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宦娘》原文
温如春,秦之世家也[1]。少癖嗜琴[2],虽逆旅未尝暂舍。客晋,经由 古寺,系马门外,暂憩止。入则有布衲道人,趺坐廊间[3],筇杖倚壁[4], 花布囊琴。温触所好,因问:“亦善此也?”道人云:“顾不能工[5],愿 就善者学之耳。”遂脱囊授温,视之,纹理佳妙[6],略一勾拨[7],清越异 常。喜为抚一短曲。道人微笑,似未许可[8],温乃竭尽所长。道人哂曰:“亦 佳,亦佳!但未足为贫道师也。”温以其言夸,转请之。道人接置膝上,裁 拨动,觉和风自来;又顷之,百鸟群集,庭树为满。温惊极,拜请受业。道 人三复之。温侧耳倾心,稍稍会其节奏。道人试使弹,点正疏节[9],曰:“此 尘间已无对矣。”温由是精心刻画[10],遂称绝技。
后归程,离家数十里,日已暮,暴雨莫可投止。路旁有小村,趋之。不遑审择,见一门,匆匆遽入。登其堂,阒无人。俄一女郎出,年十七八,貌类神仙。举首见客,惊而走入。温时未偶,系情殊深。俄一老妪出问客,温道姓名,兼求寄宿。妪言:“宿当不妨,但少床榻;不嫌屈体,便可藉藁[11]。”少旋,以烛来,展草铺地,意良殷。问其姓氏,答云:“赵姓。”又问:“女郎何人?”曰:“此宦娘,老身之犹子也。”温曰:“不揣寒陋,欲求援系[12],如何?”妪颦蹙曰:“此即不敢应命。”温诘其故,但云难言,怅然遂罢。妪既去,温视藉草腐湿,不堪卧处,因危坐鼓琴,以消永夜。雨既歇,冒夜遂归。
邑有林下部郎葛公[13],喜文士。温偶诣之,受命弹琴。帘内隐约有眷客窥听[14],忽风动帘开,见一及笄人,丽绝一世。盖公有一女,小字良工,善词赋,有艳名。温心动,归与母言,媒通之;而葛以温势式微[15],不许。然女自闻琴以后,心窃倾慕,每冀再聆雅奏;而温以姻事不谐,志乖意沮[16],绝迹于葛氏之门矣。一日,女于园中,拾得旧笺一折,上书《惜馀春》词云[17]:“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18]。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刬尽还生,便如青草[19]。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20]。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拚弃了[21]!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22]: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女吟咏数四,心悦好之。怀归,出锦笺,庄书一通[23],置案间;逾时索之,不可得,窃意为风飘去。适葛经闺门过,拾之;谓良工作,恶其词荡[24],火之而未忍言,欲急醮之[25]。临邑刘方怕之公子[26],适来问名[27],心善之,而犹欲一睹其人。公子盛服而至,仪容秀美。葛大悦,款延优渥[28]。既而告别,坐下遗女舄一钩[29]。心顿恶其儇薄,因呼媒而告以故。公子亟辨其诬;葛弗听,卒绝之。
先是,葛有绿菊种,吝不传,良工以植闺中。温庭菊忽有一二株化为绿,同人闻之,辄造庐观赏;温亦宝之。凌晨趋视,于畦畔得笺写《惜馀春》词,反覆披读,不知其所自至。以“春”为己名,益惑之,即案头细加丹黄[30],评语亵嫚。适葛闻温菊变绿,讶之,躬诣其斋,见词便取展读。温以其评亵,夺而挼莎之[31]。葛仅读一两句,盖即闺门所拾者也。大疑,并绿菊之种,亦猜良工所赠。归告夫人,使逼诘良工。良工涕欲死,而事无验见,莫有取实。夫人恐其迹益彰,计不如以女归温。葛然之,遥致温。温喜极。是日,招客为绿菊之宴,焚香弹琴,良夜方罢[32]。既归寝,斋童闻琴自作声,初以为僚仆之戏也[33];既知其非人,始白温。温自诣之,果不妄。其声梗涩[34],似将效己而未能者。爇火暴入,杳无所见。温携琴去,则终夜寂然。因意为狐,固知其愿拜门墙也者[35],遂每夕为奏一曲,而设弦任操若师,夜夜潜伏听之。至六七夜,居然成曲,雅足听闻。
