如你是通过怼人谩骂等方式,哪怕你说的有道理也一定会大打折扣。
因为恶意的影响,已大于建议的影响。
用恶魔奶爸的话说,闻过则喜,不是闻屎则喜。
更何况很多人说的话并没啥含金量,骂了半天没说到点子上,纯粹给人找堵。
善意讨论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呢?
不会一上来就冲你贴个“NO”,说你不对、说写得很垃圾,他会相对理性地地表达想法,指出什么地方他认为不妥,对哪里有疑问。
当一个人只想显得自己比你厉害,所谓的“建议”就自然充满了恶意。
有没有恶意,人是可以感知出来的。
知乎有一个问题:开玩笑和嘴贱的区别在哪里?
最高赞回答是:
一看对方感受。对方没不舒服,就是开玩笑;对方不舒服,就是嘴贱。
二看是否凸显自己。不凸显自己,就是开玩笑;凸显自己,就是嘴贱。
我觉得放在放在区分是否恶意上,也成立。
看他说的话,是不是以否定作为主旋律。
一个善意的人,不会习惯性地打压对方、尤其以嘲讽的态度去打压。
04:
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惹人嫌的情形?
首先,有事说事,不做对错定论。
有些人骨子里的对错意识根深蒂固,可这世上,大部分事情都不以对or错作为划分。
一口一个“不对”,本质上是享受“我是对的”这种肤浅的快感,同时将“不”作为口头禅,也容易成为冲突的发起者。
其次,学会“yes and”模式。
李诞在综艺里分享过这个交流小技巧,与人说话试试“yes and”(是的,而且)原则。
这说法源于“即兴戏剧”,就是两个演员登台,不管对方说什么,另外一个都要继续接“yes and”,而不能说no。因为你一旦说no,戏剧就结束了嘛。
我们沟通时,肯定都想把聊天推进下去对吧,那就可以先肯定对方的建议,然后,再加上自己的想法。
当你表达认同时,对方往往更愿意听你后面说的话。
不是说我们所有事情都得表达认同,毕竟确实有些原则需要拉好底线,但生活中多数事情,并没有对立的必要。大家是在流动的信息里沟通想法。
这世上很多事情其实也简单,你多释放一些善意,外界也会多给你一些善意。
尽量正面情绪、尽量鼓励他人、尽量承认别人的价值、尽量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会让你的能量无形之中提升许多。
你看到的世界,也将更可爱一些。
如果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记得在文末给我点一个免费的「赞」,感谢你的慷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