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小二》原文
滕邑赵旺[1],夫妻奉佛,不茹荤血,乡中有“善人”之目[2]。家称小 有[3]。一女小二,绝慧美,赵珍爱之。年六岁,使与兄长春,并从师读,凡 五年而熟五经焉,同窗丁生,字紫陌,长于女三岁,文采风流,颇相倾爱。 私以意告母,求婚赵氏。赵期以女字大家[4],故弗许。未几,赵惑于白莲教[5];徐鸿儒既反[6],一家俱陷为贼。小二知书善解,凡纸兵豆马之术[7], 一见辄精。小女子师事徐者六人,惟二称最,因得尽传其术。赵以女故,大 得委任。
时丁年十八,游滕泮矣[8],而不肯论婚,意不忘小二也。潜亡去,投徐 麾下[9]。女见之喜,优礼逾于常格。女以徐高足,主军务;昼夜出入,父母 不得闲[10]。丁每宵见,尝斥绝诸役,辄至三漏。丁私告曰,“小生此来,卿 知区区之意否[11]?”女云:“不知。”丁曰:“我非妄意攀龙[12],所以 故,实为卿耳。左道无济,止取灭亡。卿慧人,不念此乎?能从我亡,则寸 心诚不负矣。”女怃然为间[13],豁然梦觉[14],曰:“背亲而行,不义, 请告。”二人入陈利害,赵不悟,曰:“我师神人,岂有舛错[15]?”女知 不可谏,乃易髫而髻[16]。出二纸鸢[17],与丁各跨其一;鸢肃肃展翼[18], 似鹣鹣之鸟[19],比翼而飞。质明[20],抵莱芜界[21]。女以指拈鸢项,忽 即敛堕。遂收鸢。更以双卫,驰至山阴里,托为避乱者,僦屋而居[22]。
二人草草出[23],啬于装[24],薪储不给[25]。丁甚忧之。假粟比舍[26], 莫肯贷以升斗。女无愁容,但质簪珥[27]。闭门静对,猜灯谜[28],忆亡书[29],以是角低昂;负者,骈二指击腕臂焉。西邻翁姓,绿林之雄也。一日, 猎归[30]。女曰:“‘富以其邻’[31],我何忧?暂假千金,其与我乎!” 丁以为难。女曰:“我将使彼乐输也[3 2]。”乃剪纸作判官状[33],置地下, 覆以鸡笼。然后握丁登榻,煮藏酒,检《周礼》为觞政[34]:任言是某册第 几叶[35],第几人,即共翻阅。其人得食旁、水旁、酉旁者饮,得酒部者倍 之[36]。既而女适得“酒人[37]”,丁以巨觥引满促[38]。女乃祝曰:“若 借得金来,君当得饮部。”丁翻卷,得“鳖人[39]”。女大笑曰:“事已谐 矣!”滴沥授爵[40]。丁不服。女曰:“君是水族,宜作鳖饮[41]。”方喧 竞所,闻笼中戛戛。女起曰:“至矣。”启笼验视,则布襄中有巨金,充溢。 丁不胜愕喜。后翁家媪抱儿来戏,窃言:“主人初归,篝灯夜坐。地忽暴裂, 深不可底。一判宫自内出。言:‘我地府司隶也[42]。太山帝君会诸冥曹[43], 造暴客恶[44],须银灯千架,架计重十两;施百架,则消灭罪愆。’主人骇 惧,焚香叩祷,奉以千金。判官荏苒而入[45],地亦遂合。”夫妻听其言, 故啧啧诧异之[46]。而从此渐购牛马,蓄厮婢,白营宅第。
里无赖子窥其富,纠诸不逞[47],逾垣劫丁。丁夫妇始自梦中醒,则编 菅照[48],寇集满屋。二人执丁;又一人探手女怀。女袒而起,乾指而呵曰[49]:“止,止!”盗十三人,皆吐舌呆立,痴若木偶。女始着裤下榻,呼 集家人,一一反接其臂[50],逼令供吐明悉。乃责之曰:“远方人埋头涧谷[51],冀得相扶持;何不仁至此!缓急人所时有[52],窘急者不妨明告,我 岂积殖自封者哉[53]?豺狼之行,本合尽诛;但吾所不忍,姑释去,再犯不 宥!”诸盗叩谢而去。居无何,鸿儒就擒,赵夫妇妻子俱被夷诛。生赍金往 赎长春之幼子以归。儿时三岁,养为己出,使从姓丁,名之承祧。于是里中 人渐知为白莲教戚裔[54]。适蝗害稼,女以纸鸢数百翼放田中,蝗远避,不入其陇,以是得无恙。里人共嫉之,群首于官[55],以为鸿儒余党,官瞰其富[56],肉视之[57],收丁。丁以重赂啖令, 始得免。女曰:“货殖之来巴苟[58],固宜有散亡。然蛇蝎之乡[59],不可 久居。”因贱售其业而去之,止于益都之西鄙[60]。