温既亲迎[36],各述曩词,始知缔好之由,而终不知所由来。良工闻琴鸣之异,往听之,曰:“此非狐也,调凄楚,有鬼声。”温未深信。良工因言其家有古镜,可鉴魑魅[37]。翊日,遣人取至,伺琴声既作,握镜遽入;火之,果有女子在,仓皇室隅,莫能复隐。细审之,赵氏之宦娘也。大骇,穷诘之。泫然曰:“代作蹇修[38],不为无德,何相逼之甚也?”温请去镜,约勿避;诺之。乃囊镜。女遥坐曰:“妾太守之女,死百年矣。少喜琴筝;筝已颇能谙之[39],独此技未能嫡传[40],重泉犹以为憾[41]。惠顾时,得聆雅奏,倾心向往;又恨以异物不能奉裳衣[42],阴为君胹合佳偶[43],以报眷顾之情。刘公子之女舄,《惜馀春》之俚词,皆妾为之也。酬师者不可谓不劳矣。”夫妻咸拜谢之。宦娘曰:“君之业[44],妾思过半矣[45];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温如其请,又曲陈其法[46]。宦娘大悦曰:“妾已尽得之矣!”乃起辞欲去。良工故善筝,闻其所长,愿以披聆[47]。宦娘不辞,其调其谱,并非尘世所能。良工击节,转请受业。女命笔为绘谱十八章,又起告别。夫妻挽之良苦。宦娘凄然曰:“君琴瑟之好[48],自相知音[49];薄命人乌有此福。如有缘,再世可相聚耳。”因以一卷授温曰:“此妾小像。如不忘媒妁,当悬之卧室,快意时焚香一炷,对鼓一曲,则儿身受之矣[50]。”出门遂没。
聊斋志异《宦娘》翻译
温如春是陕西的一个世家子弟,从小就酷爱弹琴,即使出门在外住在旅店里,也一时一刻离不开琴。
一次,他外出到了山西,途中经过一个古寺,便下马进去休息。进了庙门,看见一个穿着布袍的道士,盘腿坐在走廊里。道士的竹杖倚在墙上,花布袋子里装着架古琴。温如春一看到琴就触动了自己的爱好,于是就问道士:“您也会弹琴吗?”道士答:“只是弹不好,愿意向行家学习学习。”说着,就把琴从布袋子里取出来递给温如春。温如春接过来观看,见琴纹理精妙,试着勾拨了一下,声音非常清脆悠扬。温如春很高兴,为道士弹了一支曲子,道士微微一笑,似乎感到还不够满意。温如春就把自己拿手的本领都用上弹了一番。道士笑着说:“还好,还好!可要做贫道的师傅还不够格啊!”温如春听他的口气很大,就请他弹几曲。道士把琴接过来放在膝上,才拨动了几下,就觉得和风徐来;又过一会儿,百鸟群集,庭院里的树上都落满了。温如春非常惊奇,就拜道士为师,向道士求教。道士把刚才的曲子又重新弹了几遍。温如春细细地听,用心地记,才稍微领会了曲子的节奏。道士试着让他弹,又加以指点引导,然后说:“学会了这些,在人间就没有对手了!”从此以后,温如春精心钻研,成了身怀绝技的高手了。
后来,温如春动身回故乡,离家还有几十里,天色已晚,又下起暴雨,一时找不到住处,看到路旁有个村庄,就赶快跑过去。进村顾不得选择,见有一个门户,便急匆匆躲了进去。进了屋,寂静无人,一会儿,出来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长得像天仙般美丽。她抬头见有生人,吓得急忙退回去了。温如春还没有娶亲,对这个姑娘产生了爱慕之情。这时,一位老太婆出来问他是干什么的。温如春说出了自己的姓名,并且要求借宿。老太婆说:“在这里住宿是可以的,只是没有床铺,如不嫌委屈自己,可以用草搭个地铺。”不多一会,老太婆点了蜡烛来,又把草铺到地上,显得很热情。温如春问她姓什么,她回答:“姓赵。”又问刚才那位姑娘是什么人,老太婆说:“她叫宦娘,是我的侄女儿。”温如春说:“我不自量,欲攀附高门结为婚姻,怎么样?”老太婆皱起眉头,现出为难的样子,说:“这件事却是不敢答应你。”温如春问她为什么,老太婆只说:“很难讲。”温如春感到失望,只好不再提了。老太婆走了之后,他看到铺草又潮又烂,没法睡上去,就端坐在那里弹琴,以便度过漫漫长夜。雨停之后,温如春不等天明就起身回家了。
