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自 《管晏列传》)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①。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 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 无道,即衡命②。以此三世③,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④。晏子出,遭之途,解左骖赎之⑤,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⑥。晏子戄然⑦,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⑧。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⑨,固不如在縲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⑩,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11)。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译文】 晏平仲名叫婴,是莱州夷维县人氏。他在事奉齐灵公、庄公、景公时,生活俭朴,做事极其认真负责,因而很受齐国的重用。他做齐国宰相时,吃饭只一个荤菜,他的妻妾不穿绸缎的衣物。他在朝的时候,君王向他问话,他便慎重回答; 君王不问他,他便慎重行事; 国家定有法规的,他便按此命令做事; 国家没定法规的,他便权衡斟酌而行事。他以这样的作风事奉了齐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君王,他在诸侯之中取得了显赫的名声。
齐国有个贤人名叫越石父,品行端正贤良,却因罪过被黑绳捆绑,要投进监狱。晏子出门,在路上碰到石父。晏子便解了自己乘车左边的马,赎了石父的罪,并载在他的车上送他归家。越石父没有感谢晏子,便进入自己的家门。过了一段时间,越石父去晏子那里,要求绝交。晏子十分惊诧,赶忙整理衣冠,歉意地说: “我晏子虽算不上仁厚之人,但也免除了处于困厄之中的你,你要求绝交为何如此之快呢?” 越石父说: “话不能这样说。我听说,君子受委屈在于不知己,得意在于知己。从前我被捆绑,是因为他们不是我的知己,你既然用感动之举赎了我,那你就是我的知己,知己却不以礼节待我,那还不如在捆绑之中。” 于是,晏子便请他进来,将他当作上宾对待。
晏子做齐国宰相的时候,有一天出门去,他车夫的妻子在门缝里偷偷地观看其夫。只见她的丈夫替宰相当车夫,拉好车棚,扬鞭催赶四马,神气十足,得意扬扬。车夫归家后,他的妻子要求离他而去。车夫问其妻为什么要这样,他的妻子说: “晏子身长不到六尺,身为齐国宰相,在诸侯中名声显赫。今天我看他出门,其气度稳重深沉,而且常常甘居别人之下。而你身高八尺,仅仅做了别人的仆从车夫,然而你却十分得意,自以为了不起,所以我要离你而去。”此后,她的丈夫便自觉小心谨慎起来。晏子觉得奇怪,便问车夫是咋回事,车夫将实情对晏子说了,晏子就推荐他做了大夫。
【鉴赏】 晏子(?—前500),名婴,字平仲,管仲死后约一百年的齐国大夫。其父晏弱死后,继任齐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因节俭力行,为人所敬重,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
本文先总介晏子为相之时的行为: 吃饭不铺张奢侈,妻妾不穿丝绸衣服;上朝作事,谨言慎行,一切按有利于国家之事而作。这就显现了晏子节俭、谨慎、有原则的思想作风。
接着,文章选两则轶事,进一步刻画晏子的形象。一是以马赎越石父,但又待之失礼,所以当越石父提出 “绝交” 时,他一再表示 “不仁” 之歉意,并把他奉为上宾。二是以车夫的妻子责备丈夫仅为相国驾车,却 “意气扬扬,甚自得也”,反衬晏子身为相国,名显诸侯,却 “思虑深远”,平易谦逊。表现出晏子知错即改,为国尊贤,为国虑深的平民相国的高贵品质。
文章选材典型,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晏子这一 “长不满六尺” 的齐相,显得异常高大、突出。