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七绝》
▲一九七一年九月以后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林彪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说明】
本篇出处及背景详见上篇“说明”栏。
按此诗系就唐代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的前四句改成。杜甫原诗全文曰:“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约作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至三年(768年)间,当时他漂泊西南,寓居夔州(今四川奉节一带)。所咏为汉代王昭君故事,藉以抒发自己一生政治失意的愤懑。毛泽东截去原诗后四句,并改二字,遂成一首七绝,以咏林彪叛国出逃、折戟沉沙之事,真是绝妙之政治讽刺诗。
【注释】
〔群山句〕万壑,泛指众多的山谷。荆门,指荆门山一带。荆门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50里,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上合下开,形势险绝。
〔生长句〕杜诗原句中的“明妃”,即王昭君。《汉书》卷九四《匈奴传》载,汉元帝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自言愿作汉王朝的女婿,元帝乃以后宫良家女王嫱字昭君者赐之。《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载,王昭君字嫱,南郡(今湖北西部,包括四川东角在内的地区)人。汉元帝时,以良家女被选入宫。呼韩邪单于来朝,元帝勅令以宫女五人赐之。昭君入宫数年,不得见帝,积悲怨,乃自请远嫁。在呼韩邪单于临行时的盛大宴会上,昭君打扮得很漂亮,光彩照人。元帝一见大惊,想把她留下来,但又不好失信于匈奴,只得将她赐给呼韩邪单于。按后世以此为题材的诗词、小说、戏剧甚多,情节往往出于艺术虚构,不尽符合史实。晋时人避司马昭讳,改“昭君”为“明君”,故后人又称她为“明妃”。尚有,犹有、还有。村,相传昭君的故乡在秭归(今属湖北)。今湖北秭归北的兴山县城南郊宝坪村,有“昭君故里”,在香溪小畔,周围群峰林立,风景优美。秭归一带唐时为归州,与夔州相邻。毛泽东改诗中的“林彪”(1907—1971),系湖北黄冈人,原名育容。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师长,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共中央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立过一系列战功,也犯有不少错误。建国后长期称病休养。“文化大革命”中,与陈伯达等结成以他为首的反革命集团,与江青反革命集团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斗,反党乱军,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权。1970年8月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发动反革命政变未遂。1971年9月8日,发动反革命武装政变,妄图谋杀毛泽东,另立中央。阴谋失败后,于9月13日私乘飞机仓惶出逃,中途因飞机坠毁,死于蒙古温都尔汗地区。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通过决议,将其定性为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叛徒、卖国贼,并永远开除出党。按杜诗这前两句是说,群山万壑奔凑向荆门,其间秭归之地,犹有汉时王昭君出生、成长的那个村庄。而毛泽东改诗这前两句则仅取林彪与王昭君一样,也是湖北籍人这层意思。
〔一去句〕紫台,犹言“紫宫”、“紫禁”。在杜诗中,是指皇宫。朔漠,北方的大沙漠。
〔独留句〕青冢,即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20里。旧传其上草色常青,故名。以上二句,在杜诗是说,王昭君一旦离开汉宫,去了北方沙漠地带的匈奴,就再也未能回来,只留下了一座青冢,在黄昏中不胜其凄凉。言外有无限苍楚之气。而毛泽东改诗则是说,林彪一旦叛国出逃,便死在了蒙古的沙漠中,再也回不来,只留下了一堆坟,在黄昏中好不凄凉!讽刺意味十分强烈。
【押韵格律】
本篇韵脚分别是“门”、“村”、“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