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奥·霍迪尔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寡言。研究学术问题, 他精力充沛, 记忆力惊人, 而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要求申请该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十五人获得面试的机会。
坎福特大学地处在一个小镇上,周围仅有一家旅店,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个人同住了。跟西奥同住的是一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二十岁。亚当斯自信心甚强,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
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行决定。演讲的题目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三天后开讲。
在这三天工夫,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餐,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却不见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到了演讲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座。直到此时,西奥才惊恐万状地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
校长宣布说,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当其冲。情绪颓丧的西奥抬头注视着亚当斯——只见他神情自若地从口袋里掏出窃来的讲稿,对着在座的教授们口若悬河、振振有词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确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个躬,脸上露出微笑, 回到座位上去。
轮到西奥了。他的一切东西都写在稿子上面,由于心情不好,要另开思路是不可能的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唯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振振有词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
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该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对决定的结果早已有了数。
亚当斯向西奥探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厄运呀,老兄。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诸位先生,”校长说,“我们做出了选择——聘请西奥·霍迪尔先生!”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校长继续说,“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披露吧。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深感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先生是拿着稿子去作演讲的。而霍迪尔先生呢,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罗,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缺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大家陆续走出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面上仍然挂着那副惊喜交集,不知所措的样子,便握着他的手,说道:“祝贺您,霍迪尔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神点,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陈伟雄 译)
选自《读者文摘》1983年第9期
【赏析】 《聘任》写的是一所大学在招聘一名工作人员时发生的故事。它不仅暴露了就业艰难的社会现实,向生活中的招聘者和应聘者提供了一些有益的经验,而且在艺术上,也以其成功的人物塑造和颇具匠心的情节安排,给读者留下了细加品味的余地。
小说中刻画了应聘者西奥、亚当斯和招聘主持人校长这三个人的形象。其中对华而不实、心术不正的亚当斯的描写着墨不多,也未向其心灵深处多作开掘,但也能给人留下较深的印象,提醒人们不能丧失对这类骗子的警惕,并对小说中另外两个人物起到了较好的衬托作用。从表面看,小说对西奥这一形象的刻画用力最勤,所占的篇幅也最多。作品一开始,就对他作了肖像描写和概括介绍,使读者对他有了一个总的印象; 接着,又通过对主要竞争对手亚当斯的对照描写,使这总的印象得到了进一步加 深。然后,随着情节的不断发展,西奥在概括介绍时被提及的性格侧面,又一一得到了印证: 正因为“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所以在准备与亚当斯展开最后一轮竞争时,能在三天时间内“寸步不离房间,废寝忘餐,日夜赶写讲稿”;正因为他“对日常生活的琐碎小事,却不甚了了”,所以连花了那么多的心血才写成的讲稿也被对手偷走了,而且直到坐上讲台才发现;正因为“他生性温和,平日寡言”,所以当他的竞争对手当面拿出窃来的讲稿演讲的时候,竟然默默地忍受了,自己倒“脸上火辣辣的”尴尬起来,甚至还容忍对手像猫哭老鼠似地向他大发感慨;正因为他“记忆力惊人”,所以才能在措手不及的情况下还能“逐字逐句”地将讲稿背了出来。如此等等,西奥的形象也就愈来愈清晰、愈来愈生动了。当然,这样描写也不无平实之感。相比之下,对校长形象的刻画则显得异常巧妙,别具匠心。这位校长在第二轮竞争时就已出场了,但直到宣布聘任决定前,给人的印象却很单薄,只是朦胧地觉得他办事还算认真、公正。在宣布决定时,由于其决定出人意外,又善于辞令,解释服众,才引起人们的注意。接着,他在小说结尾处对西奥的一句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醒,却使读者的面前突然亮起一道耀眼的闪电,驱散了人们心头有关西奥受聘的一切疑云,也使校长的形象立刻大放异彩:原来他是如此聪睿,对西奥的讲稿被盗早已了如指掌;而他之所以能明察秋毫,正是由于他作风深入、办事认真,这在前边早有铺垫;亚当斯盗窃西奥的讲稿才是他拒绝前者选聘后者的真正原因,但他却以记忆力的差异为借口,作了得体、圆满、高明的解释,足见其具有非同一般的才智。这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一笔,是艺术的“眼”,不仅使人物形象因之而生辉,而且使全篇小说都笼罩上智慧的光芒。
小说的情节安排,详略得当,摇曳多姿。对西奥参加的第一轮和第二轮竞争均未展开,一笔带过,以腾出篇幅详细描写最后一轮竞争中的风云变幻。对亚当斯偷窃讲稿的情景和评选小组的讨论场面,作者也忍痛割爱,置于幕后,减少了小说的枝蔓,使情节发展平添了出人意外的效果。为了竞争,上百名应聘者云集一处,小说偏偏安排西奥和亚当斯合住一室; 亚当斯窃稿得逞,恰恰又幸获先讲的良机,如此等等,给小说增加了几分巧合的意趣。西奥本该稳操胜券,但却大意失荆州,眼看着山穷水尽,又谁知柳暗花明,校长先生来了个“最后一分钟的营救”,峰回路转, 化险为夷,且警钟在耳,余韵悠长。情节如此生动幽默,确使人得到了丰富的艺术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