女为人灵巧,善居积,经纪过于男子。常开琉璃厂[61],每进工人而指 点之[62],一切棋灯,其奇式幻采,诸肆莫能及,以故直昂得速售。居数年, 财益称雄。而女督课婢仆严[63],食指数百无冗口[64]。暇辄与丁烹茗着棋, 或观书史为乐。钱谷出入,以及婢仆业,凡五日一课;女自持筹,丁为之点 籍唱名数焉[65]。勤者赏赉有差,惰者鞭挞罚膝立[66]。是日,给假不夜作, 夫妻设肴酒,呼婢辈度俚曲为笑[67]。女明察如神,人无敢欺。而赏辄浮于 其劳,故事易办。村中二百余家,凡贫者俱量给资本,乡以此无游情。值大 旱,女令村人设坛于野,乘舆野出,禹步作法[68],甘霖倾注,五里内悉获 足。人益神之。女出未尝障面[69],村人皆见之。或少年群居,私议其美; 及觌面逢之[70],俱肃肃无敢仰视者[71]。每秋日,村中童子不能耕作者, 授以钱,使采荼蓟[72],几二十年,积满楼屋。人窃非笑之。会山左大饥[73], 人相食;女乃出菜,杂粟赡饥者,近村赖以全活,无逃亡焉。 异史氏曰:“二所为,殆天授,非人力也[74]。然非一言之悟,骈死已久[75]。由是观之,世抱非常之才,而误入匪僻以死者[76],当亦不少。焉 知同学六人[77],遂无其人乎?使人恨不遇丁生耳[78]。”
聊斋志异《小二》翻译
滕县有个叫赵旺的人,夫妻二人都信佛,不吃荤,被村中的人看做“善人”,家中过着小康生活。他们有一个女儿叫小二,长得聪明美丽,赵旺夫妻爱如掌上明珠。小二六岁时,就让她与哥哥赵长春一起跟老师读书,五年的工夫熟读了五经。同学中有个姓丁的学生,字紫阳,比小二大三岁,长得风流潇洒,文采也很好,他们二人互相爱慕。丁生私下告诉母亲,向赵家提亲。而赵旺想让女儿找个有钱的大户人家,所以没有答应这门亲事。
过了不多时,赵旺参加了白莲教。徐鸿儒造反后,一家人都成了贼寇。小二知书善解,对剪纸作马,撒豆成兵的法术,都能一见就通。有六个小女孩跟徐鸿儒学艺,唯有小二学得最好,因而很快学到了徐的法术。赵旺也因为女儿学的武艺好而得到了重用。
这时,丁生已十八岁了,在县里中了秀才,一直没有成亲,因他心里忘不了小二。一天,他忽然从家里逃了出来,投到徐鸿儒部下。小二见了很高兴,对丁生特别好。小二是徐的高徒,在徐部主持军务,日夜忙碌,连自已的父母都不常见,可他与丁生每晚都在一起谈话,并且谈话时将仆役都打发走,每每谈到夜里三更多天。有一次,丁生私下对她说:“我来这里,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小二回答说:“不知道!”丁生说:“我不是为了想出人头地。我所以来,实在是为了你。白莲教本是左道旁门,无济于事,只能是自取灭亡。你是聪明人,难道不明这个道理吗?你若能跟我走,就不辜负我找你这份心意了。”小二听了,黯然地思索了一会,心里如梦初醒。她对丁生说:“咱们背着我父母走了,是为不义,咱们去告诉他们!”于是二人到了赵旺夫妇处,向他们说明利害。可赵旺不觉悟,还说:“我师傅是神人,绝不会错!”小二知道不能再劝了,就把辫子梳成小髻,拿出两个纸鸢,与丁生每人骑一个。纸鸢慢慢展开双翅,像比翼鸟一样双双飞走了。
天明,来到莱芜地界,小二用手捻一下鸢脖子,二人就双双着了地。他们收了鸢,换骑两匹驴,一路小跑奔驰到山里,假装是来避难的,赁了房子住下了。
二人逃走时,因为比较匆忙,带的衣服不多,柴米也没有。丁生很是犯愁,向邻居家借,也没有人肯借给。然而小二却面无愁容,只是卖簪子、耳环等首饰度日。二人闭门静坐,互相猜灯谜,背诵过去学过的书,以赌输赢、论高低。谁输了,谁就被对方用手指打板子。
他们住的西邻有个姓翁的人,是个绿林好汉。一天打猎回来,被小二看见了,对丁生说:“这个人很富,我们愁什么?暂借他一千两银子用用,不知肯借不肯借?”丁生认为不好办。小二说:“我要让他自愿拿出银子来!”她就剪了个纸判官,放在地上,盖上个鸡笼子,然后拉着丁生上了床,摆上存下的一点洒,拿出《礼记》来行酒令。随便说书上第几册、第几页、第几行,然后翻书检阅。如果这一行是“食”字旁,“水”字旁或“酉”字旁,就喝一杯酒;若是“酒”字部,就加倍喝。小二正好翻到“酒人”,丁生就以大杯斟满给小二喝。小二祝祷说:“我若是能借来银子,你就得‘饮部’。丁生一翻书,得“鳖人”。小二大笑着说:“事情成了!”斟上酒拿给丁生。丁生不服。小二说:“你是水族,应该和鳖一样喝酒。”正在互相喧闹间,忽听鸡笼里嘎嘎有声。小二说:“来了!”打开鸡笼一看,下面满满一袋银子。丁生又惊又喜。
