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 龙沙
当你十分衰老时,傍晚烛光下
独坐炉边,手里纺着纱线,
赞赏地吟着我的诗,你自言自语:
“龙沙爱慕我,当我正美貌年华。”
你的女仆再不会那样冷漠,
虽然在操老之后她睡意方酣,
听见你说起龙沙,她也会醒转,
用永生不朽为你的名字祈福。
我将长眠地下,化做无形的幽灵;
我将安息在香桃木的树荫;
而你会成为老妇人蜷缩炉边,
痛惜我的爱情,悔恨自己的骄矜。
你若信我言,活着吧,不必等明天,
请从今天起采摘生命的朵朵玫瑰。
(陈敬容 译)
爱伦是亨利二世王后的侍女,龙沙曾深深地爱恋过她,并为她写下了大量情真意笃的诗篇,统称《致爱伦十四行诗》,这里选的只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诗以其构思新颖奇特,感情真挚动人而成为法国爱情诗苑中的一朵奇葩。
表达爱情的方式有各种各样,有的直抒胸意,坦率地向对方倾吐爱慕之情;有的较为含蓄,在某种意象的掩饰下将其真情隐约透出。而这首《致爱伦十四行诗》运用的则是一种极其巧妙而又别致的手法,诗人先以幻想的方式,形象生动地向眼前年轻貌美的爱伦描绘了她几十年之后的情景:那时,爱伦已是风烛残年,她步履蹒跚、行动迟缓,已再不能像年轻姑娘时那样,欢快地到大自然中去领略美丽的风光,而只能像许多年老的妇人一样,蜷缩在炉边,一边纺着纱线,一边吟咏着龙沙的诗篇,日复一日地过着那种孤独寂寞冷落难挨的暮年生活。追忆往事,她为当年曾得到龙沙的爱慕而骄傲,然而,更多的却是痛惜和悔恨。她“悔恨自己的骄矜”,竟轻易地拒绝了龙沙的爱情;她痛惜白白错过了大好时光,如今人事两非,难再如愿。而写这首诗的人,也已“长眠地下,化做无形的幽灵”。结尾二句,诗人笔锋陡然一转,又从幻想的世界返回到现实中来,用劝诫诱导的口吻将其本意向爱伦和盘托出:人生短暂,青春转瞬即逝。你如果相信我的话,就应该珍惜青春,趁青春年少,去“采摘生命的朵朵玫瑰”,追求快乐的人生,而不必非得等到明天。试想,当爱伦读过这首诗后,她还会像先前那样骄矜吗?
龙沙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他的爱情诗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致爱伦十四行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现实生活、反对禁欲主义,充分肯定世俗爱情的思想,这是此诗值得肯定的一面。但诗中流露出的低沉情绪,悲叹人生的短暂易逝,青春的一去不返,主张及时行乐的思想,却是不足取的。
作为龙沙爱情诗中的珍品,这首诗最值得称道的是它那新颖奇特的构思。诗人巧妙地将爱伦带进他幻想的意境之中,让她亲眼看一看自己年老色衰时的情景,以启发她的“觉醒”。这比起那些一味地赞美对方或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心的诗,不知要高明多少倍。诗中所描绘的虽是诗人幻想的意境,但是由于诗人是怀着真挚的感情所写,刻画的又是那样逼真细腻,所以,读来令人感到真实可信,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