县里有个退休在家的部郎葛公,很喜欢有文才的人。温如春有次去拜访他,他要温如春弹奏几曲。温如春弹琴时,只见帘幕后隐约有个女子在偷听。忽然,一阵风吹开了帘子,现出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美貌无双。原来葛公有个女儿,乳名叫良工,善于词赋,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温如春动了爱慕之心,回到家中跟母亲说了,母亲便请了媒人前去提亲。葛公嫌温家家境破落,没有应承。但良工自从听了温如春的弹奏之后,心里暗暗倾慕,时常盼望再次聆听那美妙的琴声。而温如春因为亲事不成,愿望不能实现,心情沮丧,再也不登葛家的大门了。
有一天,良工在花园里散步,拾到了一张旧信笺,上面写着一首题为“惜余春”的诗词:“因恨成痴,转思作想,日日为情颠倒。海棠带醉,杨柳伤春,同是一般怀抱。甚得新愁旧愁,铲尽还生,便如青草。自别离,只在奈何天里,度将昏晓。今日个蹙损春山,望穿秋水,道弃已拼弃了!芳衾妒梦,玉漏惊魂,要睡何能睡好?漫说长宵似年,侬视一年,比更犹少:过三更已是三年,更有何人不老!”良工把诗词吟诵了三四遍,心里很喜欢,便把诗笺带回屋里,拿出精致华美的信笺,认真地抄了一遍,放在书案上;过后再找却找不到了,心想也许被风吹走了吧。正巧,葛公从良工绣房门口经过,抬到了这张锦笺,以为是良工作的词,厌恶词句轻佻,心里很不高兴,就将它烧了,又不好明讲出来,便打算把良工快嫁出去。这时,临县刘布政的公子正好派人前来提亲,葛公很高兴,但还想亲眼看看这位公子。刘公子来到葛家,衣着华美,长得大方英俊,葛公非常满意,对公子热情款待。既而公子告别之后,在他的座位下遗失一只绣花女鞋。葛公顿时憎恶刘公子的轻薄行径,把媒人叫来,告诉了这件事。刘公子一再替自己辩解;葛公不听,终于拒绝了刘公子的求亲。
原先,葛公种有一种绿色的菊花,自己珍藏着不外传。良工把这种绿菊花养在她的阁房里。这时,温如春的院子里有一两棵菊花也变成了绿色,朋友们听到这个消息,就上门来观赏;温如春也极为珍视这种绿菊。一天早晨,温如春去看菊花,在花畦边抬到写有《惜余春》的信笺,反复读了几遍,却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因为“春”字是自己的名字,就更加喜爱它,便在书桌上详加评点,评语写得轻薄放荡。
葛公听说温如春的菊花变成了绿色,觉得很奇怪,便亲自到温的书房来探访,看到桌上的诗笺,拿起来便读。温如春觉得自己的评点有些不雅,伸手夺过来揉成了一团。葛公只看到一两句,认出了正是良工房门口拾到的那篇《惜余春》词,心中大疑;进而连温如春的绿菊,也猜想是女儿良工赠送的。葛公回家把这些事告诉给夫人,叫夫人审问良工。良工感到委屈,哭着要寻死。这事没有见证,无法证实。夫人也担心这事传扬出去名声不好,盘算着不如把女儿嫁给温生。葛公赞同,将此意转告给温如春,温如春喜出望外。这天,温如春遍请亲友参加观赏绿菊的宴会,焚香弹琴,直到深夜才结束。回房睡下后,书僮听到书房里的琴自己响起来,开始还以为是别的仆人弹着玩的,可仔细看琴旁并没人,这才向主人报告。温如春亲自到书房察看,确实是琴不弹自响。那琴声生硬而不流畅,好像是想学自己的弹法,可又没有学会。温如春点起蜡烛突然闯进去,房里空无一人。温如春便将琴带回自己的卧室,那琴一夜没有再发出声响。温如春认为是狐仙弹奏的,想拜自己为师学习弹琴。于是他就每晚弹奏一曲,将琴摆放原处任其弹拨,夜夜藏着偷听。到了第六七个夜晚,那琴弹奏的曲调,满可以听上一听了。