后来,翁家一个妇女抱着孩子来串门,偷着说:‘我家主人刚从外边回来,点上灯才坐下,就见地上忽然裂了一道缝,深不见底。一个判官从缝里出来说:“我是地府的官吏。泰山帝君召集阴曹官吏造恶人名录,需要银灯一千架,每架用银子十两。你施舍一百架,就能消除你的恶行。’我家主人害怕已极,烧香叩头,捐上一千两银子,判官才回去了,地上的缝也合起来了。”丁氏夫妻听了,故意装得非常诧异。
自此以后,丁氏夫妻渐渐购买牛马,雇用丫鬟、仆人,自己新盖了房子。本村的一帮无赖之徒,见他们一下子富起来,就纠集一伙坏人,跳墙进了丁家抢劫。丁氏夫妇从梦中醒来,点着苫子一照,贼已满了屋子。两个贼捉住丁生,一个贼伸手向小二怀中乱摸。小二赤着身子起来,用手一指说:“别动!别动!”就见贼寇十三人都吐着舌头,呆若木鸡,一动也不能动。小二这才穿上衣服下床,招呼众家人来,把盗贼一个一个都绑起来,逼他们招供了罪行。小二于是责备盗贼说:“我们是从远处来这里避难的,希望大家互相帮助,为什么你们竟不仁不义到这种地步!人都有一时富裕贫穷的时候,日子困难的不妨明说,我岂是那种视财如命的守财奴?按你们的这种豺狼行为,本应都杀掉,可我心里不忍。暂时先放了你们,以后要是再犯,定杀不饶!”盗贼们叩头谢恩而去。
小二与丁生在这里住了不长时间,徐鸿儒就被官府擒住了,赵旺夫妇也诛连被杀。丁生帮助小二带了银子去官府赎回哥哥赵长春的小孩。这孩子当时才三岁,丁生把他当自己的儿子来抚养,改姓丁,叫丁承祧。于是这村中的人,渐渐知道丁氏一家是白莲教的遗属。这年正遭蝗灾,小二剪了几百只纸鸢放在自己的地里,吓得蝗虫都飞不进她的田,免了一场灾害。村中的人都嫉恨他们,向官府告发他们是徐鸿儒的余党。官府见丁家很富有,想敲诈他们,就把丁生抓起来。丁生拿钱重重贿赂县官,才免了灾。小二说:“咱们的钱来得不太明白,可以散散财。但这里的人心如蛇蝎,不能久住。”因此,他们就贱价变卖了家产,搬到益都西边去住。
小二为人心灵手巧,会过日子,经营家业比男人还强。他们开了个琉璃厂,雇了工人,小二亲自教他们制作技术。他们生产的玻璃灯具,样式奇巧,色彩缤纷,其它厂子都比不上。因此,他们生产的货虽然价钱高,可还是卖得很快。几年后,丁家就更豪富了。小二管理工人很严格,几百人干活,没有敢偷懒的闲人。小二工作之余,经常与丁生品茶、下棋,或者以看史书为乐。家里的财务收支及奴婢、仆人的工作,小二都是每五天检查一次。检查时,她手里拿着计工作数量的筹子,丁生拿着名册点名。对勤快的进行奖赏,多少不等;对懒惰的当众打板子,或者罚跪。检查的这天,全体放假休息,晚间不干活。小二与丁生招呼奴婢唱俚曲饮酒作乐。小二明察秋毫,没有人敢欺骗她。奖赏时又超过工人的劳动,所以事事顺利;村中二百多户人家中,有个别穷的,小二就酌情帮助他们些资本谋生,所以,这村里没有无业游民。
有一年大旱,小二命人在野外设坛,夜里坐车到坛上,作起法术,就下了大雨,五里以内雨水充足。人们更感到她的神奇。小二出门从不遮面孔,村里人都认得她。有的少年聚起来议论她长得漂亮,但见到她时,都肃然起敬,没有敢仰头直看她的。每年到了秋天,村中的童子不能干重活的,小二都给孩子钱,叫他们去采野菜,二十年积了一楼阁。村里的人都笑她。可是后来山东发生了灾荒,饿得人吃人。这时,小二拿出野菜来掺上粮食给人吃,邻近村的人都得了救,没有到外地去逃荒的。
异史氏说:小二的所作所为,乃是天赋使然,并非后天努力可成。但是如果不是丁生一言点拨,恐怕早已横死许久。由此观之,世上拥有不世才华的但是误入匪盗虎狼之中而丧命的,应当不少。谁知道小二的同学六人中没有和她才华相匹的呢?让人遗憾没有遇到丁生那样点化他们的人啊!