温如春成亲之后,和良工谈起过去的那篇《惜余春》词,才明白了他们所以能够成亲的原因,可始终不知道那诗词是从哪里来的。良工听到琴能自鸣的奇事,就去听了一次,说:“这不是狐仙,弹奏的曲调凄切痛楚,有鬼声。”温如春不相信,良工说她家有面古镜,可照出鬼怪的原形。第二天派人去取了来,等着琴自己响起来时,温如春握着镜子突然进了书房,用灯火一照,果然有个女子在,只见她慌慌张张地躲在房角,再也藏不住身了。温如春过去一看,原来是从前避雨时遇见的那位赵宦娘。温如春大为惊奇,就追问她。宦娘含着眼泪说:“替你们当媒人,不能说对你们不好吧,为什么这样苦苦地逼我呢?”温如春收起镜子,要宦娘不要再躲避,宦娘答应下来。温如春就把古镜装进镜袋。宦娘远坐一旁,说:“我是太守的女儿,已经死了一百年了,从小就喜欢琴和筝,筝懂得了一些了。只是琴没有得名师指点。所以在九泉之下,仍感遗憾!那次你冒雨进了我家,听到你的琴声,十分钦佩;你向我家求亲,我恨自已是死去的人,不能和你结成伴侣,所以暗地里设法帮助你们二人结成美好姻缘,来报答你对我的眷恋之情。刘公子丢失的红绣鞋,还有那篇《惜余春》词,都是我做的事,我报答教师不能说不尽心了。”温如春夫妇听了她的话,都非常感激地拜谢她。
宦娘又对温如春说:“你弹的琴我能领会多半了,可是还没有学到其中的神韵和道理,请你再为我弹一次吧!”温如春答应了,一面教她弹琴,一面讲解指法。宦娘特别高兴,说:“真是太好了,我能领会了!”说着起身要告辞。良工原来喜欢弹筝,听说宦娘擅长弹筝,就想听她弹一曲。宦娘答应了,就演奏起来。宦娘弹的声调和曲谱好极了,都不是人间能够听到的。良工边听边打着拍子赞叹,请求向她学习。宦娘执笔写了十八章曲谱后,又起身告辞,温如春夫妇再三恳切地挽留她。宦娘悲切地说:“你们夫妻俩多么幸福,知己知音,感情深厚,我这个苦命人哪有这样的福气!如果有缘,只能下辈子相见了。”说着她将一卷画像给了温如春,说:“这是我的肖像,若是你不忘媒人,可以挂在卧室里,高兴的时候,点上一柱香,对着我的像演奏一曲,那我就如同亲自领受了!”说罢,宦娘走出房门,消失不见了。
聊斋志异《宦娘》赏析
这是一个发生在几位民乐人师之间的优美恋情故事,结构比较复杂。从叙述顺序来看,实际上先后讲了三个故事:A.温如春和布抽道人的故事tB.温如春和宦娘的故事,C.温如春和良工的故事。三个故事形成因果递进关系:如果没有布衲道人的指点传授,温如舂就没有尘世无对的高超琴艺,也就不会使宦娘如痴如迷地要来聆听讨教,而没有宦娘施鬼术暗中相助,温如春和良工亦因琴而生的美满姻缘就不能成就。
琴和情的关系是故事演进的基本动力,而人与鬼的阴阳阻隔则是故事没有停留在B而继续推进到C的原因。A故事中只有“琴”,是单素质的。当“琴”中有“情”加入以后,故事就有双素质了.但由于人鬼之隔.“情”的素质在B故事中就不能发展成为现实,但也没有消失.而是转为暗线进入了C故事。由于作者的手法隐晦巧妙,读者即使对《惜余春》词、女舄、绿菊三个情节有些疑惑不解,也很可能已经忘记了B故事中的女主人公,甚至到温如春与良工花好月圆之后琴自做声时,读者也可能仍没想到宦娘,连温如春本人也只猜想到是个要来拜师学琴的狐仙,便每夜教他一曲。最后在古镜的照耀下,宦娘现身,暗线转为明线,宦娘拒婚、《惜余春》词奇特地三次出现、刘公子座下莫名其妙地遗一女舄、温如春的菊花突然变为绿菊以及琴自做声等疑问方全部揭开谜底,这时读者可能才明白过来故事的标题为什么叫《宿娘》。虚写与实写、明线与暗线的交织穿插,增加了作品的曲折美和回味深长的艺术魅力,也使几个主要人物形象有了比较丰富的立体感。为了学琴,人拜仙师.鬼拜人师.后来良工学筝,则又人拜鬼师,音乐的美力.突破了人仙鬼的界限,正是:“高山流水,知音只在黄泉;逸响新声,绝凋复传尘世。’(但明伦语)以琴引情.以琴为媒,又拨动了这几位少男少女的心弦,产生了美好的爱情。看起来似已形成三角关系,但宦娘因人鬼之隔,愤然自退,并主动帮助了温如春和良一【=克服婚姻道路上的各种障碍.只盼望“如有缘,再世可相聚耳”.他们三人的关系就显得无比纯真和高洁.而绝不同】二‘一’般勾心斗角、你争我斗的平庸三角恋爱故事。
还应该指出的是,《惜如春》词是作者自己的一首作品,收入《聊斋词集》.作者将之直接搬入故事.在作品中发挥了主题歌和主旋律的作用,强化和美化了作品的诗意与音乐感,并成为连接三个有情人的精神纽带和情节线索。这首词忧郁缠绵的悲剧情调,还一一贴合三人心情,所以绝无生搬硬套之嫌.而有画龙点睛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