聊斋志异《小二》赏析
鉴赏一:《小二》写“绝慧美”的女子赵小二,因为跟父母一起参加过白莲教,受人迫害,不得不去山东益都西部一个偏僻的地方立脚。到这种偏僻的地方,一般生活比较艰难,她却生活得很好。为什么?因为小二成为一个女经营者甚至可以叫女企业家:小二为人灵巧,经营才能超过男子。她开琉璃厂,生产的灯样子新颖,价格高却很容易卖。几年功夫,富甲一方。小二对工人管理很严格,她的工场几百工人,没一个吃闲饭的。小二还懂得劳逸结合,闲暇时,跟丈夫下棋,喝茶,看历史文学书。她对来往帐目和工人劳动,五天检查一次,自己拿着帐本,丈夫点名,干活卖力的工人受到奖励,偷懒的工人罚跪。小二的工厂五天一检查,检查这天休息,夫妻饮酒取乐,让奴仆们唱俚曲。小二对工人的奖励总是超过他的功劳。小二是个富有活力的新型资产者,是管理高手,懂市场,知道把握顾客的猎奇心理,掌握市场。会赚钱,也会享受。工作之余,品茶、下棋,看书,休假日摆起酒席唱“俚曲”,就像现在唱通俗歌曲。她过的不是传统地主守财奴式生活,而带有新型享乐型资本家特点。《小二》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中女性的能力与地位。展示了女性经济地位的提高和趋于平等的爱情生活。小二跟黄英一样摒弃了“嫁汉嫁汉穿衣吃饭”的传统女性模式,在她的琉璃厂中,小二豪迈地摆出了主管架势,丈夫只是一个工作上的帮手而已。女性在经济上的独立与地位的提高,使得小二成为真正的独立不依的女人,不再是男人的附庸。
鉴赏二:在这个故事中,作者似乎要说明的是做人的道理,也就是走邪道则不得善终,走正道则得福得吉。而改邪归正,善莫大焉。
赵旺夫妇,有“善人”之称,但因走上邪路,都被诛杀。小二也走上邪道,学得法术,但被人点醒,从邪道上退了出来。
从邪道上退了出来,却并不意味着能立即走上正道。,JE二的故事便是如此。他们从白莲教里逃出来后,避难于深山之中,但是“薪储不给”,于是以法术巧取他人钱财。虽然取得巧,人不知,鬼不觉,运筹帷幄,颇有儒雅之风.但毕竟是邪而不是正,所以虽渐渐富有.但脱不掉灾难。于是有盗贼入室,于是白莲教败后依然受到牵连,于是丁生进入监狱,于是不得不将巧取来的钱财去大量行贿,等等。
只有真正走上正路、弃除邪恶,小--.2‘得以解脱灾祸。她不再靠巧取,而靠行商.自食其力,于是“数年财益称雄”.对奴婢赏罚分明.对乡民给于周济,使用法术是为了行善积德、救灾救民,所以“人益神之”,村人敬仰。作者有意将正邪作一对比,以说明人生之路的方向的重要性。他怕人不明白这故事的含义,故而在“异史氏日”中还着重加以说明。
单滩从人要走正路,才能要用到正当之处这一点来说,蒲松龄未必不对。但是把1622年白莲教徐鸿儒领导的农民起义看成是邪恶的代表.这就不能不说他思想上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了。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许多地方是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状的,如“西邻翁姓”,为什么富.因为他是“绿林之雄”;为什么盗贼入门,是因为“无赖子窥其富”;为什么把丁生入监?实际七并不因为“鸿儒余党”,而是因为“官啖其富”。还有,故事巾多次提到天灾、蝗灾、旱灾,山左大饥,等等,客观上从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